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被臣子们谋杀的么?

悠然修 2021-12-21 14:58:38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大明皇朝的第十任皇帝。在历史中武宗的名声很差,差不多是荒唐天子的代名词。有关其嬉游天下、纵情声色的故事数不胜数。除此之外围绕武宗的疑云也很多,除了其身世之谜外,最大的就是他的死亡原因。

(武宗身世之谜: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会被怀疑不是朱家血脉)

明武宗朱厚照 画像

关于武宗的死,大多数人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正德十五年,武宗率大军南下平定宁王叛乱后,返京路过清江浦。在驾舟游玩过程中,不慎落入水中,很快就身体染重病。返回京师后也不好转,于第二年三月,驾崩于豹房。

是不是武宗身子骨太弱,经不起折腾?在武宗南下前,他刚巡边从宣府返回京师。《明武宗实录》记载:

帝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

从这些记载上看,武宗的身体似乎并不弱。而且武宗落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是,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似乎旁证了这一点。

《明武宗实录》中记载明武宗是在正德十五年九月十五日落水,十月初六抵达天津卫。武宗在天津停留了十天后移驾通州。他在通州停留的时间就更长了,十二月二十日才返京。

如果武宗落水后就重病,不赶快返回宫中调养,在京师外围呆这么久,做什么呢?为什么呆这么久《明武宗实录》和《明史》给出了几乎相同的原因。武宗不打算返京,而是准备率军再次巡视宣大。

传者皆以江彬将复邀上北幸,故欲速决此狱云。-- 《明武宗实录》

扈归通州,时江彬握兵居左右,虑帝晏驾已得祸,力请幸宣府。-- 《明史》

《明武宗实录》里说的“狱”指的是宁王谋逆案。按常理宁王应该被午门献俘之后再处置,但是武宗把宁王带到通州后突然就处决了。有可能他真的是不打算返京了。

故宫午门 明清两朝军队得胜还朝都在这里举行献俘仪式

不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计划的北巡,起码武宗自己觉得此时的身体状况应该是没有大碍的。后来武宗是被御医吴杰说服(请注意这点),于十二月二十日返京调养。

武宗返京当日还在正阳门搞了入城献俘仪式,身体状况似乎是不错的。但是前面也已经说到过,一般献俘是在午门搞盛大仪式。礼部也确实拟定了一个正式的献俘仪式,但是“上可其奏,值上弗豫,弗果行”,爱好热闹、玩乐的武宗为什么取消,大概率是身体不允许。

上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阅视良久乃入。-- 《明武宗实录》

返京后的武宗身体就开始出现异常了。十二月二十三日武宗在大祀天地时,突然发病吐血,只得中断仪式返回宫中(这旁证了吴杰的看法是正确的,后文有详细说明)。

二十八日武宗身体似乎好转,开始出席朝会。正德十六年正月初一(新年),武宗还亲自拜见张太后,并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但是实录里有一句“上力疾视朝”,也就是说武宗可能是在强撑。

此时群臣对武宗的身体也没什么太多的担心,刑科给事中顾济还劝武宗“其余淫巧杂剧之伎,仿生败德之事,一切屏去。”如果这不是武宗明知大限将至最后的放纵,起码也能说明他自我感觉没什么大碍。

三月初七,武宗发布诏令“以三月十五日殿试。”这个命令也再次旁证了武宗起码自我感觉身体良好,因为殿试是一个大型仪式,前前后后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然而殿试的前一天,武宗在豹房驾崩了。很多人从武宗这个死亡过程来看,觉得武宗死亡得太突然,从而认定他是死于谋杀。

第一个被怀疑的人是江彬。原因似乎不复杂,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后,在宁王府里搜出了宁王自己记录的贿赂朝臣的名单,里面有江彬的名字。江彬因怕事泄自己被牵连,决定铤而走险,下毒谋害了武宗。

咋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这又经不起推敲。

首先,土木堡之变后,武官集团已被文官们打压和控制(军队出征武官已经不能做统帅了)。没有武宗的宠信和支持,江彬在文官眼中什么都不是。别说在朝堂上和文官们分庭抗礼,连和朝廷大员们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画作中文武官员的差异一目了然(红衣背身者为监军宦官,露脸资格都没有)

江彬谋害武宗不是自绝后路么?事实也确实如此,武宗驾崩之后,权势滔天的江彬迅速就被杨廷和捉拿下狱了。

其次,武宗驾崩前江彬已经被杨廷和支到通州去了。如果江彬真的想谋害武宗,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手。他如果真的铤而走险要弑君,起码得挑他军权在握并在京师的时候动手。因为弑君之后不能趁势控制朝堂,等于自杀。

最后,说江彬因受贿名单而生弑君之意,也有些牵强了。那份名单上不是只有他一个,还有一百多号人,连杨廷和都在其中。这些人中得有多少人萌生出弑君之意?

至于说江彬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才谋害武宗,这就更没有道理了。他的权力和地位完全来自于武宗,真想要更大的权力,起码得先保证武宗活得好好的。

第二个被怀疑的人是杨廷和。他弑君的理由可比江彬充分多了。

武宗一朝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的严重对立。武宗一直不满于文官集团对皇权的侵蚀。武宗先是利用刘瑾等宦官来压制文官,后又效仿成祖用武将和军权来压制文官。

所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不甘就范,就毒杀了武宗。厦门大学的傅小凡教授对此有过精彩论述:

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驾崩,使得皇帝重掌朝廷军事大权,和重建武将势力的努力夭折了。同时朱厚照没有儿子,迎立外藩的权力就完全掌握在杨廷和的手中,必然会给文官集团势力的进一步膨胀带来机会。因此,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驾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文官集团,当然也包括杨廷和自己。综合以上几个理由,我认为,皇帝朱厚照落水只是个意外,虽然朱厚照因此感冒发烧,或者得了急性肺炎,却给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杨廷和先以治病为借口,控制了皇帝的行动,甚至将皇帝软禁起来。然后,在杨廷和的授意之下,经过太医的精心调治,最终,年仅三十一岁的皇帝朱厚照驾崩了。朱厚照的死意味着,皇帝与文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以文官集团取得完胜而告终。

看上去动机很充分,但是笔者觉即便是有这个想法,也不会实施。因为他控制不了弑君之后的结果。

首先,杨廷和就没有权利指定嗣皇帝。太祖钦定的《皇明祖训》对于皇位继承人有明确的规定“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其次宫中还有张太后,张太后为什么要由着杨廷和乾坤独断?

实际上武宗在病危的时候朝廷上下已经非常清楚谁将继位了。最后杨廷和与张太后鼓捣的遗诏也一样把这个理由说得非常清楚。

说明:这里说点题外话,类似的情况明末也出过一次。崇祯殉国后他的三个儿子也失踪,明朝又一次面临皇帝绝嗣的问题。本来按照宗法该福王(万历宠妃郑贵妃的儿子)的儿子登基,当时东林党不愿意(因为当年争国本结了仇)。结果折腾出 “定策” 事件出来,最后搞得朝局一片混乱,南京小朝廷就毁在这个问题上。详见:南明的速亡中,英雄史可法是如何为其挖掘坟墓的

所以新皇帝不会承认他的拥立之功,嘉靖皇帝本人就从来没有认为皇帝的位置是杨廷和或者张太后给予他的。他认为按照礼法、宗法、道理,就该他做皇帝。

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宿成,伦序当先。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文庙......

无法指定新皇帝的情况下,杨廷和怎么知道,新皇帝对文官们是什么态度?新皇帝是不是比武宗更容易对付?难道用全族身家性命去赌一把么(弑君是灭族的重罪)?

说明:实际上明朝就没有皇帝喜欢文官(也就仁宗稍微好点),不和他们对着干的。只是不同的皇帝斗争的能力和手段不同罢了。

其实杨廷和是武宗的老师,两人的关系一直挺好(武宗出巡都把朝政托付于杨廷和)。换了新皇帝,还用不用你都要两说。

事实上其后登基的嘉靖皇帝,头几年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斗杨廷和,更重要的是嘉靖朝文官的地位远远不如武宗朝(嘉靖事实上将文官们变为了自己的奴仆)。你说是杨廷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是说他弑君另立,只是后人给他强扣的帽子?

最后嘉靖整治文官集团可是无不用其极,一个李福达案他都能上纲上线的不断扩大。如果杨廷和(或者别的文官)真的弑君,嘉靖会放过这个机会么?

那么武宗到底是什么原因,突然就病故呢?有人在《明孝宗实录》和《明武宗实录》,找到了一条线索。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内阁大学士刘健等进言:“今冬以来因东宫进药,上廑圣虑,数日之间奏事益晚,今经两月未复前规。”

《明孝宗实录》

也就是说这年冬天,朱厚照患病,治了两个月才好转。除此之外,正德二年、四年均有朱厚照冬季患病,累月方才好转的记录。也就是说朱厚照因自身生理原因有病根,极易在冬季复发。

朱厚照做太子的时候,孝宗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特旨免其冬季接受群臣拜贺。这也旁证了他的身体冬季容易患病。

朱厚照落水只是诱因(可能是肺部呛水导致的感染或者炎症),到了冬季导致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御医吴杰说服武宗留在京师的理由就是“疾亟矣,仅可还大内”。

吴杰这话说通俗点就是赶快安排后事。这个吴杰不是普通御医,他长期服侍在朱厚照身边,可以说对朱厚照的身体非常了解,他看出朱厚照的实际病情比表面看上去要严重的多。朱厚照也很信任他,不然吴杰劝他返京他也不会听。

除了吴杰之外,另一个御医卢治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他在劝说武宗时甚至说出了“愿定皇储,以安国本”,这惊世骇俗的话。

吴杰和卢治都只是御医,不是内阁大学士。不是对自己的诊断有相当的把握,他们是不敢说这些犯忌讳的话的。

所以说不少人认为,朱厚照因身有无法治愈的病根,最终发展成了绝症。只是他最后几个月的病情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上朱厚照自己强撑的原因,让当时一些不懂医术的人误以为他病情不重罢了。

关于朱厚照的身体底子到底好不好,也有朋友给出了别的旁证。首先他的弟弟(一岁)、妹妹(四岁)均夭亡。其次明朝历代帝王画像中,武宗是最为羸瘦的一个。

3 阅读:208
评论列表
  • 2021-12-23 22:41

    本来就是个病秧子,偏偏还爱瞎折腾,把小命丢了。可笑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说他手刃一名蒙古兵,如何英明神武[得瑟][得瑟]

  • 2022-01-01 19:44

    嘉靖这么斗文官集团的,能不能说一下[哈哈笑]

    悠然修史 回复:
    之前发过几篇关于嘉靖的,你可以往前翻一翻
  • 2022-01-05 15:45

    明朝皇帝大多数短命我觉得紫禁城某些宫殿建筑材料有问题,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什么的

    悠然修史 回复:
    这倒不至于,可能是冬天早朝天气太冷,冻的
    秦子胤 回复: 悠然修史
    明朝寿命比较长的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没怎么在北京紫禁城住过,朱元璋一直住南京,朱棣永乐十九年才迁都北京,即使如此他也没在皇宫里住几天,一直在外面征战来着,朱厚熜十七岁才来北京,而且大多数时间是住在西苑,清朝皇帝大多数活的比较长,可他们一年有一多半时间是住承德山庄或圆明园,当然这仅仅只是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