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糖耐量的正常值是多少?这些要警惕

凡雁聊娱乐新闻 2024-11-08 04:36:1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体检,是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和预防相关疾病时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检。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此前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在2009年的时候,我国的体检人次大约为2.3亿,到了2021年时,已经增长到了5.5亿。

并且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来说,我国的很多城市和乡镇也安排了每年1次免费体检的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部分群体而言,体检不难,难的是犹如天书的体检报告,比方说血糖监测指标。

那血糖监测指标到底包含了什么?而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又是多少呢?

一、关于血糖监测指标,你了解多少?

所谓的血糖监测指标,简单来说就是由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以及糖耐量四个指标所组成的,而要想读懂它们所“表达的健康状况”,了解正常值是根本所在。

1.空腹血糖

所谓的空腹血糖,并不是说“只要在饭前”就属于空腹,而是人体要达到“隔夜”或是说起码在检测血糖前的8-10小时左右,除了喝水之外没有进食任何东西的状态,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空腹。

所以,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空腹血糖基本都是在早饭前进行采样检测的。

值得注意的是,空腹血糖因排除了饮食因素的影响,它其实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体真实基础血糖”的,这意味着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正常与否、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是高是低,空腹血糖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对于身体健康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来说,空腹血糖只要在3.9-6.1mmol/L,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则存在低血糖的风险。

而如果高于这个范围,虽不代表一定就是糖尿病,但也不能彻底放松警惕。

对此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就孕妇而言,受到孕激素、胎儿生长发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他们们体内的糖代谢和胰岛素水平也是会发生一定变化的。

所以就该群体而言,空腹血糖在3.6-5.1mmol/L,属于正常水平。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直白来讲,指的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的2个小时之后,体内的血糖水平。

而这个指标不同于空腹血糖所代表的基础血糖,因为在有了饮食因素的影响之后,它所反映的除了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之外,更多还侧重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说,胰岛素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效率。

相较于空腹状态下时,所有人在饭后的血糖水平均会有所升高,但只要保持在≤7.8mmol/L,都属于正常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就糖尿病的判断来说,餐后血糖其实比空腹血糖更具有“可靠性”。

为何呢?

就临床数据来看,很多糖尿病早期患者,他们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后血糖在短时间内会迅速上升,这意味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是相对较低的,如果不加以注意,很有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

3.糖化

与空腹和餐后这两个“实时指标”不同,糖化,也就是糖化血红蛋白,它所表达的是在过去2-3个月(即8-12周),机体的平均血糖水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血红蛋白的一种不可逆的结合产物,且与体内的血糖浓度是呈正比关系的,它对于我们监测过去2-3个月血糖的波动和控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糖化在4.0%-6.0%这个区间范围内,则属于正常,表示血糖健康且稳定。

但如果<4%,则说明人体很可能存在低血糖情况,如果>6%,则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相对较高,患者很可能存在高血糖症,如果不进行人为介入控制,极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4.糖耐量

糖耐量,即人体对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调节能力。

正常情况下,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且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个小时之后,血糖<7.8mmol/L的话,则属于正常,意味着人体内部不存在像糖代谢异常等情况。

而如果超出上述两个标准范围,则意味着有很大的糖尿病风险。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在进行体检时,血糖监测指标中的四项水平均属于正常范围,则表示我们的血糖控制是比较稳定且健康的。

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首先不一定就绝对是糖尿病,但存在“糖尿病前期”风险,如果不加以调整和控制,则极易发展成糖尿病。

其实说到逆转糖尿病前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少吃多运动”,可此前有一项研究表示,过度运动的话是会降低糖耐量,也就是说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会下降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研究显示:过度运动不一定能预防糖尿病,反倒会降低糖耐量

据《细胞-代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瑞典的科研人员,曾针对运动与人体葡萄糖耐量、线粒体功能的关系,进行过相关实验:

科研团队招募了6名健康的女性和5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并对其展开了为期4周的,包括轻、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内的干预训练,并对他们面对不同负荷锻炼的生理反应、代谢反应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最终发现:

• 轻度和中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生理功能,而在向高强度间歇训练转变的过度训练阶段,身体功能指标非但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机体中的线粒体呼吸还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变化,线粒体功能也出现了受损。

• 不仅如此,过度训练阶段的受试者体内,葡萄糖耐量发生了明显降低,并且糖调节反应也出现了减弱变化。

除此之外,科研团队在对受试群体接受了最高强度训练之后,体内糖耐量变化进行分析之后,发现:

最高强度的训练,导致受试者体内的葡萄糖耐量显著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也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血糖的控制会出现更大程度的受损。

基于这个实验结果,科研团队明确表示,在不破坏代谢稳态的情况下,人体可以进行的强化锻炼量是有一个上限值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上限,也就是进行过度运动的话,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就会开始显现,血糖控制受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现象。

而我们就着这个实验来看,确实,运动不管是对于健康群体想要预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群体想要逆转病情发展,或是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量越大,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就一定越好”,恰恰相反,如果在盲目追求运动强度的话,反倒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会加速病情发展。

医生总结

总之,医生在这里建议大家,要想让血糖指标更健康,首先,适度且合理的运动是必须的,毕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消耗体内的多于糖分和脂肪,对于血糖、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有一定好处。

而除此之外,在饮食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能量和脂肪的食物,以免对胰岛素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血糖和糖化过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过度运动训练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并降低健康志愿者的葡萄糖耐量.细胞代谢

[2] 正常糖耐量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0 阅读:0

凡雁聊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