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欲来,杨尚昆写道:“我觉得事态很严重!!十分不安!”

千篇历史藏 2024-11-19 03:54:08

【《毛年谱(1949-1976)》(第五册)纪事本末(617)】1962年,毛泽东69岁。

说明:全文摘录自《毛年谱(1949-1976)》(第五册)1962年卷

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1962年3月12日、13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中央批转陈云、李富春、李先念在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成员会议上讲话(指1962年2月26日陈云作的《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李富春作的《关于工业情况和建设速度问题》的讲话、李先念作的《当前财政、信贷、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的讲话)的批语等。

刘少奇提议由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得到与会者的赞同。刘少奇说:几个人的讲话,我们这个会是通过了,可是毛主席不在北京,我们要立即向他汇报。主席同意,我们就下发,主席不同意,回来再议。

3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客舍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罗瑞卿、谢富治、王任重、田家英开会。同意中央批转陈云、李富春、李先念的讲话,发至省军级;同意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4月中旬,毛泽东收到刘少奇四月十六日的信。刘少奇请毛泽东阅《陈云同志几年来有关经济建设的一些意见(提要)》和陈云本年三月七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说很值得一看。毛泽东阅读了陈云三月七日的讲话,在重要之处画了线。

1962年中央工作会议

5月7日一11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草稿)》,刘少奇主持会议。

会议进一步分析了全国财政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情况,指出一部分地区和一些部门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刘少奇强调,目前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形势。现在的主要危险还是对困难估计不够。

会议同意中央财经小组的报告,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大幅度的调整,切实地按照农、轻、重次序进行综合平衡,坚决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等。

会后,由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共中央转发《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的指示稿,中央指示稿和中央财经小组的报告一并报毛泽东审批。

二十四日,毛泽东批示:“退总理,照办。”二十六日,中央指示和中央财经小组的报告发给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务院各部委党组。

田家英的调查汇报:社员要求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的呼声很高

2月25日,毛泽东同田家英谈话,要他组织一个调查组,到湖南农村作调查,主要了解贯彻执行“六十条”的情况和问题。毛泽东指定的调查地点是:湘潭的韶山(毛泽东的家乡)、湘乡的唐家圫(毛泽东的外祖家)、宁乡的炭子冲(刘少奇的家乡)、长沙的天华大队(刘少奇一九六一年四月曾在这里蹲点调查)。并嘱咐田家英向刘少奇报告一下,问他有什么指示,他那里是否有人要参加调查。田家英回北京向刘少奇作了汇报,刘少奇对这次调查表示同意。

5月16日,毛泽东听取田家英关于在湖南韶山大队、大坪大队、炭子冲大队调查情况的汇报。田家英反映:韶山大队、大坪大队的社员要求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的呼声很高。毛泽东听后反应冷淡,对田家英说:

我们是要走群众路线的,但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听群众的,比如要搞包产到户就不能听。

6月,毛泽东在杭州期间,同韩先楚、许世友、杨成武、罗瑞卿谈东南沿海防范台湾蒋介石军队进攻问题,还向他们了解夏收情况。他们对有关今年夏收不如去年、经济形势仍很困难的说法,表示有意见。毛泽东说:你们都是中央委员,可以讲嘛!

6月14日,同王任重谈话。王任重把一个月来所见所闻的有关农村的问题作了汇报,毛泽东表示同意汇报的观点。

6月17日,离开长沙。在长沙期间,曾同华国锋谈话,了解到“六十条”在恢复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湘潭地区夏粮增产了。

7月1日,到达郑州,同刘建勋谈话,了解河南的麦收情况。得知麦收不那么坏,预计秋收比夏收还会好一点。

毛泽东问田家英:“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别人的意见?”

7月6日,毛泽东回到北京。同日,应田家英要求,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田家英谈话。田家英向毛泽东陈述自己对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的意见。他说:

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实行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的农民,约占百分之三十,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农民自发地搞,不如有领导地搞。将来实行的结果,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的可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另外百分之六十是集体的和半集体的。现在搞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是临时性的措施,是权宜之计,等到生产恢复了,再把他们重新引导到集体经济。

毛泽东在听的过程中,一言不发。田家英说完后,毛泽东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的主张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还是以个体经济为主?又问: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别人的意见?

田家英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陈云后来回忆:“谈话以后,毛泽东同志很生气”

7月6日,收到陈云本日下午一时的来信。陈云在信中说:“关于农业恢复问题的办法,我想了一些意见,希望与你谈一次,估计一小时够了。我可以走路了,可以到你处来。”毛泽东于下午四时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陈云谈话。陈云向毛泽东阐述了分田到户的意见。

据姚依林回忆:1962年5月,陈云在上海找姚依林、陈国栋等谈恢复农业生产问题,认为包产到户还不彻底,与其包产到户不如分田到户。用重新分田的办法,可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便恢复农业的产量。陈云要姚依林帮他算一笔账,分田到户以后,农业生产每年能增产多少,国家能掌握多少粮食。姚依林担心地说,这个问题,毛主席怕不会接受。陈云说:毛主席是实事求是的,我去讲。先搞分田到户,这更彻底一点。集体化以后再搞。

毛泽东听后,当时没有表态。陈云后来回忆说:谈话以后,毛泽东同志很生气。

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赞成包产到户

7月8日中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伯达、田家英等开会。会上,毛泽东介绍了河南、山东两省的夏收情况,说形势并不那么坏,建议刘少奇等找河南、山东、江西的同志谈谈,了解一下农村的形势。

周恩来1963年6月18日对黑龙江省委书记处讲话时说:“在去年7月我们讲困难不得了的时候,主席到了最困难的河南、山东两省。这两个省原来把形势估计得很坏,麦产区夏征很少。主席到河南后,刘建勋同志汇报说,到下面实际一看,麦收并不那么坏,而秋收比夏收还要好一点,秋征任务由原来22亿斤增加到25亿斤,河南过去最高征过80亿斤,25亿虽少但看出转机。主席到了济南,谭启龙同志也说,除了德州、惠民等地遭灾外,农村形势不坏。主席讲夏收抓少了,单干的包产到户的应当批判。主席回到北京就找我们谈,他说形势不那么坏,要我们找河南、山东、河北的同志谈谈。我们找了刘建勋、谭启龙、刘子厚谈。知道生产形势开始好转,包产到户应当批判。所以在北戴河会议上就把对形势的看法扭转过来了。主席讲的形势、政策等就由此而来。”

这次会上,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赞成包产到户。批评田家英回到北京不修改“六十条”,却搞什么包产到户、分田单干。

毛泽东提出起草一个关于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准备交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文件的起草工作由陈伯达负责。

7月上旬,毛泽东同罗瑞卿、萧华谈话,问军队中是赞成单干的多,还是赞成社会主义的多?赫鲁晓夫搞修正主义还没有解散集体农庄,回去查查军队中的意见怎样?

邓子恢向毛泽东力荐“责任田”

7月17日,毛泽东应邓子恢的要求同他谈话。邓子恢向毛泽东力荐“责任田”,介绍了符离集区委《关于“责任田”问题的汇报》(中共安徽宿县符离集区委《关于“责任田”问题的汇报》,列举了7条理由证明“责任田”的方向是对的,列举了10个变化说明“责任田”确实好得很)的内容,并明确地说:

从安徽的当涂和宿县的情况来看,“责任田”能做到五统一(即主要生产资料、生产计划、劳动力、分配和上缴任务统一于集体),不是单干。“责任田”实际是一种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大农民不愿改变。

毛泽东听后没有表示意见,在邓子恢起身要走时说:把你给我的报告和符离集区委同志的汇报送来,我要看看。

7月18日下午,同杨尚昆谈话。要点是:一、是走集体道路呢,还是走个人经济道路?二、对国家计委、商业部不满意,要反分散主义。

杨尚昆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事态很严重!!十分不安!”

他在晚上将毛泽东谈话的内容报告了周恩来。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