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门票售罄
演毕掌声如雷
有人热血沸腾
有人感动落泪
……
当地时间8月30日晚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正式亮相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
首秀便燃爆全场
一举博得满堂彩
英国观众盛装出席
“双非遗”尽显东方气韵
当地时间8月30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英国首演在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举行,由此拉开连续演出12场的序幕。
这是《咏春》继2023年在新加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再度以商业化方式“出海”。
(图源:深圳卫视记者 何王子彧 摄)
(图源:深圳卫视记者 何王子彧 摄)
演出正式开始前,《咏春》的外文版单页及场刊、展板、香云纱服饰便已经在剧场内悉数亮相,用满满东方气韵妆点这座百年剧院。
不少当地观众专门身穿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前来观演。还有的甚至穿上了《咏春》男主角“同款”香云纱长衫,现场cos叶问比划了起来。
香云纱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丝织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得名“响云纱”,后来称为“香云纱”。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舞剧《咏春》里,深圳品牌的香云纱不仅被运用于演员的服装上,也出现在舞美置景中,为该剧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审美质感和人文意蕴。
对此,英国著名舞蹈家、阿库·汉姆舞蹈团制作人法鲁克·乔达里(Farooq Chaudhry)向记者表示,舞剧《咏春》蕴含满满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此次在英国演出,一定会让更多观众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咏春》英伦首秀
高燃表现博得满堂彩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是诠释岭南文脉、呈现深圳文艺气派的作品。
全剧采用“双故事线”,讲述了一个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无缝切换,两个故事承载的“拼搏精神”在不同时空中同频共振,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当地时间19:30,《咏春》英伦首秀正式开始。
上半场演出刚刚结束,不少观众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表示:“非常精彩!等不及想观看下半场演出了!”
在演出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观众沉浸在故事线与表演中,感动落泪。
精彩演出来到尾声,谢幕“冲台”如约而至。演员携手主创团队多次返场谢幕,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
(图源:深圳卫视记者 何王子彧 摄)
(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我喜欢《咏春》的叙事方式、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以及舞剧所呈现的专业精神。”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前中国香港区主任露丝·吉(Ruth Gee)特地身穿中国元素的服装观看《咏春》伦敦首秀,并对演出赞不绝口。
“我们在英国看惯了古典芭蕾、现代舞的演出,而《咏春》完全不同,它传达了非常强烈的情感,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功地传达了其中的内容,它也具有国际性,任何人都能‘读懂’它。”威尔顿资本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蒂芬·巴特 (Stephen L. Barter)说。
伦敦设计博物馆副馆长约瑟芬·尚特(Josephine Chanter)惊叹道:“我被舞剧的活力和风格深深震撼,舞蹈演员们像翱翔在舞台上的鸟。”她觉得观看这场演出,就像打开了一扇可以窥见深圳文化的窗口。
《城市舞台 上演奇迹》
深圳文旅大片同步亮相
当地时间18时,演出正式开始前,现场举行了主题为“春华秋实,咏无止境”的主题活动。
中国驻英大使馆郑泽光大使及夫人、多位公参和参赞,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英中贸易协会、欧洲旅游协会等12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
活动现场,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进行了深圳城市形象推介,介绍了深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入境服务措施,丰富的旅游场景,科技创新的城市魅力和多元开放的城市氛围。
现场还发布了《城市舞台上演奇迹》深圳城市文旅宣传片。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致辞中盛赞,深圳是中国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前沿城市,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的精彩演出,将让更多的英国观众理解中国武术、中国精神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
(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总裁白彼得等英方人士对深圳城市和中国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青春之城、梦想之城的城市形象与追光逐梦、步履不停的舞剧《咏春》同频共振,给现场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
“大家看了以后热血沸腾!”
首演圆满结束后,郑泽光和夫人华梅专程到后台向演职团队表示祝贺:“大家看了以后热血沸腾!把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展现了出来!”
据介绍,《咏春》将在伦敦连续演出12场,直至当地时间9月7日。在伦敦演出结束后,《咏春》还将准备第三次出海:2024年10月4日至6日,《咏春》将在享誉全球的艺术殿堂——巴黎会议宫开启全新旅程。
记者 / 李添裔 何王子彧 王涛 于一应
视频制作 / 刘达奇 黄奋 郑淇元 张芸 汪嘉祺 郑温仪 陈敏瀚 黄婕 庄文奇
翻译 / 黄海宁 陈淼松 苏敏纯
编辑 / 张雪莹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