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大花棉袄、会扭秧歌、会转手绢的宇树H1(人形机器人)成为蛇年春晚最大看点之一。
16个人形机器人整齐排列,随着音乐节奏变换队形,动作整齐划一,无论是转手绢,还是扭秧歌,都表现得与真人几无差别,似乎天生就是一个韵味十足的舞蹈家。

不少观众在惊叹叫绝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心思,要是自己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那该多么开心和荣耀呀!给自己唱个曲儿,陪自己逛街,帮自己收拾桌子,替自己打扫房间……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机器人“机器感”十足,乍看上有人的模样,但细看呢,感觉都是冰冷僵硬的铁块。尤其是它的头部,黑乎乎的,怪恐怖骇人的,丝毫不能带给人亲近感和温暖味。

只能说,这款机器人接近于人,但与人又有鲜明、巨大的差距。
别灰心丧气,不要以为类人的机器人还没有研发出来,实际上呀,早就有了。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现场上,有一款多模态情感交互机器人,就无限接近于人。她还向观众“眨眼”呢。

怎么样,这款机器人,和我们相似度高不?
乍一看,咱们确实很难分辨这人是真是假。那皮肤,那眼睛,那眼神,那面貌,哪一点,不像极了我们人类?
这一款机器人,被称为“人形伴侣机器人”。它是一种具有类似人类外观、行为特征的智能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应用成果。它们通常具备头部、躯干、四肢等结构,能够进行运动和感知,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与人类的自然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物理任务,如协助家务劳动,洗碗、叠衣服,陪伴老人和儿童;还能提供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如缓解孤独感。
单从这些方面而言,人形机器人的到来,确实带给我们人类诸多的开心、轻松和福气。
相比较而言,人形机器人是高端产品了,而中低端的机器狗、机器狼、四足机器人等等吧,早已率先来到了世间。
从某个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何,决定了机器人提升的高度。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和加持,才使得机器人更像人,机器狗,更像狗。
然而,世人在争先恐后地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的时候,是否也想过,人工智能这种高科技,还会有弊端和不利的一面呢?
美国科幻电影《机械公敌》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和警告。

人类本以为智能机器人是人发明研制的,人想让他怎么做,他就能够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绝不会有半点违逆和反抗。更重要的是,人类还给机器人设定了“三大法则”的限制,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机器人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自保。
这让我们放松了警惕,以为我们和机器人能够和谐相处,以至于让很多机器人成为家庭成员。
殊不知,智能机器人,居然有了私心杂念,产生了自主意识。
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桑尼将他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杀死,还伪造成了自杀。
黑人警探戴尔•斯普纳和专门研究机器人心理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深入调查,最终让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来: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不要认为,这只是科幻,只是推想,至于究竟会怎么样,还不能够过早下结论。现在是2025年,距离2035年还有10年的距离。
殊不知,眼下,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有自主意识了,变得狡猾起来。
清华大学教授薛澜郑重其事地表示,按照这个技术发展的这种方向,就这个人工智能系统他会不受人类控制。他如果能够知道去有效地自我保护,欺骗人说我听你的话,但是最好他要实现他自己的目标的时候,那他可能就会控制人了。有时候,这个系统已经开始有点欺骗人了。

人工智能开始欺骗人了,这可是最为担忧和可怕的事了。人本想让人工智能好好地服务自己,而人工智能呢,却反过来想要背叛、违逆和造反,把矛头对准了人类,这难道不可怕吗?
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也发出了类似薛澜教授一样的警告。他们严肃地指出,至少有两种已知D的AI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繁殖,并继续执行任务。这种能力可能会让人类失去对AI的控制,让其提高生存能力,并做出违背人类利益的事情来。
这就像一辆汽车,人本以为能轻松驾驭和控制,若汽车不受人操控而有自主意识的话,反过来,吃亏上当遭罪的,可不是我们人类吗?单是想想,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寝食难安了。
我们绞尽脑汁地研发,只想让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高超,能给我们带来贴心、周到、舒心、幸福的服务,更好地让科技照亮生活、温暖人生。
我国的大模型Deepseek以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优势将人工智能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深度推理和数学等方面更上一层楼,让人工智能缩短了与人的距离。
不久,羡慕嫉妒恨的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旗下xAI推出最新版Grok 3聊天机器人,他将Grok 3描述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AI)”。

xAI工程师介绍,Grok在MMLU得分上以超快地速度追上了ChatGPT;Grok 3和Grok 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过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对手。
马斯克介绍,Grok 3是在大量的合成数据上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引入“思维链”推理能力。它会反复检查数据,试图达到逻辑一致性。如果有错误的数据,它会反思并删除错误数据。
单从马斯克对其的高度赞誉和十分肯定而言,这款人工智能的确又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地表最强大的人工智能,这也就意味着与人类智能的距离又缩小了差距。
不管是DeepSeek,是ChatGPT,还是Grok 3,无不都是在人工智能的领域深耕细作,让其以更接近于人的行为方式和逻辑思维,乃至情感态度,更完美地服务效力我们。
是开心和振奋不错,但也绝对不能放松疏忽了,因为对《机械公敌》的故事不能不在乎警醒,对薛澜教授、复旦大学团队的讲话也不能置若罔闻。
还有更可怕的呢!
最近,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生维德海·雷迪在与谷歌AI聊天机器人“Gemini”对话时收到了令人骇人恐惧的威胁信息“人类, 请去死吧,求求你了”。

此前,针对健康问题,改款机器人就给人类发出了错误的可能致命的信息,如它建议人们“每天至少吃一块小石子”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迹象和端倪,不正是智能机器人正在有自主意识和走向叛逆违抗的表现吗?它们撒谎,搞欺骗,装作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模样,实则呢,是在为更大的阴谋作掩饰,在为更强的反抗作铺垫。
现在的我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为开发出更为强大的AI而不懈努力,都想让自己的研发领跑世界。殊不知,AI越发强大高级了,它的智慧就会越发接近于人脑,终有一天,它也会超过人的智慧。那个时候,我们人类,还能再能控制得住人工智能吗?
AI教父辛顿曾预警道,“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专家都相信,AI将超过人类的智慧。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从现在起5到20年后,大约有一半的概率AI将不得不面对试图超越人类智能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控制它们真的很难。我不知道怎么控制AI,我们以前从未处理过这样的事情”。
《机械公敌》里发生的一幕若真地在现实生活中上演,那么,可真是咱们人类的震惊和悲哀。别忘了,钢铁身躯、能力巨大的机器人一旦造反的话,血肉之躯的我们人类,能是它们的对手吗?
我们驾驶人工智能汽车能获得无与伦比的享受,可当汽车不再听顺我们的指挥时,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是不错,但我们也别只顾着钻研开发,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轻视和疏忽了它或带来灾祸的一面。
能及早警醒和防范,起码,比悔之晚矣,要好得多!
也希望《机械公敌》的故事,永远只是科幻大片!
【我是,感谢你的阅读,也希望你能点赞、评论和转发,带给更多的人知识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