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三年,西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站稳脚跟,成为清廷的头号心腹大患,而此时,太平天国实际上的当家人杨秀清,也有了推翻清朝,成为新的正统的想法,于是杨秀清决定派遣林凤祥等人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北伐清朝。按照杨秀清的战略构思:如果北伐的太平军能攻下北京,那么就等于向天下宣布清朝国运已经结束,到时候太平天国就可以号令群雄,一统天下。
当然杨秀清的战略计划以失败而告终。而北伐的太平军在沧州和清廷的武装爆发了一场恶仗,这场恶仗,虽然太平军取得了胜利,但其实,也给这支部队敲响了丧钟。
1、北伐准备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头号战略家。他所设计的战略其实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执行方面,却没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杨秀清告诫林凤祥:此次北伐要速战速决,不要和清军打无所谓的攻城战,要尽快赶到北京,攻下北京。杨秀清很清楚:太平军北伐以后,远离太平天国的大后方,属于孤军深入,且后勤补给不济,所以只能速战速决,如果拖延时日,对远离后方的北伐部队非常不利。实际上从事后的栗氏来看,杨秀清的担心确实发生了。
因为林凤祥带领北伐军在出发不久,就在执行方面出现了问题:先是在黄河附近走了弯路,紧接着在河南境内,又和当地乡勇打了两个月的仗。而这就给清廷一定的应对时间,同时也折损了不少北伐士兵。
2、沧州屠城
太平天国北伐的战略意图很快被清廷发现。因此清廷在直隶省的不少地方官都开始考虑应对太平军的北伐。而太平军在攻打沧州的时候,就碰了硬钉子。
当时沧州的地方官预先就征集了大量的乡勇来充实武装。因此当太平军抵达沧州附近的时候,遭到了沧州守军有准备的抵抗,而且还是以逸待劳的那种抵抗。
所以太平军攻打沧州的时候,在沧州损失了大量的精锐,有四千多太平军将士在沧州丧生。这是太平军北伐以来,从来没遇到过的损失。
但是,被杨秀清派出去被罚的太平军将士,也的确是太平军的精锐。因此沧州的守军虽然有过很积极的准备,但也没能顶住太平军的兵锋,最终沧州被太平军攻破。
此番太平军的胜利堪称惨胜,林凤祥面对折损的四千精锐,堪称五内俱焚:因此林凤祥迁怒于沧州的军民,认为如果不是沧州军民拼死抵抗的话,自己的部下断乎不会折损这么多,于是林凤祥命令自己的部下在沧州屠城。
3、结尾
沧州屠城的消息在直隶省传开了以后,直隶省其他州府的老百姓对太平军的恐惧指数也随之加增,但同时,求生的欲望也让这些州府的军民有了判断:那就是太平军毕竟孤军深入,因此如果拼死抵抗,还能有一线生机,反倒是如果轻易被太平军攻破城池,那么全城老少怕是性命难保。所以之后太平军在直隶省的活动,可谓处处碰壁,几乎到处都遇到坚定不移的抵抗——毕竟直隶省的乡民在面对生死存亡选择的时候,都会迸发出惊人的斗志。
所以经过一番鏖战,太平军减员严重,最终在直隶省境内全军覆没,而林凤祥也被清军俘虏,并被处决。太平军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而后世认为,从沧州战役以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命运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