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仲达为字,平定叛臣和割据势力,讨伐中央权臣,担任顾命大臣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4-14 05:58:28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有这么个人。

他长辈是朝廷高官,自己当官后,平定过地方叛乱,协助诛杀了朝廷中央的权臣,与地方割据势力常年作战,被皇帝封为顾命大臣。

他的字是仲达。

怎么样,是不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司马家世代为官,司马懿平定了孟达的叛乱,攻伐辽东吞并公孙家基业,与蜀汉相争数十年,也奉魏明帝曹叡的遗命,担任曹芳的托孤大臣,与大将军曹爽争权。

每一句话都能对上。

不过,既然这么说,那这个人就不是司马懿。

公元450年,北魏南侵,宋文帝征发三吴的壮丁从军,一个叫沈攸之的少年被选中,他父亲曾经担任过长史河参军,算是将门世家,到了京城后,沈攸之主动去寻找领军将军刘遵考,认为凭他家的资历,应该能担任个队长一类的小官。刘遵考却嗤笑他“君形陋,不堪队主”,意思是你这小伙子长得不好看,不能做队长。

沈攸之叹息道:“当年孟尝君才六尺,都能当齐国宰相,现在一个小小的队长,还要挑好看的上?”但没辙,刘遵考就是看他不顺眼。

沈攸之想了想,突然听说沈庆之被任命为北伐的副将,不由得大喜。沈庆之就是沈攸之的堂叔,他立即前去投奔沈庆之,在堂叔身边做了个亲兵。

从这个投军的过程中,能看出沈家叔侄的关系并不算特别好,要不然沈攸之应该第一时间就找沈庆之,而不是被拒绝了后才去。这也给他们叔侄俩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452年,沈攸之在随同沈庆之征讨蛮族的战斗中立功,总算是当上了梦寐以求的队长。

453年,太子刘邵弑杀父亲宋文帝,写下密信,试图拉拢军中的沈庆之。沈庆之却将密信展示给领兵的宗室刘骏,与刘骏一起宣布起兵讨伐弑父的逆贼,各地军镇纷纷起兵响应。

讨逆军和刘邵的兵马在建康城南的新亭大战一场,讨逆军大胜,刘骏随即在新亭称帝。半个月后,刘骏攻破建康,斩杀刘邵。

沈攸之在新亭大战中奋战在前,身负重伤,战后被封为大司马行参军,晋爵为五等侯。

刘邵弑父登基,刘骏杀兄登基,掀起了南朝刘宋皇位的争夺,因为刘宋将皇子们分封到各地担任刺史,手中掌握地方治权和兵权,所以这帮子兄弟都开始琢磨,凭啥我就不能当皇帝?

新登基的宋孝武帝刘骏也不相信自家兄弟们的忠诚度,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削藩”的操作。

454年,荆州刺史刘义宣起兵造反,被沈庆之平定。

459年,扬州刺史刘诞起兵造反,沈庆之再次奉命前去镇压,沈攸之这回随军出发,他秉承了之前厮杀在战场第一线的作风,屡屡建立战功,多次负伤,还被叛军的箭矢射伤了骨头。平叛结束后,宋孝武帝赏赐了沈攸之长槊,嘉奖他的勇武,皇帝还想再给沈攸之更多的赏赐,却被沈庆之拦住,沈庆之认为年轻人锋芒过露不是好事,要稍缓一缓。皇帝听从了沈庆之的建议,没有给沈攸之升官晋爵,沈攸之却认为是堂叔嫉妒自己的功劳,阻断他的仕途,从此对沈庆之怀恨在心。

465年,沈攸之担任中兵参军,在宫中值守,很得前废帝刘子业的宠信。刘子业行事残暴昏庸,引起满朝大臣的不满和多次的翻盘,刘子业也不客气,即位后就不断地诛杀大臣,沈攸之则是刘子业杀大臣的积极参与者。

465年11月,刘子业的屠刀举到了沈庆之的头上,觉得复仇的机会到了,沈攸之二话不说,就接过了这项任务。他得意洋洋的拿着一杯毒酒到沈庆之府上,逼着沈庆之喝下毒酒。沈庆之不肯,沈攸之恶从心头起,扑上前去,用被子捂住沈庆之,活活的将自己堂叔给闷死了!

靠着杀堂叔展示的忠心和“功劳”,沈攸之被封为县侯,升右军将军。

可刘子业的倒行逆施太多,沈庆之还没来得及下葬,刘子业就命丧黄泉。

465年12月,刘彧即位,沈攸之和一干刘子业的亲信都被削去了官爵。跟其他人不一样,沈攸之知道自己这帮人不受官员们欢迎,表现的老老实实,其他人谋划着造反,他不仅不参与,还径直跑到刘彧那里告状。以“揭发谋逆”的功劳,沈攸之再次得到启用,担任东海太守。

466年,各地藩镇都不乐意认刘彧当皇帝,纷纷起兵造反。还没来得及离开建康的沈攸之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出兵平叛。他的顶头上司殷孝祖自负是刘彧的亲信,又因为自己的儿子都被叛军所杀,心中烦闷,常欺辱其他将领,沈攸之对内安抚士兵,对外联合众将,深得军心。

一次战斗中,殷孝祖中箭身亡,官军都推举沈攸之为新的主帅。他于次日领兵出击,大败叛军,解了建康的围困,被任命为辅国将军,正式替代殷孝祖,都督前锋各路军队。

驻扎在赭圻的叛军主力缺乏粮食,其他地方的叛军将领就将米装在布袋,捆绑在船舱里面,将船掀翻顺流直下,伪装成废弃的破船,想要用这种方式给主力部队送粮。沈攸之听说上游有破船漂下,断定其中有问题,命人将船只截住,得到了叛军的大量粮食。而赭圻的叛军没有得到补充,战斗力每况愈下,终于被沈攸之攻破了城池。沈攸之因功晋封为使持节、冠军将军、雍州刺史。

同年,沈攸之接连击败了几路叛军,引军攻入叛军首都寻阳,斩杀叛军主帅,彻底平定了这次极大威胁到刘彧皇位的叛乱,因功晋爵为县公。

参与叛乱的名将薛安都惊恐之下,带着自己镇守的徐州投降了北魏,并请求北魏的援军。

466年12月,沈攸之领五万兵马杀到彭城,还没来得及攻城,就被北魏军击破了后方的辎重队,烧毁了粮草,沈攸之被迫退军,途中遭到北魏追杀,又碰到了风雪,损失惨重。返回淮阴后,沈攸之被罢去了官职,只保留了县公的爵位。

467年,沈攸之数次请求刘彧出兵北伐,夺回彭城,都被刘彧驳回。到当年7月,刘彧突然想通了,下令让沈攸之北上,沈攸之却认为时机已过,水道干涸无法运送粮食,极力反对出兵。

刘彧大怒:“你春天请求出兵,我认为士兵疲劳,且刚战败,所以没有同意。现在你怎么又不肯出兵了?你若不去就交出兵权,我让其他人北伐。”沈攸之没辙,只好带兵前进,走到半路,刘彧又改了主意,下诏让北伐军队撤回。

来回折腾中,刘宋军队出现了混乱,被北魏军抓到机会,发动突袭,刘宋军连战连败,最终溃散,沈攸之单骑逃回淮阴。

虽然战败,但刘彧倒是很自觉地认为是自己瞎操作的过失,没有责斥沈攸之,反而重新加封他为假冠军将军、行南兖州刺史。

469年,沈攸之担任郢州刺史,驻扎在夏口。

470年,沈攸之又得到了监管豫州西阳和司州义阳军事的权力,他多年来看惯了朝廷的昏庸无能,如今自己坐镇一方,就有了割据的心思。

郢州任上,沈攸之也展示了他的治政能力,每日处理各项政务,从来没有懈怠,这使得他虽然对待手下很不咋地,时不时的当面责骂侮辱乃至于鞭打,但还是没有人敢糊弄和欺骗他。

可能是暂时没有战事,沈攸之平日里很喜欢打猎,史书记载“闻有虎,辄自围捕”,听到哪儿有老虎出没,就立即带人前去捕捉,屡屡有收获,最多的一次他一天就猎到两三头老虎。

472年,刘彧病逝,其子刘昱即位,沈攸之以前朝老臣和军中大将的身份,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加封安西将军、散骑常侍。朝廷册封的诏书还在路上,蜀中有百姓造反,巴西太守被叛军擒获,整个蜀中陷入动荡。当时前任荆州刺史刚离任,继任的还没到,刘昱忙让沈攸之代管荆州,镇压叛乱。沈攸之领兵入蜀,平定了叛乱,便被加封为荆州刺史、镇西将军、都督八州军事。

沈攸之入荆州时,将自己训练出来的郢州精兵也带了过去,他在荆州以讨伐蛮族为名,不断的招兵买马,征收重税,修缮兵甲,打造战船,蓄养战马。他还营建府邸,平日里的奢华富贵,不下王公,每天晚上府邸中灯火辉煌,整日不灭。

这一系列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猜疑,但小皇帝刘昱在后世的名号是“后废帝”,与“前废帝”刘子业“相映成辉”,其昏庸残暴较刘子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刚稳定没几年的刘宋朝堂再次陷入动荡,哪里有能力跟手握强兵的沈攸之计较?

朝廷倒是试探着派人到荆州,说他长期在外太辛苦,有没有回朝的念头?沈攸之回答说他才能平庸,做不得朝廷高官,但勉强能防守边疆,至于官职的去留那都是朝廷说了算,他都听朝廷的。

沈攸之这番说辞听着客气,其实就是说如果想要他回去,就下诏书,明着把他叫回去。朝廷不敢再试探,只能坐视不理。

朝廷猜忌,其他有野心的人却很喜欢沈攸之。474年,江州刺史,宗室刘休范起兵造反,派手下送信给沈攸之,许诺事成之后,封沈攸之为丞相。

沈攸之认为刘休范难以成事,将刘休范的手下直接送去建康。但前脚送走人,后脚刘休范就起兵了,沈攸之叹息道:“刘休范一定会声称与我一起造反,我要是没有行动,世人都会怀疑我啊。”他连忙派遣一支兵马东进勤王。

刘休范的造反声势浩大,一度攻破了建康,兵锋抵达皇宫门外,朝廷中多名大臣向刘休范投降,守军也没了斗志,眼看刘宋的皇帝就要再换一个。右卫将军萧道成挺身而出,指挥兵马以少胜多,击溃了叛军,平定叛乱。以平叛的功劳,萧道成一跃成为朝堂新贵,总掌禁军。

476年,驻守京口的宗室刘景素发动叛乱,沈攸之依然没有参加,而是出兵勤王,协助朝廷平定叛乱。

477年,刘昱的残暴再上一个台阶,他亲手杀死了多名被他猜忌的大臣,闲着没事就上街闲逛,见到活物就上前杀死,以至于一天不杀人就浑身难受,偌大的建康城则都畏惧刘昱,家家户户关门闭窗,路上行人断绝。

被刘昱猜忌的萧道成日日夜夜不得安寝,便买通了刘昱的贴身卫兵,于当年7月,砍掉了刘昱的脑袋,再扶持年仅十岁的刘准即位。

沈攸之被加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他认为萧道成的功劳和资历都远不如自己,却掌握朝廷大权,心中十分不满。

477年11月,沈攸之自称得到皇太后的密旨,起兵东进勤王“清君侧”。他多年来招兵买马,士兵有十万之众,自认为可以轻而易举,直下建康。

大军经过郢城,原本沈攸之认为郢城弱小,不值得攻打,想要长驱东下。可郢城守将柳世隆派人挑衅,还在城头肆意辱骂,激怒了沈攸之,他命大军在郢城外筑造围墙,昼夜攻城,要拿柳世隆的人头出气。

柳世隆是名将柳元景的侄子,将门出身,把一座郢城防御的滴水不漏,硬是抵挡了沈攸之大军几十天的猛攻。

顿兵郢城让沈攸之的将士们渐渐丧失了信心,每天都有人逃走,而朝廷派来的平叛军队也迫近郢城,形成了内外夹击的局面。

478年,沈攸之麾下大将刘攘兵引军向官军投降,其他各路部队纷纷动摇,沈攸之控制不住,只好于次日带领残部撤回。

撤兵途中,沈攸之得知自家老巢江陵被朝廷攻克,绝望之下,与儿子自缢身亡。当地百姓砍掉了他们父子的首级,拿去向朝廷请功。

沈攸之从450年参军算起,征战近三十年,中间盘踞荆州,被朝廷猜忌,但他后面起兵攻打建康,很多人认为是他看出萧道成有篡位的心思,实际上是为了保住刘宋的社稷,算是刘宋的忠臣。

沈攸之失败后仅仅过了几个月,萧道成就逼迫小皇帝禅位,宣告了刘宋的灭亡。

3 阅读: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