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出身西安贫民窟,父亲是工厂车间的普通工人,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孙浩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收音机里传来的歌声总能让他沉浸其中,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父母看在眼里,虽然家境贫寒,却也舍得将孙浩送进声乐培训班,希望他将来有一番作为。母亲起早贪黑做家务,省下的零花钱全都给孙浩交学费。父亲下班后也会到处打零工赚外快,为了给孙浩多攒一些学费。
父母的一片苦心都是为了给孙浩一个展现音乐天赋的机会,即使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那时孙浩还年纪尚小,看不懂父母的艰辛,整日唱歌玩闹,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高考临近时孙浩一心想报考音乐学院,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但音乐方面的特长是无可置疑的。可惜最终还是与梦校失之交臂,与上海音乐学院擦肩而过。
失利的打击让孙浩一蹶不振,关起门来好几天不吃不喝,父母见状却也无能为力,只能在门外劝说,希望他重新振作。没办法,孙浩只好放弃重新复读,进入工厂当起了一名普通工人。
工厂里机器隆隆作响,像永不停歇的战车,孙浩每天都要重复着单调繁重的工作,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的生活,被现实狠狠束缚着双手双脚。
不过即使再苦再累,孙浩也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渴望。下班后他就会一个人找一处僻静的角落,在那里放声高歌,宣泄着内心的压抑。也许就是这份执着,让他的歌声最终被工厂的宣传部门所发现。
从此他就加入了工厂的宣传队伍,负责工厂的广播站和各类演出活动。每次活动前孙浩都会反复练习,细细打磨,就为了能将歌曲的精髓完美展现,让大家记住他的歌声。
这番努力没有白费,在一次重要演出中,他声嘶力竭将一首民谣演绎得惟妙惟肖,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禁潸然泪下。就在这个决定性时刻,他被几位前来观摩的音乐人发现并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