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壶山街道的三板桥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餐集市”,它不仅是村里的美食地标,更承载着新老居民和谐共融的愿景。
然而
这条美食街背后的故事
却是新居民
积极参与村务监督
推动村务监督治理创新的
最佳注脚
“这可是我们村里的‘打卡点’,每天来这吃早饭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
每当提及“早餐集市”,村党支部书记何杭俊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时间已经来到了上午10点,集市内依旧是人头涌动,热闹非凡。不久前,这个集市还是另一番光景:摊位拥挤,垃圾遍地,食品安全令人担忧,新老居民之间时常因琐碎之事产生摩擦。
面对这一现状,村监会主任何林芳深知,要想彻底改变“早餐集市”的面貌,必须首先解决管理上的乱象。于是,他开始着手调研,召集村两委成员和新居民代表多次开会研讨,寻找症结所在。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他们发现了几个核心问题: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松散、卫生标准模糊不清。这些问题像顽疾一般,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村监会的监督推动下,村两委迅速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整改方案。他们将“早餐集市”划分为若干区域,以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经营者,杜绝以往任人唯亲的现象,确保市场运营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实施方案一经公布,立即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为了让方案更具可操作性,何林芳还邀请了几位热心的新居民代表加入讨论,听取多方意见,确保改革方案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兼顾各方利益。
至此
三板桥村的“新名片”
应运而生
浓浓的烟火气
也为村子留下了
来往的客人
在三板桥村,新居民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早餐集市”。自2020年起,村里成立了首个“新居民和合促进会”,鼓励新居民参与讨论涉及村庄建设、垃圾分类、公共设施管理等议题,使他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
“出租房屋管理议事会”便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议事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伙熟读‘小册子’。”新居民付先海口中的小册子,便是《武义县村级事务工作流程》,而学习《工作流程》,也是新居民们落户三板桥村后的第一件事。
有了“流程”
让新居民对村务监督
有了“底气”
“晚上回来晚了,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比登天还难。”一场“议事会”上,务工人员小张道出了许多新居民的心声。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增长,三板桥村内有限的停车空间与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安全隐患随之而来。
“办!”新居民有发声,村两委有回应。
一支由村委会、村监会、新居民代表组成的巡查小组立刻对村庄各个区域开展了实地考察,听取多方意见,最终在村内划分数个停车区域,并安装监控摄像头,既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又提升了治安水平。新居民们纷纷表示:“有了这些措施,晚上回家心里踏实多了。”
“我们希望通过吸收新居民参与村务监督,能够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民主、公开、高效,同时也吸引更多像我们一样的新居民加入进来,共同见证和塑造乡村的未来。”新居民代表付先海说。
“付大哥,我租住的房屋内有人私拉电线。”
“何主任,我所在工厂的灭火器有部分已经过期,厂家仍然没有更换。”
......
一桩桩、一件件,新居民们在“议事会”上畅谈心声,无论是安全隐患、基础设施改善建议,还是对政策执行的疑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与妥善处理。这种开放式的沟通机制,不仅增强了新居民的归属感,也让村务监督更加贴近民生,更具实效。
“作为一名新居民,总以为村干部、村务离自己很远,现在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很快就能得到回应。”一名年轻的新居民说道。
从过客到主人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在三板桥村内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面孔
悄然融入这片热土
无论是参与村级财务审计,还是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发声,新居民们都积极主动,用行动诠释着“主人翁”精神,他们以多样化的身份和方式参与着村务监督,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