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专家解答福州暴雨“三问”

福州新闻网 2023-09-07 09:48:55

5日至6日,受台风“海葵”影响,福州遭遇持续性强降雨。福州降雨量有多大?为何持续那么久?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来听听专家的解答。

雨到底有多大?

数据:破“龙王”纪录

“海葵”登陆后,福州持续性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

5日,福建省中南部地区和宁德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沿海地区的部分乡镇出现特大暴雨。统计5日6时至6日6时累计雨量,共有49个县(市、区)的287个乡镇超过100毫米。其中,15个县(市、区)的65个乡镇超过250毫米。福州是本次台风降雨的中心,仓山区的盖山镇、城门镇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以仓山区盖山镇548.9毫米为最大;最大小时雨量为仓山区盖山镇149.2毫米。

截至6日6时,极端天气监测显示多地破历史极值,其中福州市区、永泰的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累计降水历史纪录均被打破。

与2005年“龙王”台风对比:5日福州乌山国家气象站3小时雨量达203.1毫米,6小时雨量达240.4毫米,突破了福州本站3小时和6小时最大雨量纪录(原纪录为2005年10月2日“龙王”台风所创,分别为185.0毫米和192.7毫米)。

与2023年“杜苏芮”台风对比:统计7月28日21时至29日5时,“杜苏芮”台风最大小时雨强71.6毫米,最大3小时累计雨量119.1毫米,最大6小时累计雨量202.3毫米。在相同时段下(9月5日21时至6日5时),本次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强148.9毫米(仓山区盖山镇),最大3小时累计雨量334.1毫米(仓山区盖山镇),最大6小时累计雨量418.5毫米(仓山区盖山镇)。本次降水过程短历时、强降水的极端性更加突显,远强于“杜苏芮”台风。

为何出现极端降水?

专家:“列车效应”所致

从强度和个头来看,“海葵”都不是个大台风,登陆之后其强度也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但为何仍能对福州以及福建造成如此极端的降雨?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解释说,这是典型的“小台风大影响”。从大的环流形势来看,在“海葵”的东侧和西侧有副热带高压系统对峙,形成鞍马场,同时北侧也有高压系统阻拦,“海葵”夹在其中缺乏引导气流,导致移动缓慢,这是降雨持续数日、雨量累积大的前提条件。

福建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小红解释,这次的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与“海葵”北侧的东南气流相互作用,激发出长而强的暴雨云团。这条暴雨云团,正好在东南气流的引导下形成“列车效应”,不断地经过福建省中部沿海上空。

如何理解“列车效应”?它是指有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就像人站在一节节经过的列车面前一般,接连不断地感受到一节节车厢经过时带来的巨大声音和冲力。影响效果不断叠加,导致灾害加剧,易造成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极端降水是否与地形因素有关?林小红表示,本次降水和地形因素关系不大。如果是在鼓山一带出现强降水,那明显是地形的影响;而这次降水在福州城区,则表明地形影响不大。

暴雨何时停?

部门:今明仍有大雨

雨还会继续下吗?随着天气形势的调整,此次福建降水最强时段已过去,之后广东和广西等地的降雨极端性不会像福建那么强。

6日傍晚,雨带明显北抬并减弱,福州市中南部开始进入降水间歇期。福州市气象台19时9分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降级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1时30分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降级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省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黄志刚表示,与5日相比,福州地区雨势明显减弱,但是公众仍然要警惕,因为降雨的影响有着叠加效应。

根据降雨预报:6日夜里到7日,全市有大雨到暴雨;8日,全市阴天间多云,部分乡镇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中到大雨。到了9日,降水就基本结束了。

气象部门提醒,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请公众注意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尽量不要前往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路遇积水不要贸然涉水。

福州市水利局于6日19时40分发布山洪灾害风险蓝色预警,预警区域为永泰县西南部、南部以及福清市大部。

相关助读

“海葵”消散 “鸳鸯”增强

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于6日下午继续减弱,目前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6日17时对其停止编号。

今年第13号台风“鸳鸯”将以每小时25公里至30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增强。从目前预报看,后期它会趋向日本,对福州无影响。

“海葵”是“龙王”的替代。2005年的超强台风“龙王”是典型的秋季台风,先以超强台风强度登陆台湾,再以台风强度登陆福建,给台湾、福建带来严重影响,于次年被除名,“海葵”一名取而代之。

“鸳鸯”由“启德”更替而来。2017年第26号热带风暴“启德”重创了菲律宾,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启德”被台风委员会除名,由“鸳鸯”接替。

(记者 郑瑞洋 林舒颖通讯员 谢玉丽)

1 阅读: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