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李玄靖碑》高清附释文

茶眼评陕西 2024-12-17 03:37:34

《李玄靖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碑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据《金石萃编》载:“碑已断裂,约高一丈余,广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李玄靖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纪念其好友、茅山道士李含光而作。颜真卿在乾元二年(759年)任升州刺史时,曾向茅山表白“慕道玄微”之心,后在赴任湖州刺史途中,得知李含光已羽化,感慨之下,写下了这篇碑文。 颜真卿的《李玄靖碑》以其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的笔法著称。碑文的笔画疏密得当,布局规整,结字舒展开张,挺拔苍劲,气势迫人。

颜真卿《李玄靖碑》 碑帖原文: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以孝敬皇帝,庙讳改焉。廿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高祖文嶷,陈桂阳王国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龕,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唯穬麦而已。封植膳羞,皆出其手。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开元十七年,从司马,览无遗,综覈古今,该诏先生,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余,请居茅山,纂修经经法。频玺书征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谘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玄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茅山灵迹翦焉。将坠真经秘录,亦多散落,请归修葺,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疋,法衣两御,制诗及序以饯之,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渥泽,频繁辉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官启告灵仙,缄封表观,侧近二百户。太平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睹先生又图奏之,是岁冬又征先生于御制序,诗以饯之。十有一载,先生奉诏与门人景昭等,于紫阳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是夜仙坛林间遍生,诏嘉异,初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玄岠于隐居凡五叶矣。皆总袭妙门,大正真法。所以茅山为天下焉。生死可忘也。觉梦于变化之际哉。先生明庭特宠,肩舆之贵,一月十有四日,遁化春秋八十有七,其十而至者,凡数千人,号奉冠,迁窆于雷平山之西陲,弟子等仰望奉嘉犹,克淳业,行高古道;穷情为王者之师,出入以大历己酉岁冬十,博览群言,长于著撰,尝以本草之书,精明药物,事关性命,难用之书,著学记义,略各三篇,以续仙家之遗事,皆名实无违,词旨该博,初,先生幼年,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客或赏书,上经一十三纸,以于阴阳数术之道,而不以艺业为能,极于转练服食之事,而不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真卿乾元二年,以升州刺史,充浙江西节度,亲承至德,结生特令韦练师景昭复书于真卿,恩眷绸缪,足励超然之志,然宗师可仰望紫府而非遥,王事不遑寄,白云而攸远众。大历六年真卿罢刺临川,旋舟建业,将宅心小岭,长庇高踪而转刺吴兴,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之心,瞻望林峦,永负借山之记,而景昭众郭闳等,以先生茂烈芳有犹,愿铭金石,乃邀道士刘明素来托斯文,真卿含一之德,敢强3名于巷党,曷足辩于鸿蒙(自然的元气)。其词曰:抱一混茫,人之纪纲,先生以之,气王神强,乃启玄旨,玄门以彰,乃为帝师,帝道惟康,甘露呈瑞,灵芝效祥,上士云感,高风载扬,鹤返仙庙,云辞帝乡,归而老,妙识行藏,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实曰形解,孰坐忘,伐石表墓u,勒铭传芳,谷变陵迁,厥迹弥光。大历十二年夏五月建。渤海吴崇休镌。

#

清代书法家梁谳评价此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其古朴、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颜真卿对古代书法的深刻理解与传承,也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色彩。

《李玄靖碑》立于大历十二年(777年),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断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遭火石碎。清代方若在《校碑随笔》中记载,该碑存石十四块,合全、半字计四百六十一字。

乾隆年间,汪稼门志伊菟访仅廿三石,尚存全、半字共一千四十余字。全碑凡一千六百余字,则阙者已五百六十余字。自句容经兵燹后,石又散失。

同治丙寅遵义赵氏访得十五石,共百九十七字,旋失三小石,计十五字,迨壬申扬州张氏更访得二石移至学宫,共二百七十九字。今茅山所有碑乃是覆刻,笔画细瘦全乏鲁公雄健之气,且字之讹七十余处。

《李玄靖碑》不仅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瑰宝。它见证了颜真卿与李含光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承载了颜真卿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碑文的书法艺术,至今仍然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颜真卿书法的非凡魅力,还能感受到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传递。《李玄靖碑》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1 阅读:30

茶眼评陕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