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即将于1月19日对TikTok实施的禁令,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讨论——许多美国网友干脆成群结队地涌向中国的某书,还给自己取了个别致的名号——“TikTok难民”。

他们在某书上玩得可谓风生水起,一边激动地摸索新平台,一边闹出了不少有趣的文化小碰撞。

说起来,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国朋友对某书的操作简直是一脸懵。跟在TikTok的节奏完全不一样,他们刚登陆就在评论区提问,比如标签怎么用、内容怎么编辑,还有人开玩笑问是否需要发“红色”帖子才能火。

但奇妙的是,这种“小迷茫”非但没让他们觉得尴尬,反倒拉近了和中国网友之间的距离。

评论区一秒钟变成了中英混合的大课堂,中国网友都热情满满地用一口流利或磕磕巴巴的英文耐心解释,甚至还有人“手把手”写了一份细致的新手指南,教会他们从怎么注册到贴文玩法。

氛围好到让人以为不在社交平台,而是在友谊大集结。

不得不说,某书为了迎接这些“TikTok移民”也是真的拼了,居然火速调整了一些功能,让页面看起来更接近他们熟悉的使用逻辑。这种诚意不仅让新人用户立刻适应,还调动了更多参与感。

一位48岁的美国大叔发布了几段又认真又搞笑的跳舞视频,不仅收获了大票点赞,还被中国网友在评论区轮番送上鼓励:“厉害啊,再多录点!”弄得这位大叔开心得像是中了大奖。

他甚至发帖坦言,原本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但中国网友的友好互动让他感觉像找到了一个新的温暖社区。

在这片“异国”平台上捞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这批外国网友越发放飞自我。有混血小姐姐发了张居家料理的照片,瞬间吸引了中国网友用半生不熟的英文秀出了各种花式夸赞。

她则在评论区里乐呵呵地一一回复,还给互动留言点赞,好像完全融入了一场跨洋派对。这场行为艺术般的网络文化交流,也带来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

有的中国网友开始大胆拿英语留言“练手”,完全无惧语法错误;而外国网友则显得特别配合,连发帖时都会努力加上一句“谢谢”,虽然拼音错了几个字母,但努力的心意肉眼可见。

对于这样的跨文化碰撞,有人担忧某书会因此改变原本的社区氛围,比如娱乐化泛滥或优质内容减少,但更多的人选择欢迎新鲜血液的加入,因为不同文化的注入势必会激发出更多元的创作灵感。

而且说实话,这帮外国网友的到来,确实增添了一点活泼的国际气息,甚至还带动了平台内关于翻译功能的呼声。有人戏言,现在这么多中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小红书都可以更改名字叫“Big Red Book”了。

其实,无论某书未来会不会因为这场“数字移民潮”发生什么变化,至少在眼下,它提供了一块充满温度和互动的公共空间,让全球网友彼此靠近了一步。

这场看似无心插柳的社交实验,只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作为文化桥梁的独特意义。
当然,希望这座桥能一直往好的方向延伸,即便语言不通,也能共享彼此的点滴欢乐,这种体验何尝不是一种隐形的财富呢?
对于此次事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