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江南,细雨绵绵。新四军第一师师部,一个穿着伪军军服的通信员匆匆赶到,递上一个精致的烟盒。粟裕打开烟盒,里面除了几支香烟,还夹着一张字迹潦草的纸条。粟裕仔细看完,脸色瞬间凝重。他立即下令:"紧急集合!"营地顿时警笛大作,各部队指战员纷纷集结。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报,让这位叱咤江南的将领如此紧张?
一、施亚夫的革命生涯世人皆知施亚夫是位神通广大的地下工作者,却不知他年轻时就经历了生死考验。1934年春天,上海法租界一处不起眼的小楼里,施亚夫正在整理一份重要的地下党员名单。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下传来。施亚夫眼疾手快,刚把文件藏好,特务就破门而入。
那时的上海滩,敌特横行,许多革命同志都折在了敌人的黑牢里。施亚夫被关进了龙华监狱,这座臭名昭著的牢房,曾吞噬了无数革命志士的生命。敌人先是软硬兼施,许诺高官厚禄;见施亚夫不为所动,又使出了严刑拷打。
要说这龙华监狱的酷刑,那可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敌人用竹签子钉进施亚夫的指甲,用烙铁烫他的身体,甚至把他吊在房梁上抽打。但施亚夫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特务们恼羞成怒,把他关进了"老虎凳"。这"老虎凳"可不是一般的刑具,由粗大的木头做成,犯人坐上去后,双腿被压得动弹不得,稍微挪动就钻心地疼。
就这样,施亚夫在狱中度过了整整三年。这三年里,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同志壮烈牺牲。有的被拖去刑场,有的被折磨致死。但施亚夫靠着坚定的信念,硬是挺了过来。
1937年8月,日军开始轰炸南京。这天晚上,一颗炸弹正好落在了监狱围墙上。趁着烟尘弥漫,警卫慌乱之际,施亚夫和几名狱友冲出了牢房。
说来也巧,那天逃出来的犯人中,有一个叫段银宝的。这段银宝后来投靠了日伪,倒让施亚夫找到了打入敌人内部的机会。当时的施亚夫,可没想到日后还能用上这层关系。
逃出监狱后,施亚夫立即与组织取得了联系。组织考虑到他刚出狱,身体虚弱,本想让他先休养一阵。但施亚夫主动请缨,说自己在狱中认识了不少人,这些关系正好可以利用。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到家乡发展地下力量。
二、从游击队长到伪军师长1938年初,施亚夫回到家乡苏北地区。当时的苏北,日伪军经常下乡抢粮,百姓苦不堪言。施亚夫以打击土匪为名,很快就召集了三百多名壮丁,组建了亚字部队。
这支部队成立之初,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施亚夫带着队员们先是用木棍操练,后来趁夜袭击了几个日伪军的哨所,这才缴获了一批步枪和子弹。有了武器,部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他们白天打土匪,晚上剿汉奸,很快在当地打出了威名。
1939年深秋的一天,施亚夫正在指挥部队剿匪,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的访客。来人正是当年一起越狱的段银宝。此时的段银宝已经是汪伪政府的一名中层官员,专门负责收编地方武装。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汪伪政府想要收编亚字部队。
段银宝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不仅能获得正式的军饷和装备补给,还能保留部队的指挥权。但施亚夫当即表示需要时间考虑。他随即向组织汇报了这一情况。组织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借此打入敌人内部,发展地下力量。
为了让敌人相信,施亚夫还特意摆了一场戏。他让部队在一次"剿匪"行动中故意失利,造成了缺粮少弹的假象。段银宝见状,立即向上级建议尽快完成收编,以免这支部队被别人抢走。
1940年春天,汪伪政府派出军事代表严甸南前来视察。严甸南原本只是例行公事,没想到却在亚字部队的驻地看到了让他惊讶的一幕:操场上列队的士兵纪律严明,武器擦拭得锃亮,连营房都收拾得一尘不染。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地方武装的印象。
更让严甸南意外的是,施亚夫竟然主动要求扩编。他声称手下有8000人的武装力量,只是由于经费问题暂时无法集中。严甸南将这个消息报告上去后,汪伪政府很快就同意了扩编申请。就这样,一支只有300人的部队,摇身一变成了番号为第7师的正规军队。
随后,施亚夫以扩编为由,频繁出入各地。表面上是在招兵买马,实际上是在与地下党组织建立联系。他利用军需物资的名义,给各地革命力量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他还在部队里秘密发展进步军官,为将来的起义做准备。
汪伪政府对这位"新投靠"的将领颇为信任,不仅授予他中将军衔,还经常邀请他参加军事会议。施亚夫也善于伪装,每次都能说出一些让敌人满意的话。殊不知,这些会议的内容都会通过秘密渠道传到新四军的指挥部。
三、隐蔽战线上的危险游戏1941年夏天,日军在苏北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扫荡"。施亚夫接到命令,要配合日军"清剿共匪"。这对施亚夫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不出兵,必然引起敌人怀疑;如果真的参与"扫荡",又可能伤害到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施亚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让部队总是慢半拍行动,专门在新四军已经转移的地方"扫荡"。有时还故意制造一些"战果",比如烧几间空屋子,抓几个临时找来的"共匪"。这些"共匪"其实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群众,被抓后很快就被"教育释放"了。
但是,这种危险的游戏并非总能顺利进行。1941年秋天,一个意外的事件差点暴露了施亚夫的身份。当时,一名叫张德林的伪军连长在酒后失言,说起了部队里有地下党的事情。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日本特务机关。
日本特务机关立即派人秘密调查第7师。施亚夫得到消息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先是把张德林调到前线,然后安排他在一次"意外"中牺牲。同时,他还主动向日军特务机关汇报,说发现了几个共产党嫌疑分子,并当众枪决了几个早已准备好的替死鬼。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特务机关的怀疑暂时打消了。
1942年初,形势越发严峻。日军加强了对各部队的控制,频繁派特务人员进行突击检查。施亚夫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他开始采用"烟盒情报法",把重要情报藏在精致的烟盒里,由专门的联络员送到新四军指挥部。
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处处藏着危险。每一个联络员都必须完全掌握伪军的各种规矩,连走路的姿势都要像个军人。为此,施亚夫专门组织了一支"培训班",教授伪军的军规军纪和行为举止。
有一次,一名新手联络员在途中被日军哨卡拦下盘查。这名联络员虽然穿着伪军军服,但走路姿势略显生疏。眼看就要暴露,正巧施亚夫的一名老部下骑马经过。这名老部下见势不妙,立即呵斥这个"不懂规矩的新兵",这才解围。从那以后,施亚夫规定联络员必须两人同行,一个老手带一个新手。
情报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固定模式。施亚夫经常变换联络方式,有时用烟盒,有时用报纸,甚至还用过装满酒的竹筒。每次接头的时间、地点都要随机变化。即便如此,仍然会有惊险时刻。有一次,一个联络员被特务盯上了,不得不把装有情报的烟盒吞下去,这才躲过搜查。
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烟盒,为新四军带来了大量重要情报。其中包括日伪军的部署、武器装备、人员调动等各种军事情报,还有敌人的作战计划和意图。这些情报帮助新四军避免了多次损失,并打了很多漂亮的伏击战。
四、那个惊险的深秋夜晚1942年10月15日,一个平常的深秋夜晚,施亚夫正在第7师师部处理公务。突然,警卫员报告说日军特务机关的田中大佐来访。这个突如其来的访客让施亚夫警觉起来,因为田中大佐从不在晚上拜访。
田中大佐一进门就开门见山,说日军已经掌握了确切情报,新四军将在明天凌晨对泰州发动突袭。他命令第7师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协助日军设防。施亚夫当即表示遵命,并派人通知各部队准备。
这个消息让施亚夫十分担忧。因为就在当天上午,他刚刚通过联络员向新四军传递了一份情报,内容正是关于泰州日军的部署情况。如果新四军真的按计划进攻,必将遭到日军的伏击。
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通过正常渠道传递警告。施亚夫当机立断,决定冒险一试。他以检查防务为名,带着几名亲信骑马出城。在经过一个偏僻的路口时,他们遇到了一个赶着牛车的农夫。
这个农夫看似普通,实际上是新四军安插在泰州城外的一个联络点。施亚夫借故训斥农夫的牛车挡路,趁机将一个烟盒扔在了牛车上。烟盒里装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敌已察觉,速撤"。
但是,施亚夫还没来得及返回师部,就接到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日军特务机关在城东门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第7师的军事文件。这个人正是施亚夫的一名联络员。
情况危急,施亚夫立即赶到特务机关。在见到那名联络员之前,他先找到了田中大佐。施亚夫说,最近确实发现有人冒充第7师军官活动,为了防止泄密,他已经更换了所有通行证。那份军事文件是一个月前的废旧文件,可能是被人捡到后用来伪装身份。
为了使这个说法更可信,施亚夫还特意让师部的参谋长带来了新版通行证,和那名联络员身上的旧证对比。田中大佐将信将疑,但还是同意先把人押回第7师处理。
回到师部后,施亚夫立即安排人把这名联络员秘密转移。同时,他还派人散布消息说,那个"可疑分子"是一个专门倒卖军用物资的商人,已经被就地正法。这样一来,既打消了日军的疑虑,又保护了联络员的安全。
这一夜,施亚夫始终在城头巡查。直到天快亮时,确定新四军已经安全撤离,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第二天上午,日军特务机关又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任务:彻查第7师所有军官的背景。这意味着,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五、最后的抉择1942年11月初,日军特务机关对第7师的审查愈发严格。每天都有特务人员出入师部,盘查可疑人员。施亚夫知道,继续潜伏已经变得极其危险。在与组织联系后,他开始着手准备起义计划。
起义的时机选在了11月20日。这一天,日军要在泰州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第7师被要求全程参与。施亚夫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利用演习的机会,将部队分散到各个预定位置,然后在约定信号发出时同时行动。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施亚夫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以军需物资紧缺为由,向日军申请了一批弹药和装备。同时,他还借口演习需要,将一些不可靠的军官调离了重要岗位。
11月19日晚上,施亚夫召集了师部的核心成员开会。会上,他宣布明天的演习将采用实弹射击,并详细布置了各部队的任务。实际上,这些任务就是起义时的行动方案。为了掩人耳目,他还特意邀请了几名日军军官参加会议。
11月20日凌晨,第7师各部队按计划进入演习场地。日军对这支"忠诚"的部队毫无戒心,甚至还派人指导他们布阵。上午十点,当日军司令官准备检阅部队时,施亚夫发出了起义信号:三声礼炮。
随着礼炮声响起,原本"列队"的第7师官兵立即调转枪口,对准了日军。早已埋伏就绪的新四军部队同时从四面八方杀出,对日军发动了猛烈攻击。措手不及的日军虽然奋力反抗,但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但在师部却发生了一个意外。一名日军特务发现了端倪,趁乱溜出去报信。如果让他成功逃脱,城内的日军增援部队就会立即赶到。关键时刻,施亚夫的警卫员及时发现了这名特务,在城门口将其击毙。
到中午时分,战斗基本结束。第7师的起义部队共歼灭日军3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更重要的是,这次起义打开了泰州城的大门,为新四军收复泰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起义成功后,施亚夫立即着手处理善后工作。他首先安排人打开了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然后,他又组织部队在城内巡逻,维持秩序,防止敌特分子趁乱破坏。
当天下午,新四军主力部队进驻泰州。至此,施亚夫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隐蔽战线工作。这位曾经的"伪军师长",终于可以摘下伪装,以一个真实的革命者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泰州城的防务交接仪式上,施亚夫将一个装满情报的箱子交给了新四军的指挥员。这个箱子里,记录了他在敌后收集的大量情报资料,包括日伪军的军事部署、重要设施位置图,以及敌人的作战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