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洋读初三每天3点放学,去深圳补英语,杨威:香港高考不一样

小申不哽咽 2025-01-22 18:21:06

孩子的教育该怎么选,才不留遗憾?是让孩子在内地参加高考,还是另辟蹊径去香港尝试不一样的升学路?这是杨威夫妇最近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他们的选择,也许会让你重新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

杨威的儿子杨阳洋,在初三的时候作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远赴香港读书。说是决定,其实更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从武汉到香港,杨阳洋不光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还要在粤语、英语的双重语言压力下,跟上学业步伐。这其中的每一步,都藏着家庭的权衡与付出。

杨威夫妇选择香港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香港DSE考试的独特性。

不同于内地高考一次定终身的模式,DSE考试的科目成绩与大学申请直接挂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地的985名校,也能申请全球300多所大学。换句话说,这是一条通往国际舞台的捷径。

而现实是,内地高考每年的竞争异常激烈。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342万,然而香港DSE考生人数却只有5万多人。这种竞争压力上的巨大差异,无疑是吸引许多家长考虑香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威坦言,选择DSE,既是为了降低考试压力,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多可能性。

但选择的背后,并非轻松。杨阳洋从初三开始,就需要调整自己去适应香港的教育模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教材到教学方法,从同学的语言习惯到考试内容,他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文化的差异,还有学习方式的改变。再加上每天放学后还要到深圳补习英语,这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全力支持杨阳洋的学业,杨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全职陪读。从武汉搬到香港,杨云每天的生活被排得满满当当:负责儿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规划,甚至要帮他适应粤语的日常沟通。这种全身心的陪伴和投入,是许多母亲都熟悉的场景。而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暂时放下对家中双胞胎女儿的照顾,将这份责任交给了杨威和保姆。

作为家庭的另一位支柱,杨威则选择留在武汉,继续自己的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他不仅要协调全家的生活开销,还需要频繁往返两地处理事务。这种分工与牺牲,体现了一个家庭在面对重大决定时的默契与责任感。

杨阳洋在香港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方面,他需要快速提高英语水平,以跟上全英文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粤语这门新语言也成了他融入当地生活的必要条件。语言的适应本身就已经让人头疼,再加上紧张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这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并不容易。

但也正是这种挑战,锻炼了杨阳洋的抗压能力。每天从香港到深圳补习英语的路上,他背着单词表、看着笔记,不浪费任何一分钟。这样的毅力,让人看到一个孩子在逆境中的成长,也让人感叹,好的教育并不只是考试分数的高低,更是孩子面对困境时的那种韧性。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杨威夫妇的选择离不开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从经济实力到社会人脉,这些都为杨阳洋的教育之路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仅仅有资源是不够的。

如果孩子自身不愿意付出努力,再好的条件也可能付之东流。

杨阳洋的例子,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教育是一场资源与努力的结合赛跑。父母可以铺路,但最终跑完全程的,是孩子自己。而这种努力,不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更体现在面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故事离普通人太远了。毕竟,大多数家庭没有条件送孩子去香港读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从中获得启发。杨威夫妇所展现的教育规划思维——关注长远、注重选择——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借鉴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家庭条件如何,自律和韧性是成功路上的必需品。一个能自我驱动的孩子,在哪种教育环境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

教育是一场关于责任与爱的接力赛,而这场赛跑中,父母的选择与孩子的努力,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5

小申不哽咽

简介:知识无穷尽,专注分享趣味科普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