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小说的大剧,从立项起就自带“破圈”野心——75岁的张艺谋首次跨界监制电视剧,带着他的“谋女郎”刘浩存、蛰伏多年的窦骁,以及张嘉益、秦海璐等实力派,试图在荧屏上复刻大银幕的艺术高度。

有人说,这是张艺谋的“豪赌”,毕竟电影导演转战电视剧翻车的先例不少。但开机当天,当窦骁顶着花衬衫、戴着墨镜的纨绔造型一亮相,现场媒体和围观群众突然意识到:老谋子这次可能又押对了宝。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张艺谋对《主角》的执念肉眼可见。原著小说里横跨半个世纪的秦腔兴衰史,剧团里勾心斗角的众生相,放羊娃逆袭成戏曲名伶的传奇人生,几乎每个元素都踩中他的创作DNA。为了还原书里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戏曲江湖,剧组把海选现场搬到了陕西本地院校,光是寻找“眼神带着痴劲”的忆秦娥,就折腾了大半年。

最终,这个重担还是落在了刘浩存肩上。开机仪式上素颜扎马尾的她,和红毯上光鲜的“谋女郎”判若两人。有人说她像年轻时的章子怡,骨相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倔;也有人翻出她早年学舞蹈的视频,断言张艺谋看中的是她身上“能吃苦的钝感”。争议归争议,但定妆照里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确实让书粉恍惚看到了从陕北山沟里走出来的忆秦娥。

如果说刘浩存是意料之中的选择,那窦骁的登场则是全场最响的“惊雷”。15年前《山楂树之恋》里那个骑着二八自行车、笑得露出一口白牙的“老三”,这次彻底颠覆形象——他饰演的刘红兵,是个死缠烂打追女主的纨绔子弟,花衬衫配喇叭裤,痞气里带着危险吸引力。
开机现场流出的路透视频里,窦骁叼着烟斜倚在剧团门口,围观群众突然集体鼓掌欢呼。这种化学反应或许连张艺谋都没料到:曾经被批“戏路单一”的窦骁,在婚后淡出公众视野两年后,竟靠着“油腻反派”杀了个回马枪。有剧评人调侃:“《山楂树》里有多纯,《主角》里就有多‘渣’,这反差够窦骁吃十年老本。”

比起年轻演员的话题度,张嘉益和秦海璐的加盟更像一颗定心丸。在西安回民街取景时,有路人拍到张嘉益裹着军大衣给群演讲戏——他饰演的胡三元是忆秦娥的舅舅,一个脾气火爆却护犊子的老戏曲人。剧组工作人员透露,只要张嘉益一开口说陕西方言,现场立刻“入戏”,连围观大爷都忍不住接茬:“这娃演得嫽扎咧(好极了)!”

秦海璐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她饰演的胡彩香,既是忆秦娥的伯乐,又是情敌,和张嘉益饰演的胡三元有一段欲说还休的暧昧。开机前,有人看见她在西安易俗社跟着老艺人学身段,水袖一甩,眉梢眼角都是戏。有知情人士透露,剧中一段长达20分钟的秦腔表演,她坚持不用替身,唱到青筋暴起也不喊停。

作为张艺谋监制的首部电视剧,《主角》的制作规格堪称“壕无人性”。光是搭建1:1复刻的国营剧团大院就花了三个月,从糊满旧报纸的砖墙到掉漆的搪瓷脸盆,每个细节都经得起特写镜头的考验。更狠的是拍摄手法:现场用了三台ARRI Mini LF电影机,运镜调度完全按电影标准来,逼得剪辑师吐槽:“别人剪电视剧按集算,我们得按帧算。”

但这种“奢侈”也带来隐忧。有业内人士担心,张艺谋标志性的宏大叙事放在40集体量里会不会“水土不服”?毕竟电视剧观众更看重强情节和快节奏。不过从流出的片花看,剧组似乎找到了平衡点——忆秦娥在风雪夜独自练功的长镜头美得像水墨画,而窦骁强闯剧团的戏码又充满市井泼辣味,弹幕飘过一片:“这质感,说是电影我也信!”

当然,争议从未远离这部剧。刘浩存能否撑起大女主?这是知乎热榜挂了三天的话题。支持者搬出她在《脱轨》里的进步演技,认为“带点木讷的眼神反而贴合忆秦娥的执拗”;反对者则翻出她早年采访视频,断言“资源咖终究演不出草根魂”。倒是原著作者陈彦出来打了圆场:“演员需要成长空间,当年倪妮演《金陵十三钗》不也被说太嫩?”

更大的悬念在于,《主角》能否打破文学改编剧“叫好不叫座”的魔咒?毕竟前有《人世间》珠玉在前,同期还有王家卫监制的《繁花》虎视眈眈。不过西安文旅局显然押了重注——该剧80%取景地在陕西,预告片里肉夹馍、秦腔、城墙元素轮番上阵,摆明了要打造“陕西文化新名片”。

75岁的张艺谋,似乎永远在挑战新赛道。从冬奥会开幕式到科幻大片《三体》,再到这部《主角》,他不断证明“国师”的称号不是枷锁,而是冲锋号。开机仪式上,他虽未亲临现场,但托人带话:“电视剧不是退路,是另一个战场。”

如今两年过去,当窦骁的纨绔造型冲上热搜,当刘浩存的秦腔扮相惊艳书粉,当张嘉益的陕普台词让观众笑中带泪,这场赌局的答案似乎呼之欲出。有剧评人说得犀利:“张艺谋赌的不是某位演员,而是观众是否还愿意为匠心买单。”

《主角》的最终成败尚需时间检验,但至少在这个春天,它让所有人看到:当电影级的审美遇上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当老戏骨的沉淀碰撞新生代的锐气,中国影视剧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