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荷西的三毛如何?为伺候婆婆站立16小时,被丈夫指责不是贤妻

小小小小球 2022-03-26 18:15:10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这是三毛写给丈夫荷西的话;温柔的告白,却缓缓渗透出天人永隔的悲痛。

作为一名带有浪漫主义和婉约派色彩的女作家,三毛与荷西的童话爱情,也是无数人向往的模样。

至今流传的故事中,两人的相爱有一见钟情、有至死不渝、有执着与纯粹……

年少时,每每读到他们的爱情,总难过于两人的情深缘浅,造化弄人。

如今重读三毛,才知这世上之事,总是难逃琐碎纠缠:看似浪漫童话的背后,有着三毛竭力避及的婚姻疮痍。

贫穷、矛盾、出轨、分居……

这些词汇让人倍感疼痛和压抑,却是三毛和荷西最为真实的婚姻。

三毛与荷西的轰动爱情,始于1967年。

那年的三毛只有24岁,饱尝痛彻心扉的初恋后,她只身赶赴西班牙的马德里求学。

说起来:这是她年少处理感情的偏执之举;最初的她,只是希望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得到对方的挽留,可三毛不会想到:这段异国留学,为她的生命带来了轰动世俗的爱恋。

在陌生的西班牙,三毛遇见了小她8岁的男孩荷西。

那是一个典型的英俊男孩,他个头挺拔,笑容明媚,骨子里拥有与三毛相同的自由和浪漫。

在命中注定的相遇中,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

因为太怕失去,所以他以恳求的语气,对三毛许诺:

“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还有四年大学要读,我还有两年兵役要服。等到这六年过去的时候,我就娶你……我一生的愿望就是,我每天出去赚钱,你在家煮饭给我吃。”

朴实无华的真挚告白,让孤独和失意的三毛倍受感动。

但两人相差8岁的现实,又让三毛深深意识到:这终究是荷西的意气用事,许下这番深情承诺,只因为他没有遇到更加喜欢的女孩子。

所以,从马德里文哲学院毕业后,三毛独自一人踏上了欧美的漫游之路。

在此期间,她又经历了一段段无疾而终的感情,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为她的生命烙印出孤独寂寥的痕迹,回首之间的恍然,笔锋婉转皆成文章。

直到1971年,三毛才结束游学和漂泊的生活,再次回到家乡。

来到台北文化大学教书的她,邂逅了一位45岁的德国教师。

那是一个儒雅温和的典型绅士,尽管对方比她大许多岁数,三毛却执意结婚。

就在两人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候,这位德国教师却因心脏病突发,在三毛的怀里停止了呼吸。这段爱情的夭折,给了三毛深深的重创和打击。

为了逃避无法承受的痛苦,本决定安稳生活的她,再次背起了行囊,四处漂泊。

许是命运的有意成全,漂泊两年的三毛,意外与荷西相遇。

而这一年,恰好是他们分开的第6年。

此时的荷西,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单纯和青涩,他如三毛所愿,成为了成熟的男人。

但即便是6年时光,依旧没有湮灭他对三毛的炽热爱情。

说起来:两人的相逢也很浪漫。

那一天,三毛刚刚回到公寓,就接到朋友的电话,让她过去一趟;等她走进朋友的房间后,却发现整个屋子只有自己。

还没反应过来,一双温暖有力的手臂,从三毛的身后将她环抱起来。

三毛诧异转头,发现对方是一个留着满脸胡子的西班牙青年。

深邃的眼眸,熟悉的笑容,唤醒了她深藏多年的记忆。

是的,他是荷西,是那个6年前扬言要娶她的西班牙男孩。

这样的浪漫相逢,让三毛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下定决心:这一生,非荷西不嫁。

这个小他8岁的男孩子,用自己的温暖安抚了三毛伤痕累累的心;也用力所能及的成全,支撑起三毛想要的浪漫生活。

特别得知三毛有定居沙漠的想法后,荷西直接放弃了原本的人生规划;他不顾家人反对,在撒哈拉的一家磷矿公司申请了工作,并且静心布置好了他与三毛的新家。

在命中注定的相遇中,这对浪漫的爱人,正式走进柴米油盐的婚姻。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是浪漫的。

但爱情的花前月下,却远远无法支撑起婚姻的柴米油盐。

与荷西厮守大漠的六年婚姻中,三毛也有了最为长久的停泊。可这看似浪漫相守的安稳岁月,却因两人的性格和习惯等差异,造就了最为琐碎而苦恼的意难平。

在条件恶劣的沙漠中,三毛不再是头顶光环的作家,而是终日忙碌于羹汤的家庭主妇。

这样的身份蜕变,有她能将贫瘠生活过成诗意浪漫的乐观情怀,但更有她难以严言诉的委屈和不安。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的生活是单调的。

没有电视、没有报刊、更没有任何娱乐场所…

最为要命的是,由于沙漠条件艰苦,家中时常断电。

因为工作原因,荷西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每当荷西出发去单位时,三毛总是央求他:“你留下来行不行?求求你,今天又没有电,我很寂寞。”

难以逃避的寂寞,吞噬着三毛的坚强,那些恩爱几乎不复当初。

如果说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两人婚姻的第一难关,那么三毛与婆婆的关系,则是夫妻两人矛盾的导火线。

荷西是个听话的大男孩,即便与三毛结婚以后,仍旧事事以母亲的感受为中心。

有一段时间,撒哈拉沙漠的局势紧张起来,荷西被迫失业;为了躲避战乱,三毛和荷西连夜搬家,从撒哈拉沙漠撤出来,租了一栋靠海的房子。

交完房租以后,三毛和荷西身上,几乎身无分文。

但对于这对年轻夫妻的遭遇,荷西的母亲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帮助和理解,相反,在荷西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她仍旧带着女儿一家人,去海边度假,要求荷西做好接待。

生活的入不敷出,本就让三毛和荷西感到煎熬;而婆婆的决定,让三毛有些崩溃。

她极力反对婆婆的到来,但荷西却觉得三毛太过自私。

面对丈夫的不理解,三毛只好服软;她找朋友们凑了5万块钱,并且去镇上买最新鲜的食材,来招待婆婆和姐姐一家人。

因为来的客人太多,家里的被褥根本就不够。

谁知婆婆得知后,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做法,反而要求荷西开车去买,而且要买最贵的。

婆婆的做法,让三毛感到深深的委屈,要知道:她与荷西结婚,所有的衣服和床单用品,都是从地摊上淘来的廉价品。

她觉得婆婆太过挥霍,不体谅自己与丈夫的拮据,可荷西对三毛的想法,却十分介意,他有些失望地说道:你怎么总是小肚鸡肠。

三毛的委屈,荷西无法理解。

从婆婆和姐姐一家人到来后,三毛总是忙得晕头转向。

每天早上,她要起床做全家人的饭。然后等众人起床吃饭,她再去铺床,收拾屋子;

中午,一群人出去玩,回家就地休息,她还要做午饭;晚上,她不仅要做午饭,还要为全家人铺床。

除了每天要做饭做菜,还要替姐姐照顾她家的小孩子。

这些繁重的事情,都是三毛独自完成;婆婆和姐姐们自然不会帮忙,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应该是三毛来做,身为丈夫的荷西,也从不伸手帮忙,似乎自动把自己归类在母亲的阵营里了。

由于婆婆和姐姐们,总是喜欢买昂贵的礼物;所以三毛借来的5万元,根本没有撑过半个月。

后来,荷西又找同事取了好多钱。

在这种乱糟糟的局面中,三毛忍不住对荷西抱怨:

自从家里来了客人,自己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息过,这段时间几乎每天站着,在厨房和客厅忙碌,一站就是16小时。

在三毛看来:中国父母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婆婆的自私和挥霍,让她感到无比心寒。三毛的抱怨,让荷西特别不满,在他看来:母亲远道而来,就应该好好招待和照顾。

所以,他无比冷漠的说道:“你的累都是自找的,况且你每天做的都是最简单的饭菜!”

丈夫的不理解,让三毛似乎听到了爱情破碎的声音;但即便心中有怒气和委屈,她却不再作声;因为她知道,每一次涉及家里人,荷西就再也不是她认识的那个丈夫。

就这样两人在各自的委屈中,又煎熬了半个月;直到公公来信,要求婆婆回家,三毛每日忙碌劳累的生活,才得到结束。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经济的窘迫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两人的婚姻多了芥蒂和埋怨;而婚后第4年,荷西的出轨,更让两人的婚姻直接亮起红灯。

出轨这件事,从社会婚姻学来说,分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

荷西是哪种出轨?我们无法断定;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背叛,给予三毛的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打击。

对于荷西的出轨,三毛曾这样写道:

多年前,我的先生毕业离开我去加纳利群岛回到西班牙本土,去接受19天深海潜水在训练,那时我们相识第十一个年,结婚四年。先生邀我同行,我为了省路费,不肯去。在那分别的十数天,先生每天与我联络,回家后却直接告诉我,他结识了一个女孩子,接近陷入情网,又说:要不是结了婚……

荷西的坦白,不曾消减他对那个女孩的眷恋;更让三毛感受到婚姻的残酷和绝望。

素来通透的她,从来不曾想到:这样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出于绝望式的成全,她对荷西说:"我们先分开一年,彼此冷静冷静,如果一年后你还爱她,那我们就离婚。"

随后,她只身回到了台湾;那场孤独的旅程中,三毛的绝望和痛苦,无人知晓。

在台湾的这段日子,三毛抽出更多时间陪伴父母。

她与荷西的关系看似趋于和解,却始终心存芥蒂。

1979年9月,三毛陪伴父母前往欧洲旅游,却在途中得知荷西潜水时意外身亡。

听闻噩耗的三毛,只感觉自己的灵魂遭受重击。

曾经的未婚夫猝死在自己怀里,如今,深爱的丈夫又离自己而去。

命运对她的连番捉弄,让三毛无法承受,她不明白上天为何要这么苛待自己。

那天的她,似乎彻底发狂,不断嘶吼狂叫,她无法接受荷西的离开,更无法接受直至荷西离世,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原谅。

他们曾如此相爱,却在各自的拧巴与心结中愈走愈远;在匆匆结尾的婚姻中,这样残酷的现实,也加剧了三毛的绝望和痛苦。

无法弥补的悔意,吞噬着三毛的理智。

因为无法接受荷西的离开,她每天都会去墓园陪伴荷西,从清晨到日落。

直到看墓人提醒要锁门的时候,她才选择离开。

每日的离开,她还要回首听一下看墓人手中那咔嚓一声的锁门声。

而那冰冷的金属碰撞声,让三毛感到由衷的恐惧。

这一生,无论她如何努力,再也无法拥抱荷西了。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无数次想到了自杀。

倍感痛苦的她,曾在深夜里与父母进行了下面的谈话:

“如果我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母亲听了这话,眼泪瞬间迸了出来,她不敢说一句刺激三毛的话,只是喃喃恳求道:

“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试一次。”

不忍父母痛苦,心灰意冷的三毛,又独自背负着那样沉重的往事,一个人走了许久。

荷西去世两年后,那个女人出现在三毛面前。

彼此间没有嫉妒,也没有痛恨,失去挚爱的悲痛,让两个人抱头痛哭。

到了后来,两人成为了朋友;三毛不忍那个女子沉浸在悲伤中,便将自己的摄影师朋友介绍给对方,后来,那个女子和摄影师结婚,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荷西”,孩子很喜欢三毛,亲切地把她称为“中国妈妈”。

此后的三毛,依照父母的期望,努力的活着。

只是,一切的爱与痛,已经成为三毛生命中,无法负担的重量。

她不是没有爱过别人,那个叫做王洛宾的男子,曾拯救了她的绝望和孤独;可30多岁的年龄差,终究是王洛宾无法逾越的世俗鸿沟。

无法圆满的爱情,如沉重亦凛冽的利刃,足以损毁一切铜墙铁壁。

1991年,是荷西离去的第12年。

在阴差阳错的种种宿命中,三毛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一个曙光尽显的黎明时刻,她用肉色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此,这个充满传奇的女子,就这样轻轻结束了漫长而孤寂的追思。

任时光已老,回声依旧,她用甘之如饴的选择,在人世间荡开一层层涟漪。

【放在最后的话】

年少时,羡慕极了三毛和荷西的童话爱情;也认定了这世间的终成眷属,谱写了世间最唯美的浪漫。

可如今重读两人的婚姻,才深深懂得:爱情和婚姻终究是不同的。

他们的相爱并不是传说中的浪漫,也没有童话般的温暖;但恰恰是这些不完美的存在,反倒让人觉得无比真实。

在婚姻的修行场,我们无法确保爱情的永恒甜蜜;琐碎的柴米油盐、三观差异,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恰恰是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暴露,才让我们真正有机会走进彼此的世界,真正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

纵观三毛一生,她遇见过很多男人,或平凡,或成功,或贫穷,或富有…但是没有哪一个男人会像荷西这么令她难忘。

他们有过甜蜜的时刻,也有过困窘的日子;只是遗憾:看似浪漫的相守,却少了太多理解。

短暂的相守,造就了永恒的遗憾和思念;或许正是那些无法弥补的芥蒂,才让三毛更感悲痛和绝望。

在宿命定格的无能无力中,徒留绝望、逆流成河。

三毛的爱情,是令人悲伤的;可她的一生,却活得勇敢热烈,自由不羁。

无论是异国流浪,还是定居沙漠,从来都是由她的气质定场,无关世俗评判和质疑。

她有自己的爱情主张,有自己的归宿方向,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止她演绎自己卓尔不凡的人生。作为一个探寻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灵魂旅者,三毛可谓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所以,也推荐大家读读《三毛传》,这是一本全面了解、感受传奇作家三毛的佳作。

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浪漫、洒脱、真性情的三毛;不管是踏足撒哈拉,还是与荷西的沙漠相守,再或者与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忘年之恋…都能够让人清晰感受到三毛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兰亭】三毛传:万水千山走遍 三毛的书籍查看

也愿三毛的精彩人生,驱逐你的焦虑和不安;在她勇敢热烈的经历中,我们亦能认清本心,直抵渴望的诗与远方。

————END————

其他推荐——

妻亡家破,3幼子苦等父亲归家;38年后,一位老人揭开他失踪谜团遭闺蜜设局,委身杜月笙14年;得2万遗产,孟小冬皱眉:就这么点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0 阅读:0

小小小小球

简介:小小小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