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点阻止了伊拉克战争的平民百姓, 凯拉·奈特莉最新电影,《官方机密》

碟碟不休的Kevin 2020-09-12 20:43:42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可以算是本世纪最大的一个“黑色幽默”,在本土遭遇不幸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迅速惩罚了罪魁祸首的阿富汗基地组织,随后以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推翻了伊拉克萨达姆独裁政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在当时成为一个占据世界各大主要媒体头版头条的热门词语,原因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样“大规模”的武器值得西方大国如此兴师动众。

战争过去快二十年了,发动战争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唯一的真相是英美联军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了这场战争付出惨重代价的除了在战场上死伤的士兵和生灵涂炭的伊拉克人民以外,一个英国平民百姓试图阻止战争的行为也值得关注。

2019年上映的英国电影《官方机密》讲述的就是一个供职于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的翻译员,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向英国新闻界泄露国家机密的故事。这部波澜不惊的低成本电影却汇集了众多的英国顶级明星加盟,让人不由得对它刮目相看。

“英伦玫瑰”凯拉·奈特莉扮演的是故事的唯一主角,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英国情报机构基层职员。拉尔夫·费因斯扮演了一位老辣的辩护律师,在幕后鼎力支持这位弱小的英国女子对抗强权。凭借着热门英剧《王冠》中菲利普亲王一角而声名鹊起的英国演员马特·史密斯扮演了一位新闻记者,正是他的穷追不舍才使得发动战争的真相得以公之于众。

此外电影中还有几位配角演员让人感到惊喜,英国偶像级明星马修·古迪的扮相几乎让人无法辨认,他出演了一个为了核实事实真相而四处奔走的新闻编辑。在电影中客串出演外交部官员的塔姆辛·格雷格正是当年热门英剧《布莱克书店》中的老板娘,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布莱克书店》几乎有着英剧启蒙的意义。

一个低级失误差点导致主人公的付出化为乌有

尽管拥有如此耀眼的明星阵容,电影《官方机密》并没有采取好莱坞大片惯用的手法来拍摄,而是始终坚持着还原事实真相的态度。凯拉·奈特莉扮演的情报机构职员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主要的工作是翻译情报机构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这样一个在庞大机构里的小人物却被一封邮件改变了人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电影中的英国情报机构获得了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备忘录,并且下发给所有员工。备忘录的内容让这个只是被抄送的基层职员感到震惊,使得她对伊拉克战争的发动理由产生了怀疑。

电影并没有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机密泄露”的故事上,完全没有经典间谍片007中那种惊心动魄的情节,电影真正精彩的情节在这份机密备忘录登上报纸之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之上,以及这个弱小女子与强权机关之间的对抗。

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发生在报纸刊登机密文件之后,马特·史密斯扮演的新闻记者忙着接待各种采访预约,并且得意洋洋的憧憬着自己的“普利策奖”。突然之间所有的采访预约全部被取消,舆论的各种喝彩也戛然而止。一个低级失误使得这份公之于众的机密文件被人质疑,在这份被报纸公开的美国政府文件中使用了一个英文单词“favorable”,而在报纸校对时被拼写成了“favourable”。前者为美式拼写,而后者则是英式拼写,虽然意思完全一致,但是对于保守和自大的英国人来说,这份采用英式拼写的美国政府文件实在让人怀疑。

这个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使得这篇重磅新闻的可信度瞬间消失,而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报纸的助理人员习惯性的对文章进行了拼写检查,理所当然地将违反英式拼写习惯的“favorable”改成了“favourable”。

面对着公众的一片质疑,主人公的付出几乎化为乌有。随后而来的英国政府内部审查使得情报机关之中人人自危,原本想要揭发英国政府谎言的女主角却发现自己不得不靠着隐瞒真相度日。而此时这个弱小的英国女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通过自首将自己公之于众来换取媒体和公众的信赖。

一场耐人寻味的审判结果让人深思

电影《官方机密》并没有继续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敏感问题上继续深究,而是把焦点转向了对于主人公行为对错的判断之上。一个为了阻止战争而泄露了本国机密的公民,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电影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值得让人深思。

为了帮助观众在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政治因素中理清思路,拉尔夫·费因斯所扮演的大律师这个角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英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在伊拉克战争发动前夕突然辞职,而在与这位政府前高官的访谈之中,机智的律师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正当律师团队其他成员纠结于主人公是否应该认罪来换取法官从轻发落之时,这位大律师睿智地提出了一条相反的思路,要求英国政府提供发动战争合法性的证据,而不是主人公泄露机密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如果受到侵犯的是一件不合法的事情,那么被告人何罪之有?

原本稳操胜券的皇家检察官无奈发现,根本无法向法庭提交任何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也因此无法证明英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于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形势峰回路转,检察官尴尬地向法官提交撤回诉讼的请求,被告人被立即当庭无罪释放。原本令人期待的法庭辩论并未在电影中发生,这样一场举国轰动的审判竟然以这样的结局告终。

电影虽然给出了一个貌似正义的结局,但是这个结局却让人感到耐人寻味。电影的主题依然纠结于西方式的道德观念,程序正义高于事实真相。主人公获得无罪释放的理由并不由于她所作出的贡献,或者个人所付出的牺牲,而仅仅是由于英国政府无法向法庭递交证明战争合法性的证据。

这个以一己之力想要阻止战争的小女子后来怎样了?

电影《官方机密》的取材于一个真实事件,电影结尾可以看到凯拉·奈特莉扮演的人物原型凯瑟琳·甘出场。这位貌不惊人的英国女子虽然没有凯拉·奈特莉在电影中的美丽动人,但是她在现实生活中试图以一己之力来阻止战争,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震撼。

凯瑟琳·甘在2003年时是一名英国国家通信情报局的初级职员,她在台湾长大并且精通中文,电影中的凯瑟琳·甘与同事常常以生硬的普通话聊天。从家庭背景来看,她原本应该对伊拉克战争保持积极态度,原因是她的丈夫是一名土耳其库尔德族的难民。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于库尔德人采取的残酷镇压,使得库尔德人对萨达姆深恶痛绝。然而作为库尔德人妻子的凯瑟琳·甘却对这场师出无名的战争报以质疑的态度,并且毅然决定将那封机密邮件泄露给了新闻媒体。

凯瑟琳·甘的这次勇敢行为激起了英国人民强大的反战浪潮,就在战争爆发前一个月的2月15日,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示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其中仅在英国就有超过百万民众参加游行活动。

然而战争的爆发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英美联军于2003年3月20日单方面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战争一直持续到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虽然布什在开战两个月之后便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但是对于凯瑟琳·甘来说糟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她被英国政府起诉违反了《官方机密法案》,她的库尔德人丈夫差点被遣返出境,个人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之后的2004年2月,英国皇家检察署以“证据不足”为由当庭撤销了对凯瑟琳·甘的起诉,而她和丈夫最终不得不离开英国,前往土耳其定居。2003年,凯瑟琳·甘恩被授予山姆亚当斯道德奖,而曾经也获得过这个奖项的另一个美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斯诺登

结语

套用一句当下西方最为流行的口号,“英国人的命也是命,伊拉克人的命也是命”。这场开始和结束都那么不明不白的战争导致了数千名英国士兵伤亡,而伊拉克人民的死伤更是难以统计。英国人凯瑟琳·甘的行为没有改变任何的事情,但是这个平民百姓的勇气却不由得让人感到敬佩。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