文 | 叭叭
编辑 | 叭叭
“张大夫救人无数却把自己累倒了,长眠不醒,愿逝者安息!”
“天忌英才,英年早逝,你的使命未完怎么能走!”

说起张永利,可以用“业界翘楚”来形容。这位80后医生,35岁就被委以重任,担任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科室从无到有,发展成为陕西省内响当当的明星科室。抢救成功率,更是从不足70%飙升到90.2%,简直是一个奇迹!

一则讣告,宣告了一位医者的陨落。10月20日凌晨,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永利因主动脉夹层不幸病逝,年仅46岁。这位在重症领域叱咤风云的好医生,拯救了无数垂危之人,却没能挽救自己的生命。这一幕,让人心疼!

想当年,张永利可谓是“万千宠爱集一身”。一会儿抢救危重病人,一会儿钻研疑难杂症,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这位“拼命三郎”还攻读在职研究生,上蹿下跳地参加学术交流。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简直把自己累个半死。

可如今,这位“妙手回春”的医者,竟然成了亟需抢救的病人。主动脉夹层,这可是他的专攻领域啊!但造化弄人,最终他还是没能躲过死神的魔爪。种种迹象表明,张永利很可能是过度劳累导致了病情恶化。

网友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他是我妈的救命恩人!”“他是个大好人,危急时刻总冲在第一线!”“他是位值得尊敬的好医生,救人无数啊!”字里行间,满是惋惜和感恩。

但冷静想想,张永利的悲剧,绝非个案。前段时间,儿科专家曾华松教授才刚刚因心梗离世,年仅59岁。佳木斯二院的“全能王”大龙医生,也因心脏病去世,才48岁。这一桩桩惨剧的背后,是医者们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紧绷的神经。

特别是像张永利这样的“多面手”,身兼数职,每天都在和死神抢人。抢救病人,搞科研,带教学,忙得不可开交。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长此以往,身体怎么受得了?所谓“医者仁心”,可仁心仁术,还得有一个康健的身体作为载体啊!

反思张永利之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悲剧,还要上演多少次?医生们操劳一生,到头来却把命搭进去,这合理吗?救人性命固然可敬,但爱惜自己的身体,才是根本。别让太多人,倒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医者仁心,固然令人敬佩,但若连自己都顾不上,还谈什么救人济世?医院是个啥地方?是个耗费心血,透支身体的险地!医疗改革当务之急,是让救死扶伤者,过上体面正常的生活,你说呢?欢迎留言讨论。
祝朋友们事事顺心,健康平安发大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