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近年来,随着中国食品制造业向好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行为的深入改变,“一人食”“懒人经济”“新宅家生活”等消费习惯正在逐步构建中,进而拉动方便速食行业规模稳步增长。
据360大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食品行业整体关注度呈下降趋势,但方便速食品关注度呈逆势增长,由整体食品行业的1.2倍暴涨至3.3倍。
正是因为备受关注,在315曝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后,作为方便速食行业主力军的方便面领域迎来了“大洗牌”:平日里默默无闻的白象一夜走红,甚至被消费者买断货。身在北京的谭先生直到4月初才吃上一口白象,“家附近的超市都没有货,我是加班期间在公司附近的一家便利店无意间发现了大骨面多半桶。很多同事看我吃,也都跑去买了,那天晚上的办公室是‘白象味儿’的。”
一时之间,白象风头无两;但随着时间推移,坊间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传出——“白象会不会昙花一现,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
这一说法随着白象在线上、线下销售双端发力,销售额节节攀升的现实不攻自破。白象似乎找到了破解“鸿星尔克怪圈”的密码,堪称当国民品牌面对“一夜走红”时,教科书级的神操作。
好吃才是硬道理
作为一款食品,好不好吃是评判产品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白象食品自1997年诞生以来,25年间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通过自主研发产品,不断锤炼自身品质硬实力。
据白象食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菊燕介绍,白象食品总部研发中心位于最大的生产基地河南郑州,分子公司都下设研发相关的部门。据官方数据显示,白象拥有研发室、化验室、中试实验车间等各类实验室的总建筑面积已超过1600平方米,更搭载布拉班德粉质仪、拉抻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各种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检测设备50余台。
除了配套硬件设施齐备以外,白象的研发软实力也在不断进阶中。目前,白象共有科研人员70人,其中57%拥有江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白象凭借着自主培养与外部高学历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核心研发队伍,为产品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三年,白象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均超过2000万元,而在未来三年白象将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预计研发费用将增至3000万元以上。
但是,美味并不是靠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和专业化的人才就能轻易得到的。吊一碗好汤是厨师的看家本领,而对于要把好汤做进方便面里的白象来说,这更是一项愈加艰难的挑战。在2003年白象食品推出国内首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之前,为了做出一碗好汤,白象的研发人员走遍全国26座城市,寻觅到广东的老火煲汤、江西的瓦罐汤、湖北煨汤、信阳固始鸡汤等数十种地道地方名汤。
与此同时,白象食品还与烹饪协会国家级烹饪大师、各地方名厨、台湾名厨等专业人士深入配合,最终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国内方便面行业骨汤品类的空白,一跃成为中国“骨汤方便面”品类的开创者。
自此,白象食品“汤”资产的雏形初现。
2012年,白象精炖大骨面作为中国方便面的代表,夺得世界食品科技大会的高级奖项“全球食品工业大奖”,实现全球方便面行业在该奖项50年历史上零的突破。
2013年,白象食品再次将明星产品大骨面进行了全新升级,开启了从“白水泡面”到“骨汤泡面”的新时代。
在此之后,依托于20多年的制汤工艺,白象食品在2018年提出“告别粉酱包,只用高汤包”的全新理念,并于同期上市行业首创的高汤面产品“白象汤好喝”。这一系列也奠定了白象食品在走红后,可以持续获得消费者“自来水”般良好口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