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三伏天,感觉浑身黏糊糊的,没劲儿,这是咋回事啊?” 到了三伏天,门诊里经常能听到患者这么问。其实,这多半是湿气在捣乱。三伏天,天气炎热又多雨,外湿侵袭,加上大家贪凉饮冷,很容易让湿气在体内积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三伏天祛湿的好办法,特别是这 3 碗汤,堪称湿气的 “克星”,再教大家巧用厨房食材祛湿。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从中医角度讲,此时阳气最为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气候特点使得外界湿邪极易侵犯人体。而且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喝冰镇饮料,过度贪凉会损伤脾胃阳气。要知道,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受损,水湿运化能力就下降,导致湿气内生。据统计,三伏天约 70% - 80% 的人会感觉身体被湿气困扰,出现头身困重、肢体酸楚、胸闷脘痞、大便稀溏等症状。所以,三伏天祛湿刻不容缓。
祛湿汤一:薏米红豆汤食材准备:薏米 30 克,红豆 30 克。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红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这两种食材搭配,祛湿效果极佳。制作方法:把薏米和红豆提前用清水浸泡 3 - 4 小时,泡软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 1 - 1.5 小时,直到薏米和红豆熟烂,汤汁浓稠。如果喜欢甜口,可适量加些冰糖调味。功效作用:常喝薏米红豆汤,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湿气内生的人,坚持饮用,还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研究表明,连续饮用薏米红豆汤 1 - 2 周,约 60% - 70% 的人身体困重感会减轻,大便也会逐渐成型。祛湿汤二:茯苓白术汤食材准备:茯苓 15 克,白术 10 克,适量瘦肉(可选猪瘦肉、鸡肉等)。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制作方法:将茯苓、白术洗净,瘦肉切块焯水备用。把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 1.5 - 2 小时,调味即可。功效作用:这款汤对脾胃虚弱、湿气困阻中焦的人群效果显著。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增强脾胃功能,从根源上解决湿气问题。临床实践显示,服用茯苓白术汤一段时间后,脾胃功能改善明显,身体湿气减轻,精力也更充沛。祛湿汤三:冬瓜荷叶汤食材准备:冬瓜 200 克,荷叶 1 张(干荷叶、鲜荷叶均可),少许绿豆。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荷叶能清暑化湿、升发清阳;绿豆可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制作方法:冬瓜去皮切块,荷叶洗净,绿豆提前浸泡。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40 分钟 - 1 小时,至冬瓜软烂、绿豆开花。功效作用:冬瓜荷叶汤不仅能有效祛湿,还能清热解暑,特别适合三伏天饮用。能缓解因暑湿导致的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等症状,减轻身体燥热感,让身体清爽舒适。很多人在三伏天饮用此汤后,燥热感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其他厨房食材祛湿妙招巧用生姜:生姜性温,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还能祛湿。早上起床后,可切几片生姜,用开水冲泡,喝一杯生姜水,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湿气。或者在做菜时,多放点生姜,像炒青菜、炖肉时都可以加,既能调味,又能祛湿。比如,在炖牛肉时加入生姜,既能去腥,又能借助生姜的温性,驱散体内湿气。妙用陈皮: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可以用陈皮泡水喝,将陈皮洗净,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 5 - 10 分钟后饮用,每天 1 - 2 次。也可以在煮粥、煲汤时加些陈皮,像煮大米粥时,放入少许陈皮,不仅能增添独特风味,还能帮助消化、祛湿。善用花椒:花椒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也有一定祛湿作用。可以用花椒水泡脚,取适量花椒,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小火煮 10 - 15 分钟,待水温适宜时用来泡脚,每次泡 15 - 20 分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帮助排出湿气。在做菜时,如做麻辣香锅、红烧菜,适当放些花椒,也能起到祛湿散寒的效果。三伏天湿气重,别担心,试试这 3 碗汤,巧用厨房常见食材,就能有效祛湿。不过,每个人体质不同,祛湿方法的效果也有差异。如果湿气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希望大家都能轻松度过三伏天,远离湿气困扰。要是对祛湿还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