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十分忠诚,打仗非常勇敢

从梦评国际 2023-11-03 13:52:14

有人说以色列想消灭阿拉伯人,欺负阿拉伯人,这简直是谎言。以色列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教信仰也是多样化的。

除了犹太人,阿拉伯人是以色列的第二大民族,约占总人口的23%。此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和切尔克斯人等少数民族。

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有200多万人,一部分是基督徒,还有一些是德鲁兹人和贝都因人。而以色列人口总共959万人。

虽然建国才70多年,但以色列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根据2022年的数据,以色列百姓的平均月薪是11,472新谢克尔(约合23,430元人民币),所以不但阿拉伯人愿意留在以色列,还有很多外国人愿意到以色列打工。

德鲁兹人在以色列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以色列第一个非犹太裔部长、第一个非犹太裔大使、第一个非犹太裔飞行员都是德鲁兹人。

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几个阿拉伯国家就向以色列宣战,发誓要将以色列赶到海里,消灭于萌芽时代,可是却失败了。

后来阿拉伯国家又对以色列发动了几次战争,也都失败了。这些战争被称为“中东战争”。

关于中东战争,在我以前的文章《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几个中东国家就发起战争要消灭它!》详细写过,这里不再赘述。

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得到公正的就业机会,甚至还当过部长、司令、议员。

如果有以色列雇主因为种族的原因,向以色列经济部要求解聘阿拉伯工人,经济部就此向雇主们发出警告,要求他们遵守《平等机会法》。这令阿拉伯人十分感动。

从1949年1月,以色列第一次举行议会选举开始,阿拉伯人就有资格参选,当前以色列的议会有120个席位,阿拉伯裔议员大约有13位。

可以说,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享受着跟犹太人一样的待遇和福利,绝不是二等公民。而且阿拉伯人还没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很多阿拉伯人却自愿服兵役。具体内容后面再说。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进行了大迁徙,犹太人搬到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到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地方。

可是其中却近16万阿拉伯人不愿去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却留在了以色列,成为以色列人。

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以贝都因人和德鲁兹人为主。先简单说一个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是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 居无定所,和我们古代的游牧民族一样。

贝都因人能成为以色列人,是因为以色列建国的时候,他们正好在以色列境内,也就加入了以色列国籍了。

以色列当局对贝都因人不错,一边修建博物馆保护他们的游牧文化,一边鼓励贝都因人固定他们的住所,因为他们的房屋太简单破旧,安全和卫生都无法保障。

大部分贝都因人接受以色列当局的好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还有一些贝都因过惯了游牧生活,不愿意过定居生活。

今天具体说说德鲁兹人,德鲁兹人的历史很复杂,他们不是一个民族,而是阿拉伯人中的一个教派,因为被阿拉伯人排斥,就逐渐转变成了民族。

德鲁兹人兴起于11世纪埃及法蒂玛王朝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的统治末期,哈基姆在晚年宣传自己是安拉的化身,并派学者按照这套理论去传教,信这一套的教派的人又被称为德鲁兹派。

公元1021年,哈基姆失踪,伊斯兰方面的势力开始对德鲁兹派打击杀害,德鲁兹派为了保护自己,就停止向外传教,也不接受外人转入自己的教派。

德鲁兹人他们遵守“塔基亚”原则,必要的情况下隐瞒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表面上转入其他宗教信仰中,以免受到伤害。

他们不对外宣传,也不接受传教,认为信不信伊斯兰教是自己的事情,和外人无关,没有信仰的外人是他个人的事,自己没有义务传教,更没有必要去杀掉不信伊斯兰教的人,这和想杀掉异教徒的阿拉伯神棍明显不同。

德鲁兹人在生活中更是世俗化,坚持一夫一妻制,还喝着美滋滋的小酒,吃着香喷喷的红烧肉,听着靡靡之音,唱着卡拉OK,日子过得可比那些阿拉伯神棍滋润多了。

可是那些阿拉伯神棍就看不惯德鲁兹人了,他们不敢吃香喷喷的红烧肉也不准别人吃,于是德鲁兹人就成了阿拉伯神棍的眼中针、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

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下的影响下,很多犹太人回到了巴勒斯坦之地生活,买房子买地,办商业,这让穷得只会放羊的对阿拉伯人很是气愤,于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冲突不断。

犹太人在哭墙旁边举行活动,都被阿拉伯人攻击,发生流血冲突。

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中,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德鲁兹人却秉承着中立立场,绝不去站在阿拉伯人这一边!德鲁兹人同样被阿拉伯人伤害打击,又何必站队?

看到德鲁兹人的中立态度,更让阿拉伯人生气,于是阿拉伯人就狠狠打击德比兹人,1936年阿拉伯大起义中。就有很多德鲁兹人被阿拉伯人杀害。

德鲁兹人和犹太人同病相似,都被阿拉伯人伤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德鲁兹人站到了犹太人这一边。

在以色列建国后,大量的德鲁兹人第一时间跑到以色列,申请成为第一批非犹太公民。他们是一群比犹太人还忠于以色列政府的公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以色列政府才可以保护他们免受阿拉伯神棍的伤害。

本来阿拉伯裔是不用服兵役的,可是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最危急的时刻,德鲁兹人主动请缨,非要当兵,保护他们热爱的国家以色列。

盛情难却,再加上情况危急,士兵是越多越好,于是以色列政府接受了德鲁兹人的好意,接受他们当士兵。

在战斗中,以色列政府发现,德鲁兹士兵打仗更勇猛,战斗意志甚至比犹太人更强,可能是因为德鲁兹人一直被阿拉伯神棍所伤害,积累的仇恨太深了。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击退了叙利亚的进攻,并夺取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随后把戈兰高地交给德鲁兹派自治。

这让叙利亚的德鲁兹人看到了希望,大量德鲁兹人趁战乱跑到以色列。因为这些德鲁兹人在叙利亚也是受压迫和杀害的。

最可笑的是,以色列的德鲁兹人要求以色列出兵叙利亚,因为他们担心生活在叙利亚的50万德鲁兹人的安全。

13万以色列德鲁兹人一直在向以色列政府施压,要求营救和帮助保护住在边境另一侧叙利亚境内的德鲁兹人。以色列答应提供帮助,但尚未公布具体措施。

以色列的德鲁兹人自己在以色列找到了安乐窝,还挂念着在叙利亚的德鲁兹人的安危,真是令人感动啊。这和那些说“出了国就不算中国人,在国外遇难也是自找的”的东西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以色列政府统计,六分之五德鲁兹男青年(超过80%)曾经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而在犹太人群体里只有七成犹太男青年(70%)曾经在以色列军队中服役。

这就是说德鲁兹人参当兵的人数比犹太人还要多。

在黎巴嫩战线,以色列曾经阵亡了一个叫阿利姆·阿卜杜拉的中校副旅长,他就是德鲁兹人。以色列国防部也第一时间送出慰问。

2000年,一名德鲁兹士兵在一场小规模冲突中牺牲。当时的以色列总统魏兹曼亲自参加了这位德鲁兹士兵的葬礼,并且通过电视频道全程转播,以表示对英雄的尊重和宣传。

德鲁兹人现在在投票时也都投给以色列最保守的“利库德集团”,因为利库德集团主张对阿拉伯人强硬。德鲁兹人认为,只有对阿拉伯人强硬了,德鲁兹人才有活路。

在1978年以色列和黎巴嫩打仗时,德鲁兹士兵表现的英勇而被人赞扬!

1989年,加沙的巴勒斯坦领导向以色列当局发出呼吁,希望将德鲁兹士兵从以色列边防警察中撤回,因为这些德鲁兹士兵在对待他们认定的“可疑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时,往往比犹太士兵更加“凶悍”。

当然也有人认为德鲁兹人并不是血统纯正的阿拉伯人,而是阿拉伯人与迦南人、罗马人、蒙古人的混血。

事实胜于强辩,以色列是不是想消灭阿拉伯人,看看事实就知道了。

德鲁兹人就是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他们对以色列十分忠诚,打仗非常勇敢。这证明了凤姐说过的一句话:“你是哪国人不重要,哪国把你当人才重要。”

或者孟子的话也可以解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 阅读:3

从梦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