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说唱圈被法老的一波操作彻底点燃。在官宣个人巡回演唱会后,他高调晒出与高天佐、热狗、姜云升等Rapper的聊天记录,请求对方帮忙转发宣传。然而,这场看似常规的营销手段,却因两个意外细节引发轩然大波:法老多次未回复部分Rapper的消息,甚至被DIGI成员Mac单方面删除好友。这场“求宣传”闹剧,不仅暴露了说唱圈人际关系的微妙,更折射出流量时代艺人营销策略的争议性。

一、从“兄弟情谊”到“工具化社交”:说唱圈的尴尬现实
法老在聊天记录中直言“好久没努力营业朋友关系了,自闭太久了”,试图以真诚姿态拉近与同行的距离。然而,部分Rapper的沉默回应与Mac的直接删除,让这场“友情牌”瞬间变味。例如,热狗、Kandi等资深Rapper未公开互动,而Mac仅用“谢邀,遥不祝”四字回应,彻底终结了外界对DIGI与活死人“和解”的猜测 。
这一现象折射出说唱圈的深层矛盾:当音乐理念的碰撞演变为流量争夺,人际关系的纯粹性难免被利益裹挟。法老与DIGI的Beef虽已“删除即和解”,但双方粉丝的敌意仍未消弭。Mac的删除动作,既是对过往冲突的回避,也是对法老“消费旧怨”式营销的无声抗议 。

二、流量逻辑下的“自黑式营销”:争议与风险并存
法老的操作堪称“反向营销”的教科书案例。他主动曝光被冷落的聊天记录,甚至将“被删好友”的尴尬转化为话题,成功引爆舆论。这种“自黑式营销”在短期内确实能收割流量:话题法老求宣传翻车迅速登上热搜,网友戏称其为“社恐式营业天花板”。
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同样显著。过度依赖争议可能透支艺人口碑。部分乐迷批评法老“把同行当工具人”,利用人情为演唱会造势,却缺乏对关系的维护诚意。例如,他一边请求高天佐帮忙,一边对其他Rapper的私信置之不理,被指“双标” 。这种矛盾行为,或让公众对其“真实人设”产生质疑。
三、行业反思:当“人情社会”撞上“流量至上”
法老事件绝非孤例。近年来,说唱圈宣传逐渐陷入“全员求转发”的怪圈:歌手发歌必@数十位同行,演唱会宣传沦为“互赞群演”。这种模式虽能制造短期热度,却让行业生态愈发浮躁。当“人情”成为可消耗的资源,艺术创作的纯粹性或将受损。
反观国际乐坛,Taylor Swift、Travis Scott等巨星的演唱会宣传,更多依赖作品本身与粉丝运营,而非同行背书。相比之下,中文说唱圈的“互帮互助”模式,虽能快速聚拢流量,却也加剧了圈层壁垒。法老的翻车,或许正是对这种模式的一次警示。

四、法老的“分割线”:破圈野心与自我重构
抛开争议,法老此次巡演官宣的文案——“未来即将开始。这是与过去的分割线”——或许才是其真正意图。经历退圈传闻、舆论风波后,他试图通过争议性营销打破固有标签,重塑“敢说敢做”的音乐人形象 。邀请DIGI成员参与宣传,既是对过往Beef的挑衅式回应,也是向外界传递“放下恩怨”的信号。
尽管Mac的删除让这场试探以尴尬收场,但法老敢于将“失败”公之于众,反而凸显了其果敢。正如网友所言:“至少他敢把‘社死’现场变成话题,其他人还在端着架子装大佬。”
流量狂欢下的冷思考
法老的这波操作,既是流量时代的生存样本,也是行业生态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热度的游戏中,如何平衡人情、利益与艺术追求,仍是所有音乐人需要面对的课题。或许正如Hip-Hop文化强调的“真实即力量”,唯有回归作品本身,才能真正实现“与过去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