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种的关键时期,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高标准农田,由贵州省农科院与贵阳农投集团联合打造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迎来秋季移栽工作,“稻菜轮作”的大胆实践,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户增收。
这几天,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高标准农田里,松土机来回穿梭,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在田间地头移栽蔬菜苗。据介绍,该基地共种植了包含红菜苔、青菜、白菜苔、白菜、蚕豆、豌豆等30个品种。
“我们现在推动的是‘稻+菜’生产模式。去年我们做了一个试点,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引进了30个品种来做实验,同时也做了三个品种的生产示范,目的就是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也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党委书记崔嵬说。
高峰镇属于传统农业乡镇,地势平坦、水源充沛、日照充足、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势明显,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通过前期考察实验发现,高峰镇龙宝村的土壤结构情况,特别适宜在秋冬季种植蚕豆等作物,于是在今年10月初,依托省农科院以及第三方农业企业的专业技术指导,首年尝试在该村发展蚕豆种植,计划种植蚕豆1000亩,预计每亩产量3000余斤,每亩产值6000余元。
“今年我们主要在龙宝村实施有‘粮+菜’蚕豆种植项目和羊肚菌种植项目,正在实施羊肚菌种植50亩,贵州省农科院50亩示范基地正全面开展种植。”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林秋成告诉记者。
“蚕豆既是粮食作物,也是蔬菜作物,相当于贵阳市农业给全省做一个引领,既要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同时还要提升农村的活力。”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党委书记崔嵬对记者说道。
接下来,贵阳农投集团与省农科院将以高峰镇为核心,按照“四块地”改革要求,大力发展林地、耕地,在林地方面,将发展以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为主的特色林下经济;耕地方面,大力发展“粮+菜”“粮+菌”的“稻菜(菌)轮作”模式以实现稳粮保供,助力贵阳贵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雷 宇 刘权锐
编辑:刘泉超
责编:陈 萌
审核:虎俞均
终审:谢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