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了你还想轻松啊?”
“当妈了就不能像以前那么懒了。”
“当妈都是很累的,谁叫你是孩子的妈。”
以上这些话,我相信很多妈妈都在不同场合听到过类似的,我也听到过,那时我刚生完孩子不久,有些年纪大的长辈来看宝宝,看到我给宝宝用尿不湿,劝我改用尿布,说用尿布宝宝会更舒服,尿了拉了立刻换,不会闷着宝宝,还当着我的面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会偷懒了”之类的话,我当时听了挺不高兴的,但是碍于情面没跟他们理论,反正她说她的,我懒我的,我还要劝别的妈妈跟我一起变懒。
且不说尿不湿和尿布哪个用着更干净舒服,单说一点,比起尿布,尿不湿确实方便了妈妈,不用一天到晚换尿布、洗尿布,妈妈没那么辛苦,更是省了不少时间,轻松了不少。
有些人觉得我说这样的话是贪图自己安逸,不为宝宝着想,即便是我亲妈也不能理解我这种“偷懒”的观点,她总是跟我说:“当妈了还想轻松自在?哪个当妈的会不辛苦?”但我很想问问:谁规定妈妈就没有权利追求轻松生活的?我从来不觉得当了妈妈之后就一定要辛苦劳累,有些辛苦和劳累是没必要的,完全是为了辛苦而辛苦,为了累而累,那些说妈妈用尿不湿就是懒的人,观念还是太旧了。
尿不湿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想他们争论,我会一直给宝宝用下去,如果有人说我偷懒,那我确实是在这方面偷懒了,除此之外,我还在其他很多方面进行偷懒。
但是我必须说,我的偷懒是非常值得的,用更轻松的方式带娃,我每天不用那么辛苦,整个人会开心很多。
月子期间我的身体非常虚,于是我想尽了各种方法偷懒,老公在家的话,换尿不湿这件事我会尽量让他去做。其实刚生完那几天我也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做的,换尿不湿、抱娃、哄睡等等,这样一来我整个人非常累,每天腰酸背痛,加上晚上还要起来喂几次夜奶,睡眠严重不足,整个人状态特别差,脾气也不好,后面我就学会了让别人帮我分担,有时候宝宝拉了尿了,我就让老公过来换,或者让我婆婆帮忙换一下,宝宝哭闹我一个人搞不定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帮忙抱一下。
这样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两天之后我的腰就不痛了,整个人比之前放松了很多,状态也好了很多,自己吃到了甜头,所以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劝身边的宝妈跟我一样偷懒,家里人手够的话,一定要让家人为自己多分担一点,不要一个人大包大揽,这样会把自己累垮的。
如果家里没有人帮忙,则可以借助一些外物来帮自己减轻负担,比如喂奶,我们可以买一个哺乳枕,绑在腰上能减轻妈妈手部和腰部负担,我刚开始喂奶还不娴熟的时候就借助了这个东西,确实喂奶没那么辛苦了,后面我学会躺着喂奶,这个就用得比较少了,因为躺着喂奶更轻松。
还有换尿不湿,我们可以买一个跟胸部齐高的小桌子,换尿不湿的时候把宝宝放上去,这样妈妈就不用弯腰了,刚生完孩子老弯腰是造成腰痛的最根本原因,我一开始就吃过这种苦头,后面我尽量让我老公分担这部分工作,他在家的时候我会让他多给宝宝换尿不湿,而我则趁机多休息。
其他的还有背巾、背带等可以备一个,孩子哭闹老是要抱时,可以把他背在身前或身后,让肩膀和腰部来分担手臂的重量,妈妈还可以腾出手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些东西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带娃时经常用到的,当妈很累,一定要学会偷懒,而“偷懒”带来的各种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妈妈偷懒能让自己有个好状态照顾宝宝这一点其实我上面已经提过很多次了,妈妈学会偷懒,身体不会太过劳累,会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去照顾宝宝,想想如果你一天到晚都要给宝宝换尿布洗尿布,还要做饭搞卫生,什么事都自己做,把自己弄得又忙又累,耐心都被磨没了,对着孩子还能有什么好心情?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妈妈就是什么都要做,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的,导致她心情总是不好,脾气非常差,动不动就骂孩子,我在她身边总是小心翼翼的,现在我自己做了妈妈,一点都不想像她那样,我没让自己活得像她那么累,所以我每天对着宝宝都是笑着的,有更多时间陪他、逗他玩,我觉得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是非常积极正面的。
我希望宝妈们都能明白,我们的宝宝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精力充沛的妈妈,相比于把时间浪费在换洗尿布上,宝宝更希望妈妈能把这些时间用来陪伴自己。
第二,妈妈偷懒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更好妈妈学会偷懒,意味着需要爸爸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这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爸爸共同参与育儿的孩子,长大后会更聪明、更独立,性格也更完善。有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父亲对育儿工作的贡献越多,孩子的认知水平越高。
空口无凭,我们来看一下以下三个研究:
研究一 :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调查了92个家庭,发现在孩子最初的语言发育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原因可能是:母亲通常为了亲近孩子,会经常使用孩子熟悉的几种词汇去跟他交流,而不是用正常大人的语言,而父亲则不会太过“细心”,他们会更多地使用孩子陌生以及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研究二 :
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用了半个世纪,对17000个英国婴儿进行了1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长时间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更少与父亲相处的孩子聪明。
研究三 :
心理学家罗斯帕克跟踪调查了美国加州390个家庭,发现母亲带孩子的方式更小心翼翼,跟孩子玩的方式也更模式化,孩子的兴奋度较低,父亲则比较“粗心大意”,更倾向于带孩子玩激烈有趣的运动,比如踢足球、登山等,并由此教他们如何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及控制情绪。
在育儿的道路上,爸爸的角色是那么的重要,可惜很多家庭都忽视了,很多家庭里的爸爸都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认为带孩子是妈妈的事,或者认为带孩子不是什么难事,这个时候一个“懒妈妈”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爸爸缺少主观能动性,妈妈就去推他一把,有他在场的时候,多让他帮忙分担带孩子的责任,比如叫他换尿布、哄睡、洗澡、陪玩等等,如果那个男人爱你、爱孩子,在你的推动下,他会愿意去做的。
妈妈学会偷懒,家庭会更幸福和谐。一个家庭里,如果只有妈妈整天在忙,整个家庭就会失衡,我们必须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如果爸爸有其他事情不能帮忙,妈妈就要懂得借助外物让自己更轻松,不然所有带娃工作都是自己做,很容易心里不平衡,也容易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不满,引发抱怨,这样一来,整个家庭氛围就会变得压抑,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对所有人都是有害的。
妈妈偷懒了,把一部分育儿工作分担出去,大家在家的时候都有事做,就不会存在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另一个人在悠闲玩手机看电视这种现象。
像我们家,其实一开始宝爸很少主动参与带娃工作,有时我半夜起来喂奶看着他在旁边呼呼大睡,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女人生孩子带孩子真的很辛苦,比所有人都辛苦,后来我让他在其他方面帮我多分担一些,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减轻了很多。
刚开始他不会主动帮忙,主要是不知道哪些事他能帮得上忙,那我就会主动,他不知道要给宝宝换尿布,我就会叫他,他不知道妈妈抱娃累,我抱累了就会喊他来抱,反正多让他分担,我心情好了,才不会天天像怨妇一样,这样一家人都开心。
最后,我希望做妈妈的都能活得轻松一点,在保证宝宝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妈妈能偷懒就偷懒,这也就是西尔斯亲密育儿法里面所说的“让宝宝舒适,父母轻松” 原则,想办法借助他人或者外物来减轻自己的负担,让自己更轻松,这才是良性的育儿生活,毕竟不是你做得越多就代表越爱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