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是野钓的黄金时期。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最期待的莫过于连竿上鱼的畅快体验。其实,春季野钓想要连竿,有个秘诀,那就是 “钓早不钓晚” 。别小看这简单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不少门道,掌握了它,你也能在春日的水边收获满满。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依旧较大。清晨,水温相对较低,经过一夜的沉淀,水中溶氧量充足。此时,鱼类经过一夜的消耗,急需补充能量,会积极觅食。尤其是鲫鱼、鲤鱼等常见鱼种,它们会从深水区游向浅水区,寻找食物。而到了傍晚,水温开始下降,鱼类会逐渐回到深水区栖息,觅食积极性降低。而且,随着白天阳光照射,浅水区水温升高,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溶氧量下降,影响鱼类的活跃度。所以,从鱼情角度来看,钓早更符合春季鱼类的活动规律,能大大提高连竿的几率。
既然钓早有这么大的优势,那该如何选择钓点呢?在早春,向阳的浅滩是绝佳钓点。阳光照射使浅滩水温升高,吸引鱼类前来。可以选择水深在 0.5 - 1.5 米的浅滩,水底有一些水草或障碍物的地方。水草能为鱼类提供藏身之所和食物,障碍物则能阻挡水流,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到了仲春,水草区域成为首选。随着气温升高,水草开始茂盛生长,这里不仅是鱼类的觅食场所,也是它们繁殖的地方。选择水草边缘、水草缝隙等位置下钩,更容易钓到鱼。比如在一些小型湖泊或者河流的水草区,常常能看到钓鱼人在这些位置收获颇丰。
钓早时,钓具和饵料的搭配也很关键。鱼竿可以选择 3.6 - 5.4 米的,根据钓点的远近和水域情况灵活选择。早春鱼口较轻,鱼竿调性可以偏软一些,便于感知鱼咬钩的信号。鱼线要细,主线 0.6 - 1.0 号,子线 0.3 - 0.6 号,这样能减少鱼吸食饵料时的阻力。鱼钩选用 2 - 5 号袖钩,袖钩的钩尖锋利,便于鲫鱼吞食。
在饵料方面,早春鱼类需要高蛋白食物来补充能量,所以可以选择红虫、蚯蚓等鲜活饵料,或者添加了虾粉、鱼粉的腥味商品饵。仲春时,随着水温升高,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增加,可以用一些香味浓郁的商品饵,如奶香、麦香味的饵料,也可以搭配一些鲜活饵料,提高饵料的吸引力。
在作钓时,要注意打窝技巧。窝料不要一次性投放太多,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保持窝点的吸引力。比如在早春钓鲫鱼时,可以用酒米打窝,每隔一段时间补一点窝料。同时,要学会观察鱼星和水面动静,判断鱼的位置和活动情况。
另外,春季风比较大,要注意抛竿的准确性和浮漂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吃铅量稍大一些的浮漂,保证浮漂在水中的稳定性。在提竿时,要根据鱼的大小和吃口情况,掌握好力度和时机,避免跑鱼。
春季野钓想要连竿,遵循 “钓早不钓晚” 的原则,结合合适的钓点选择、钓具饵料搭配以及作钓技巧,相信你一定能在春日的水边收获满满的快乐和鱼获。
钓友们,你们在春季野钓时,有没有遵循 “钓早不钓晚” 的原则呢?有没有因为这个秘诀而连竿爆护的经历?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让我们一起在春季的钓鱼之旅中,收获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