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时乾隆仍重用他

奇怪讲故事丫 2025-02-17 17:17:23

从古至今,立储一直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稍有不慎,王朝就会迅速走向衰落。对于皇子来说,皇位之争也就成了皇子的必修课。

“九子夺嫡”是清王朝一大特征,围绕康熙皇帝,多个有潜力的皇子拉帮结派,将整个朝廷变得乌烟瘴气,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但没人注意到在一处角落,手握大军的康熙十二子选择了避让,也没有站队其他皇子,却反而成为了众多皇子中最为长寿,最为幸福的皇子,活了整整78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

皇十二子胤祹

身处旋涡而不乱,手握重兵而不骄,皇十二子胤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他拥有着怎样的智慧才能活到了七十八岁的高龄?

少年志

皇十二子胤祹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虽说是皇子,但他的母亲仅仅是宫里的一位普通嫔妃——万琉哈氏。母亲的地位不同导致了早年的胤祹也不怎么受到关注。

但与其皇子不同的是,伴随着胤祹的成长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康熙心中就不同一般了,甚至对康熙来说,她就像亲姐姐一样,她就是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

而胤祹与苏麻喇姑的事要追溯到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皇后的归天,与其相依为命的苏麻喇姑陷入了无尽的悲凉与痛苦。

作为“弟弟”的康熙不忍心看着苏麻喇姑每日以泪洗面,痛苦的生活下去,于是将胤祹带到了苏麻喇姑面前。

因此,胤祹从童年到成年这段时间内都与苏麻喇姑一起生活着。从小耳闻目染后宫之争的苏麻喇姑一直抗拒着尔虞我诈的生活,而向往着宁静和平的日子,

胤祹小时

在这样的苏麻喇姑培养下,胤祹从小就带着一颗童心处世,富有涵养,每日纵情于山水,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整整二十多年。

也是在这个时候,胤祹渐渐开始厌恶权力之争,变得淡泊名利,对平静安宁的生活充满着无尽的向往。若不是身在帝王家,胤祹甚至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陶渊明”。

少年胤祹

但胤祹所不知道的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恪守,这份淡薄,帮助他在康熙时代的“九子夺嫡”中全身而退,也帮助他在雍正时代明哲保身,更帮助他在乾隆时代得以善终。

康熙时代

康熙四十七年,在京城大殿中,诏书宣读突然停顿了一下,但在康熙皇帝严厉的注视下,他只得像往常一样不缓不慢地继续传召:

“及至今日,更为鬼邪附体,神智颠倒不可救治,臣伤心至极,痛定思痛,念及太祖、太宗、世祖,缔造大清江山之艰难,万不可传承于胤礽者,即日废黜皇太子胤礽,圈至宗人府,以免遗祸大清后世。”

宣旨废太子

没错,这一年太子又被废了,这已经是这位太子第二次被废了。但这次没有人再关注废太子了,而是将重心放到了储君之位上,毕竟这时侯的康熙皇帝年事已高。

也就是在这一年,“九子夺嫡”的故事正式开始了,那一年的胤裪仅仅二十四岁。

太子

无意于帝王之位的胤裪每日游山玩水,处理着每天应该做的事。偌大的清王朝似乎只有胤裪保持着初心,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但第二年开始的党争越来越剧烈,甚至连康熙本人都有点掌握不住了。

许多皇子都走向了联合,受到皇子“结盟”的影响,朝中的大臣也开始了分派系了。整个朝廷成了皇子争名夺利的战场。

夺嫡之争

胤裪依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选择独善其身的他在这一年反而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被封为“固山贝子”,随后更是经常随驾巡幸,陪伴在康熙的左右。

这位不怎么受待见的皇子还是迎来了他的“第一春”。

但越来越好的待遇也没有给他的生活带去一丝涟漪。他依旧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在所有人都费力跑向舞台中央的时候,他选择成为那个掌灯人,藏于幕后。

藏于背后

随后的几年党争进一步加剧,不仅朝廷上乌烟瘴气,争吵不断,就连地方也躁动不安。

但是胤裪似乎岿然不动,反而平步青云。在康熙五十六年被任命署理内务府总管事,胤裪在朝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康熙五十七年,又因办事利索,得到康熙皇帝的直接褒奖。

同样在这一年,胤祹身上的将才也开始大显光芒,高兴的康熙居然将兵权也交到了胤裪的手上。胤裪成了皇子中又一个将帅,但手握兵权的胤祹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众矢之的”。

自古“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即使对帝位没有想法,对兵权没有依恋,胤裪还是受到了许多非议和诋毁。但他的淡泊又一次拯救了他,也拯救了清朝的众多将士的姓名。

掌兵之时

在康熙余下的时光里,党争变得更加无法控制,但胤裪完全处在棋盘外。无论是哪一个派系都希望拉拢这个手里有兵权的皇子,但是胤裪总能左右斡旋,置身于外。

终于在康熙六十一年,随着康熙皇帝的离去,嫡争终于结束了,皇四子胤真最终夺得了胜利果实,走到了皇帝的位置,结束了这一场历时近十四年来年的闹剧。

但结束亦或是另一个开始,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胤真的上位必将带来另外一场的暴风雨,京城的混乱还没有结束,等待着胤裪仍然是一片未知的世界。

雍正时代

雍正成功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和许多古代帝王一样,他的首要任务都是稳固自己的皇位,因此会向其它有威胁的皇子下手。

雍正

当时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八爷派系。八爷派系树大根深,在朝廷中威望甚高。雍正一步步蚕食,剪掉八爷的党羽。最后,八爷本人更是被迫改名,被囚禁在它处,在折磨中死去。

其他的派系也好不到那里去,雍正雷厉风行,手段高超,昔日的“嫡争”的对手下场都十分凄怆。

当然皇十二子胤祹也遭到了波及。虽然在康熙葬礼上,他首先被雍正册封为多罗郡王;但随后由于一次失误,被朝中的大臣弹劾,又被雍正革除王位,重新贬为了“贝子”。

贬为贝子

但这并没有结束,仅仅是一个开端。雍正二年,在一次宫中大典的时候,胤裪不小心记录错了帝妃姓氏,雍正抓住这个“机会”,又将胤裪“贝子”的身份革除,降为了护国公。

在外人看来胤裪走到了他人生的低谷,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但只有他本人觉得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但雍正知道胤祹从始至终都对他没有任何威胁,而且在被贬的时候,也没有流露出什么异样的感情。深知胤祹为人的雍正还是给予了他公道,又给了胤裪一次机会。

被贬之时

在被贬六年之后,雍正八年,由于六年间的兢兢业业,雍正找了个理由重新赐予了胤祹爵位,恢复了他在朝廷的名望,重新把各种关系到朝廷的祭祀一类的事务交予了胤祹,让他重新回到朝廷的舞台上。

在雍正余下的时光里,胤祹保持初心,不竞不争,重新取得了雍正的信任,也是这样的信任让胤祹度过了人生当中一段艰苦岁月。

胤祹在这几年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这位皇子显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无论是作为“贝子”还是普通的护国公,胤祹都在秉公办事,一丝不苟。胤祹的无争让他在这一次清洗中轻松的活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更多的褒奖。

胤祹中年

又过了几年,勤于政务的雍正倒在了公务上,和康熙那时候一样,胤祹被要求主持这场丧事的所有礼仪。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做的更加的成功,还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褒奖。

至此雍正时代又过去了,但这位淡泊名利的皇子的传奇故事还没有结束,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乾隆时代

到了乾隆时代,作为皇亲贵族的胤祹已经是朝中资质最高的老臣了,再者由于他处理事情非常得当,因此无论是乾隆还是群臣都十分尊敬胤祹,然而这个时候他已经50多的高龄了。

乾隆

虽然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是从前的那个“少年”。他依然和以前一样选择不怒不争,做好一个臣子,做好一个皇叔,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一切。他的这份矜持让乾隆更加信任他。

但乾隆对胤祹的尊重是建立在胤祹的能力上的。乾隆四年,皇帝授权胤祹,在宗族的祭祀活动让他可以代替皇帝行礼。又过了两年,乾隆出巡,甚至把京城的所有事物都交托与胤祹,胤祹依然能够处理得当。

乾隆南巡

这样的胤祹让乾隆发自内心的赞赏于钦佩。于是乾隆十五年,胤祹的小儿子早夭了,年仅十二岁,为了不让胤祹孤独和悲伤,乾隆将永珹过继胤裪;同时又在可乘轿上朝的名单中,将胤祹列到了第一个,给与胤裪最大的尊重。

老年胤祹

“卿不负我 我不负卿”,在乾隆十六年,胤祹也做出了他晚年最大贡献。这一年是多雨的一年,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粮价有暴涨的迹象。

但是这似乎逃不过老人睿智的目光,通过提前放粮,胤裪帮助乾隆很轻松度过了这个危机。

但天下毕竟没有不散宴席,率先离世是他的母亲。乾隆二十一年,胤祹的亲生母亲万琉哈氏撒手人寰。由于胤祹的存在,乾隆也非常尊重这个长寿的女人,乾隆皇帝多次在她病危的时候前来探望,在她死的时候又降旨慰问。

送别母亲的胤祹

又过了几年,年老体衰的胤祹终究还是逃不过死神的召唤,身患多重疾病的他还是离开了人世间。这一年,他已经七十有八了,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非常长寿了。

他死后,乾隆给与了这位康熙年间皇子很高的评价,赠谥号“懿”,也就是“久而美好”的意思,并让自己的皇子琪身着孝服,将他葬于皇十二陵。

至此这位传奇人物就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死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但却留给我们的他那伟岸的背影,或许并不高达,但却令人尊重。斯人已去,生者如斯,愿天堂不再有“权力的游戏”。

不过有趣的是,和这位创奇人物关系密切的人都十分长寿,抚养他的苏麻喇姑活到了九十三岁,他的母亲甚至活到了九十七岁,一些女儿也活到了道光年间。

苏麻拉姑之死

结语

胤裪或许并不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皇子,也不是最为有才华的皇子,但他却有一颗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的心,这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胤裪凭借这一份执着走过了三个皇帝的统治,成就了他出彩的一生,这也是胤裪留给我们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胤裪虽然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却争得了每一个人的梦想——幸福,并不是只有站在光里的人才算英雄,一个人活得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不是也够了吗?

0 阅读:12

奇怪讲故事丫

简介: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