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踏上照顾他人的漫漫长路,会发现照顾老人与照顾病人的艰辛程度大不一样。细细想来,长期照顾老人,其间藏着的无奈、心酸,好似浓重的阴霾,久久难以驱散,这究竟是为何呢?且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一番。

照顾病人时,哪怕希望之光微弱如豆,可终究有个盼头,它宛如黑夜里的启明星,给予照顾者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人满心期许着康复的那一天。但照顾老人却如同踏入一条黑黢黢、望不到尽头的幽径。时光悠悠流逝,老人的身体机能如开了闸的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滑。今儿个还能慢悠悠走动几步,没准明儿就只能卧床度日;这个月尚能自己拿勺吃饭,下个月说不定就得靠人一勺一勺喂。这般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让照顾者看不到一丝曙光,仿若陷入永不停歇的循环,日日夜夜,岁岁年年,没个了结的时候。如此漫长的照料过程,对照顾者的体力、精力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种毫无希望的疲惫感,正是长期照顾老人比照顾病人更令人绝望的一大缘由。

老人由于身体各种不适,又受衰老的困扰,情绪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格外敏感、不稳定。有些时候,芝麻大点事儿,都能惹得他们大发雷霆,对着照顾者唠唠叨叨、指指点点,甚至口不择言、恶语相加。照顾者忙前忙后、掏心掏肺,换来的却可能是老人的不理解、不领情,反而遭来一顿埋怨指责,这对照顾者的心灵,无疑是重重的一击。反观照顾病人,患病期间,双方大多能相互体谅,彼此间容易形成一种温暖的、相互依靠的情感联系。相较而言,长期照顾老人,照顾者不单要扛住身体的劳累,还得应对老人复杂多变的情绪和棘手的心理问题,这般情感上的压力与心理上的负担,极易让照顾者陷入绝望的泥沼。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行动蹒跚,视力、听力也大不如前,身边可谓处处潜伏着危险。走个路,不小心摔一跤,骨折之类的重伤便可能接踵而至;用个电器、开个炉灶,稍有疏忽,火灾隐患就冒了出来;独自在家,遇上诈骗分子,更是防不胜防。照顾者时刻都得绷紧神经,为老人的安全提心吊胆。可病人呢,在医院也好,家中也罢,治疗期间常有专业医护人员或家人悉心照料,安全风险相对少很多。长期照顾老人,这些如影随形的安全隐患,好似一颗颗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给照顾者带来如山般的心理重压,成为让人绝望的关键因素。

照顾老人,那得耗费大把的时间与精力,照顾者几乎把自己的生活全搭进去了。社交活动?想都别想,朋友聚会只能一次次婉拒,自己钟爱的兴趣爱好,也只能无奈地束之高阁。久而久之,照顾者的世界变得单调乏味,自我仿佛迷失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里,陷入深深的孤独与无助。而照顾病人虽说也要花时间,却一般不会像照顾老人这般,长时间、持续性地霸占照顾者的全部生活,多少还能给照顾者留点儿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不至于彻底与外界断了联系。这般社交生活被极度压缩的状况,使得照顾老人的人,绝望情绪更容易滋生蔓延。

长期照顾老人,真真切切比照顾病人更让人绝望,可即便如此,咱们就能甩手不管了吗?当然不能!老人们过往为我们倾尽全力,如今轮到我们为他们遮风挡雨了。咱们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也能找专业机构帮衬,一起分担这份沉重的责任;还可以多学学照顾老人的专业门道,让照料变得更科学、更高效;更关键的是,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坚强地面对,毕竟,只有自己先身心健康,才能稳稳地照顾好老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