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封闭训练营频发少年重伤、死亡事件。2024年8月,江西安远一名14岁少女疑遭训练营教官性侵后自杀。2018年,男孩被送培训机构"军事夏令营"被关"发泄室"后猝死。2015年,重庆市一位15岁少年在进入某特训机构15小时后被殴打致死……此类训练营常以纠正"问题青少年"的行为为卖点,但实际上往往未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成为悲剧的温床。家长寄希望于这些训练营能"改造"孩子,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封闭训练营在家长们心中等同于青少年"托管"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训练营是如何逐渐脱离有效管理的呢?
首先是资质不清。封闭训练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以公司名义注册的机构。训练营可能包括军事化训练、体育训练、减肥训练、青少年矫正训练等多种形式,由于服务类型不同,其主管部门并不一致。教育培训类应向教育部门申办办学许可证,旅游项目类由文化和旅游部门监管……但训练营在进行企业注册时,可能自称不涉及以上类型以此摆脱监管。
在江西安远14岁少女自杀的案例中,有媒体记者曾多方求证事发训练营的相关情况,"安远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特训营所营业务不属于其管理范围。安远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不清楚。安远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则表示,一切情况以警方通报为准,不过此前并未接到过相关违法举报。"如此看来,家长们自认为安全的封闭训练营们,完全可能只是不具备合法办学资质的私人企业。
其次是人员不清。封闭训练营里的"教官"们,可能既没有教师资格,也没有心理专业相关证书。尤其在寒假、暑假的封闭训练营这种短期季节性项目中,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机构以多签单、多开班为最终目标。为凑人手,不乏临时从社会上招募工作人员充当训练营教官的案例。
临时组队的草台班子,既没有背景调查手续也没有正规的上岗培训,甚至这些教官是否有犯罪前科都难以保证。如此一来,教官的人员素质可能大打折扣。而封闭训练营这种培训形式,导致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家长和社会公众难以了解到营地内真实情况和发展动态,这不利于外部监督和舆论压力的形成。
从办学资质到教官来源都非常可疑的封闭训练营并非个案,由于准入门槛不清晰,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逐渐沦为三不管地带,仿佛随便谁都能开办个训练营。于是资质存疑、暴力责打、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频发,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隐忧。对此,呼吁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主动作为,切实普查封闭训练营的实际情况,筛查机构真实水平,加强监管和清退机制。
例如,设立明确的准入标准。由专门机构对封闭训练营的办学资质、师资力量、安全管理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所有开设的训练营都符合一定的标准。特别是针对注册信息和实际开办项目不符合的,教官良莠不齐,缺少相关资质等情况,应组织高频率,跨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封闭训练营进行清理整顿,必要时予以关闭。对于违反规定的封闭训练营,不仅要予以警告和罚款,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机构们疯狂开班的背后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事实上,每逢寒暑假,各色"封闭式训练营"生意火爆。这种训练营往往针对"问题青少年",以纠正不良行为、戒除网瘾、培养意志力等为招生卖点。在部分家长眼中,这种封闭训练营如同一副仙药,只需要花钱把孩子送去,经过教官们的改造,数日后还你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殊不知,从教育学来看,问题孩子常常是伴随着问题家庭而出现的。是父母的忽视、偏激等催生了孩子的问题。打压、磨砺、军事化训练只是将孩子的棱角磨平,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心理问题的根源是缺少陪伴,对症的做法是正向激励和健康的陪伴。
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封闭训练营并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唯一途径,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加强亲子沟通。的确,封闭训练营给了家长们"花钱买清净"的机会,却也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家长们需要更加审慎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作者:王禾木
编辑:天府一街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