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闺蜜新家暖房,刚推开门就被“镇”住了——没有传统客厅的隔断和局促,4米多的大面宽把客厅、餐厅连成一片,阳光从整面落地窗泼洒进来,连沙发角落都亮堂堂的。
“这就是横厅!”闺蜜边递果盘边笑,“住了半年才明白,为啥现在买房都抢着要这种户型。” 这话倒是戳中了我的好奇:横厅到底有啥魔力,能让这么多人“真香”?
一推开横厅门,“宽敞”二字刻进了空气里传统竖厅总让人有“走胡同”的感觉——客厅单独占一块,餐厅在另一头,中间还夹着条窄过道,转身都怕碰着墙。

横厅却反其道而行之:面宽大于进深的设计,直接把客厅和餐厅“揉”成一个大空间,视线从沙发能直接扫到餐桌,连吊灯的光影都连成一片。
有网友调侃:“以前在竖厅里,孩子在客厅玩玩具,我在餐厅吃饭,得扯着嗓子喊;现在横厅里,我剥个橘子扔过去,他一伸手就能接住。”
这种开阔感可不是“看着舒服”这么简单。

装修设计师王姐告诉我,横厅的“宽”其实暗合了现代家居的采光逻辑——面宽越大,能装的窗户就越多。
很多横厅直接配落地窗,有的甚至把阳台打通,阳光从早晒到晚,冬天坐沙发上能晒到脚底板,夏天穿堂风呼呼过,比开空调还凉快。
“我家以前竖厅,阴面房间下午就没光了;现在横厅,连厨房都能蹭到客厅的亮堂。”邻居张阿姨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真实体验。

最让年轻人心动的,是横厅的“百变”属性。
刚结婚时,小两口把横厅分成“沙发+电视墙”的休闲区和“圆桌+餐边柜”的用餐区,周末约朋友来,沙发坐一排,餐桌摆火锅,热闹得像开派对;有了娃后,把沙发往边上挪挪,腾出半片区域放爬行垫、玩具架,大人在餐桌办公,孩子在旁边玩,抬头就能看见彼此;等孩子大了,再添个书架、放张书桌,横厅又成了“客厅+书房”的复合空间。
“以前总觉得户型要‘一步到位’,现在才懂,能跟着生活变的家才是好家。”90后宝妈小琳的话,说出了横厅流行的深层逻辑——现代生活节奏快,家庭需求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横厅的开放式布局正好给了“试错”的空间。

用玻璃隔断隔出小卧室,用可移动岛台当“软边界”,甚至直接不放隔断,让空间随需求“流动”,这种灵活度是传统竖厅怎么改都改不出来的。
横厅火了,照见的是我们对“家”的新期待横厅的走红,绝不是单纯的“户型跟风”。
从社交平台的讨论就能看出:年轻人晒横厅,晒的不是“面积大”,而是“和家人一起做饭时,一扭头就能看见他在沙发上笑”;宝妈们夸横厅,夸的不是“能放更多家具”,而是“孩子学走路时,我在厨房炒菜也能盯着他,不用提心吊胆”;老人们认可横厅,认的是“过年亲戚来,一大家子坐客厅吃饭聊天,热热闹闹像回到小时候”。
这背后,藏着当代人对“家”的重新定义——空间不再是冰冷的功能区划分,而是情感流动的容器。
横厅的“开放”,本质上是在打破物理和心理的界限:厨房的烟火气飘进客厅,孩子的笑声撞进餐厅,夫妻的闲聊混着电视声,这些细碎的“交集”,恰恰构成了“家”最温暖的模样。
站在闺蜜家的落地窗前,看夕阳把横厅染成暖金色,突然懂了:横厅之所以“香”,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活”——活成了生活的样子,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当房子不再是“住的地方”,而是“过日子的地方”,或许横厅的流行,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