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一直是家庭关系中的重点与难点。良好的婆媳关系需要有一个明智的婆婆和一个包容的儿媳,双方都能懂得婆媳间的分寸与界限。尽管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摩擦,幸好无伤大雅,两人的关系依旧被人羡慕,没有让男人为难,自己也算自得其乐。
关于儿媳,网上有句话是这样写的,个人认为十分贴切:“明明表面上看上去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但总感觉只有自己一个“外人”,付出再多也是徒劳,还不如一个来家里做客的客人。”
婆媳关系缔结的最初,大多数儿媳对婆婆都不错,尽量做到一个儿媳的本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媳的付出在婆婆身上没有半点回报,所以儿媳对婆婆的态度才会越来越冷淡。
婆婆心安理得地享受儿媳对她的好,但是,如果儿媳对婆婆的态度没有以前的恭敬与温和了,婆婆就会挑三拣四、无风起浪。在儿子面前打小报告,在外人面前“演戏”,在亲戚面前诉说自己的委屈,似乎她所有的心酸都来源于儿媳。
朋友小林就遇上了这样的婆婆。
01
小林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公公刚刚去世两年。老公说婆婆的状态不太好,希望小林凡事都让着婆婆一些。
原本小两口没打算和老人一起住,没办法,三个人不得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小林能够理解老公的用心良苦,也告诉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对婆婆好一点。
在婆婆面前,小林不敢支使老公做家务,她知道婆婆会不高兴的。为了让婆婆高兴,小林扛下了三居室所有的家务,还有做饭、刷碗。小林做菜喜欢荤素搭配、冷热均衡,三个人吃饭的话至少要做三个菜。一周以后婆婆不乐意了,“咱家啥条件啊,成天炒这么多菜。”
小林喜欢家里干干净净的,穿过一两次的衣服就要洗了。小林给婆婆的感觉是,她家的洗衣机几乎没有一天是休息的。婆婆心想,“这得费多少水和电啊?”
所有的一切,小林都尽量理解婆婆,也不和她计较。直到小林小产的时候,婆婆的举动才真的伤了她的心。由于孩子没有胎心,小林只能做人工流产手术,出院后身体特别虚弱。她原以为,婆婆也是女人,一定懂得她的身体承受了怎样的伤害与伤痛。没想到,小林手术后的第二天,婆婆就去外地亲戚家了,一住就是一个月。
婆婆再次回来以后,小林对她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婆婆感觉自己不被重视与尊重了,儿媳也不像以前那样乖巧听话了,她就把自己的委屈与心酸告诉了儿子、亲戚、同事、邻居等等。小林什么都不想解释,公道自在人心。
没过几年,小林的婆婆生病住院了,小林跟公司申请去外地出差。婆婆出院之后,小林请了年假去外地旅游。老公对小林的做法颇为不满,当小林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老公的说法是,“我妈都那么大岁数了,你跟她计较什么呢?你也太小心眼了吧。”
小林问问自己,“真的是我太小心眼了吗?真的是我太计较了吗?”
02
这个问题从儿子或儿媳的角度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儿子往往认为是老婆的问题,虽然老婆有些委屈,但是,她还是应该对自己的母亲好,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媳。
儿媳心里想的是,“我小产的时候婆婆不管我,凭什么婆婆生病的时候我得鞍前马后呢?”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如果不能调和这个矛盾的话,就是婚姻中以后的大问题。
聪明的男人懂得,两个女人都需要哄。老妈对老婆的印象怎样,一部分取决于自己如何在她面前美化自己的老婆。当老妈接到的讯息是,“儿媳对我儿子很好”、“儿媳虽然话不多,对我也是不错的”,婆婆对儿媳的印象就会有不少改观。
老婆对老妈的印象怎样,男人有一点必须明确:老婆不欠老妈什么。两人之间的好需要礼尚往来,如果只要求老婆对老妈好又不允许老婆有半点回报的话,老妈就成了倚老卖老。老婆心里过不去的那道坎儿,早晚都会成为婚姻中的大隐患。
03
小林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许大多数儿媳都认为小林的做法没毛病。实际上,问题出在小林的老公身上。
当小林小产的时候,他没能做好沟通工作。无论自己的母亲在与不在,都不能让小林感觉到婆婆对她的冷漠。
当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也没能在母亲面前做好解释工作,结果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小林认为自己是以牙还牙,婆婆认为小林是最大的不孝。
小林的老公思想也是有问题的,小林在小产中受到的伤害一直不能被抚平,而他只要求老婆无条件对自己的老妈好,这并不现实。
涂磊说,“任何一个婆媳关系不好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男人太弱。”
所以在这个家庭中,需要反省的人首先是男人,其次才是小林。
婆婆与儿媳,还是别抱希望,两不相欠,我现在不会恨婆婆在我坐月子孩子进icu去旅游,但她有个三长两短,对不起我也没空,要找找她儿子去。
自作多情
我不会与婆婆发生冲突,她给我气受,我就狂怼她儿子,她就知道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