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予理会后,特朗普对华关税增至245%,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

苏文历史 2025-04-17 19:05:12

针对中国,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4月1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对美国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启动“国家安全调查”,这一幕似曾相识,纸老虎再瞎折腾也依旧是纸糊的!

根据白宫公告,美方对华关税已经来到了245%,这个数字不仅突破了贸易战的常规逻辑,更暴露出美国政策制定中的混乱与短视。中国早在关税升至125%时就已明确表态,若美方继续加码将不予理会。如今面对245%的税率,中国依然保持冷静。

声明仅24小时后,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于16日宣布起诉特朗普政府,直指其滥用关税政策“违法”。这场美国历史上首次由州政府发起的关税反击战,不仅暴露了美式霸权的制度性裂痕,更让全球见证中国市场如何成为破局关键。

要知道,就在4月11日,白宫刚宣布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对等关税”,特朗普随即在4月13日又通过社交媒体矢口否认,声称自己从未说过豁免关税,只不过是关税类别的转移罢了。如今不到72个小时,他又变卦了。

按理说,遇到这种情况,在外交场合上应该说清楚的。外交部没有详细说明,看来我们对这事儿已经不怎么在意了。早前中方就已明确表示,关于美国的关税政策,这也是最后一次回应,以后不想再打这种文字游戏了。

一边是频繁挥舞关税大棒,试图打压对手,却发现自身经济问题重重;另一边是冷静应对,稳扎稳打,反而赢得更多国际合作机会。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暴露出美国对华策略的混乱。

F-35战斗机生产受阻,美国页岩气公司库存积压,美国股市和国债市场动荡不安……这些都是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带来的苦果。

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最明显的手段就是不断提高关税。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突破常规的关税壁垒,这种做法实际上违反了国际贸易的规则。这更像是特朗普自己导演的一场戏。面对美国不断增加的关税,中国选择冷静对待,没有采取过激的反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种不理会的态度,反而让特朗普政府的处境变得尴尬。特朗普政府同时启动了一项关于重要矿产的“国家安全调查”,涉及钴、镍、铀以及17种稀土等50种关键矿产。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解决“供应链容易出问题”的情况,实际上,这是美国向中国发出的又一轮贸易压力的信号。

但大家都知道,美国在重要矿产方面依赖中国已经不是秘密。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多次调查都显示,美国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在稀土资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给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举例来说,由于稀土供应的问题,美国的F-35战斗机的生产进度受到了显著的影响。稀土是制造F-35战斗机关键部件的重要原料,供应短缺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可以说,稀土资源已经成为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显得有些混乱和摇摆不定。一方面,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试图以此施压。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悄悄地发布一些豁免名单,将半导体、药品等重要领域的商品排除在关税之外。这样做似乎是想在打压中国的同时,避免对美国自身造成过大的损害。

这种既想对抗又怕受伤的心态,让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得变化莫测,甚至让美国官员都难以理解政府的真正目的。这种政策变化太快,让美国公司很受伤,生意不好做了,而且还让全球的供货链更加混乱。

可以说,美国企业原本的计划被打乱,导致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同时,国际贸易环境变得不稳定,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难以安心做生意。全球各地的工厂和商家,都需要重新调整生产和运输的安排,加剧了供应链的紧张。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效果并不理想,反而给美国带来了不少麻烦。首先,关税战让美国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美国原本就背负着巨额债务,还款压力很大,贸易战导致美国股市不稳定,国债被抛售,收益率上升,这无疑让美国的财政负担变得更重。

此外,关税战直接打击了美国的能源产业,让相关企业经营困难。中国是全球进口丙烷最多的国家,过去主要从美国购买。但由于高额关税,中国公司开始更多地从中东购买丙烷。这导致美国丙烷价格大幅下跌,许多页岩气公司面临着丙烷卖不出去的问题,库存压力巨大。此外,关税战加速了供应链的转移,企业为了避开关税,将生产线搬离美国,这给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与特朗普政府时常变动的政策相比,中国在贸易战中表现得更为冷静和有计划。面对美国的贸易攻势,中国采取相对稳定的策略,以应对各种变化,并积极推动国内销售,将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转为内销,以此减轻外部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努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开拓更多国际市场,建立更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总的来说,中国试图通过这些举措,在贸易战中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中美贸易战,说白了是两种发展路子的较劲。美国想用老办法收关税,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但这种做法显得有点过时。

中国不一样,更愿意打开门和大家一起做生意,一起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显得更加开放和积极。这种差别不光体现在两国政府的做法上,也反映在老百姓的想法里,他们对全球化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样。

中国老百姓普遍比较认可政府采取的那些应对措施,觉得做得挺好。相比之下,美国民众好像不太相信关税战能带来什么好处,很多人都在嘀咕这事儿到底有没有用。中美两国人民对各自政府政策的态度,呈现出挺明显的差异。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大变化。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和中国合作,希望建立更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欧盟重新和中国讨论电动汽车关税,西班牙首相也多次访问中国,这些都说明大家开始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对美国单方面行动的做法感到担心。这些行动表明,许多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打破美国主导的局面,建立更加多元和平衡的国际关系。

国际局势变化很快,中美贸易战最终会如何发展?关税这堵墙,真的能挡住全球化的趋势吗?是选择开放合作,还是对抗封闭?哪种方式才能让世界经济更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想清楚。面对复杂的情况,我们需要寻找答案,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信息来源

东南网《商务部回应“美对华关税最高加增至245%”:中方不予理会》

0 阅读:36

苏文历史

简介:裴奕迅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