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迷案:攻克金陵后,曾国荃是否侵吞了太平天国的巨额财富

以冬说历史 2024-12-26 03:51:28

曾经的南京城,辉煌千年的六朝古都,最终在1864年化作了一片废墟。

湘军围城一年,战火撕裂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空气里弥漫着焦土的味道。

天京陷落的消息传到紫禁城,朝廷上下本该欢欣鼓舞,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满腹疑问——那个传说中“金银如海”的太平天国圣库,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更离奇的是,曾国藩在奏折中一本正经地说:“全无货财。”这可是太平天国的腹地,存续十一年,统辖着富庶之地,最后竟然一文不值?

为什么会这样呢?

曾国藩的说法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曾是洪秀全的骄傲:所有财富集中管理,战争中缴获的金银、百姓上交的财物,全归国库,谁敢私藏,直接严惩。

这套制度听起来很公平,很“革命”,但它的寿命并不长。

1856年的天京事变后,圣库就成了摆设。

洪秀全一家独大,带头挥霍,圣库的钱早已被挪作他用。

要说天京城破时国库空空如也,这确实有些道理。

但话说回来,一个国家的都城,好歹也会剩点家底吧。

毕竟当年金兵攻打北宋东京,带走的战利品装满了车队。

李自成打进北京,也“募捐”了七千多万两银子。

太平天国再不济,统治了江南富庶之地十多年,怎么可能连个铜板都没剩下?偏偏这事还真有些蹊跷。

更让人怀疑的是,天京城破后,湘军内部传出不少流言,说曾国荃“获资数千万”,甚至连曾国荃的亲侄女都说,他攻下一座城,总会请假回家,顺带“置办点产业”。

这些话传到民间,难免引来非议。

曾国荃的嫌疑为什么这么大?这事得从湘军的作风说起。

湘军的规矩是“打下一座城,搜刮三天”。

天京城破的那一刻,士兵们彻底疯狂了。

赵烈文是曾国荃的幕僚,他在日记里写得很直白:军队入城后杀人放火、掠夺抢劫,连棺材都不放过,挖地三尺搜刮财物。

天京城变成了废墟,抢来的东西却从水西门源源不断运回湖南。

赵烈文对此非常不满,还跑去找曾国荃理论,但曾国荃倒好,疲惫不堪地在大营呼呼大睡,根本不管这些事。

按赵烈文的说法,曾国荃“没沾手”,但他的手下可不一定。

这么看,曾国荃的嫌疑似乎没那么大。

巧的是,城破当天,他确实不在城里,只是在天京郊外的雨花台大营。

三天后,他才姗姗入城,当时城里的抢劫早已接近尾声。

有人说,曾国荃的确没参与洗劫,但他的部下抢得盆满钵满,事后可能“意思了一下”,这笔钱最终或多或少流向了他。

不过,关于曾国荃“获资数千万”的说法,仔细想想也有些夸张。

清朝的国库在嘉庆年间还能有1000多万两银子,到了咸丰三年只剩下169万两。

曾国荃要真能从天京抢出上千万的财富,那得比清朝的国库还富。

不仅如此,他的后人也透露过,曾国荃的家产其实并不多,六千亩田产、三处宅子,算不上富可敌国。

至于他在老家修建的豪宅“大夫第”,更不是一夜暴富后建起来的,而是早在1859年就开始修建,前后花了八年才完工。

那为什么曾国荃的风评会这么差?说白了,他的性格太高调了。

打下天京后,他不仅大兴土木,还挥金如土,甚至派人跑到北京买稀有的笺纸。

这种张扬的做派,让人很难不怀疑他从天京城里发了横财。

再加上野史笔记《南亭笔记》的渲染,说他在天王府里找到了“翡翠西瓜”“极品东珠”之类的稀世珍宝,直接把他写成了“老饕”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南亭笔记》本身就漏洞百出,连“曾国荃入天王府”的时间都对不上。

换个角度看,天京城破后,湘军确实捞了一笔,但这些财富大多分散在士兵和中层将领手里。

湘军作为地方武装,长期缺乏朝廷的财政支持,军费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所以,抢劫三天的“规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湘军维持军心、养活部队的无奈之举。

曾国荃作为统帅,可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要说他直接参与大规模贪墨,还真找不到实锤。

不过,天京城破后,湘军的洗劫行为确实让南京元气大伤。

六朝古都成了一片焦土,曾国荃虽然没有直接抢劫,但作为统帅,他难辞其咎。

有人说,历史对曾国荃的评价总是纠结于他是否“清白”,其实更值得反思的是,那一场对南京的浩劫,究竟值不值得。

1 阅读:206
评论列表
  • 2025-01-03 15:05

    一支对外打着平叛口号的军队,需要打下来搜刮三天才能稳定军心,这还口口声声说平叛,自己就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