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爬山采野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酸酸甜甜的沙棘,有时候偷偷摘了放在书包里带回家,结果把作业本都染红了,那时候根本想不到这玩意儿现在居然成了抢手货。
我记得以前放学回家的路上,总会遇到一群小伙伴在山坡上采摘沙棘,有的人拿着竹竿去打,有的人踮着脚尖去够,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树枝,沙棘汁水就会溅到脸上衣服上。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哪棵沙棘树的果子最甜,就像有个秘密地图似的,每年都要去找那几棵特别的树,有时候走错路还要绕好远,但是找到了就特别开心。
山上的沙棘树长得歪歪扭扭的,有的长在悬崖边上根本摘不到,就只能眼馋地看着鸟儿把最好的果子都吃掉了。
每到秋天,沙棘树上挂满了橙红色的果子,远远望去像是挂满了小灯笼,要是赶上下雨天,那些果子更显得晶莹剔透。
那时候没人管这些野生的沙棘,想摘就摘,经常一群孩子凑在一起比赛谁摘得多,摘完了就坐在山坡上一边吃一边聊天。
现在想想,沙棘其实一直都在山上,只是以前没人发现它的价值,直到有人开始研究它的营养成分,才发现这个酸涩的小果子原来这么厉害。
沙棘的根系特别发达,在山区水土保持方面帮了大忙,以前总觉得它长得到处都是很碍事,现在才明白这些树的重要性。
现在的沙棘不光是果子能吃,连叶子都成了宝,晒干了可以泡茶喝,据说对身体特别好,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吃新鲜的果子。
沙棘冰面包这个点子真的很妙,把酸甜的沙棘和软糯的面包结合在一起,让人想不到这么土生土长的东西也能玩出新花样。
每次路过沙棘冰面包店,总能看到排队的人群,有的是本地人,更多的是外地来旅游的,大家都想尝尝这个独特的味道。
我觉得沙棘冰面包最妙的地方是保留了沙棘原有的风味,但又不会太酸太涩,很好地照顾到了大众的口味。
有时候路过山上,还能看到有人在采摘沙棘,不过现在都是专门的采摘队,他们会用特殊的工具,既保护果子又保护树木。
现在的沙棘产业发展得特别快,从野生采摘发展到规模种植,从简单的果汁加工发展到各种深加工产品。
以前觉得沙棘就是山里常见的野果子,现在它却成了特产礼品,包装得特别精致,送人都很有面子。
沙棘的深加工技术现在也越来越成熟了,除了果汁和面包,还能做成很多新产品,这让我觉得小时候那个酸酸的野果子真是不得了。
大同的沙棘从山野走向市场,这个过程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东西如何变成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