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烧友大本营##读书#
原创:钟鸣
这是一套以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名义发行的米票。与前面“两证一票”的最大区别就是苏维埃政府军政人员的粮食“支付凭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行的“粮票”,发行机构是我党最早建立的”粮食部”!它与建国后1955年下半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仅仅相差21年之久。实践证明,我党早期就知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平抑市场价格。
1,当时为什么要发行“米票”?
1934年6月、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分两批先后向群众借谷24、26万担。在当时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仓库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组织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政军工作人员,去落实库容及宣传发动群众,对于具体困难还需派员参加指导与帮助。既然要下乡必须吃饭,苏区辖区点多面广,路程各不相同,各地的粮食差价不等,比如张三去宁都市场大米是1元1斤,李四去石城市场大米是6角钱1斤。其中就会产生差价4角,如果用直接补差的方式市场价格是变数,管理层没有办法把控,时间精力又不够。执政党无论是政府还是军队工作人员,都是纪律严明,不可能白吃白喝,为解决这一矛盾,苏维埃政府统一印制了“粮食人民委员部米票”作为工作人员用歺的支付凭证。
2,发行苏维埃政府“米票”的缘由。
据史料记载,任何一次借谷运动,都是粮食调剂局或粮食委员部牵头,集中运输与保管相关人员分头行动,那时交通闭塞,道路狭小泥泞,运输工具除了肩挑人拉,还有小部分水运外,根本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过程十分繁重复杂,粮食人民委员部为了在短促的时间内完成重大任务,必须配合苏维埃政府的其它一些部门,特别是财政人民委员部必须给粮食部以上人员、技术上的实际帮助,军事部对粮食运输须负主要责任。利用各地乡组织粮食收集委员会委员组成9一11人的收粮(税)小分队,灵活机动去各苏维埃政府收集粮食。还有1一3人的动员当红军的小分队也需在百姓家中用歺,也需要“米票”作为支付凭证。故,“苏维埃米票”是以方便军政人员出差,以及少部分机关及后方工勤医务人员实行定量用膳结算等几种情况而设计的!
3,“米票”的面值。
苏维埃政府第1套米票始发于1934年3月。面值分别为八两、九两、拾两.

(图1作者自藏品)
十一两、一斤、一斤二两.

(图2作者自藏品)
壹斤四两.一斤六两

(图3作者自藏品)
五斤十两、六斤四两。

(图4作者自藏品 )共10种面值。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形势严峻,粮食征供无法跟进,据《红色中华》第179期报道,1934年4月19日,人民委员会为开展节约粮食运动发出了指示信。要求苏政府和军队之间开展“节约三升米”运动,为省下更多的粮食支援前线的红军战士,军政机关干部带头节约粮食,并将几种米票面值进行改动,比如九两米票加盖“作捌两用”。

(图5作者自藏品)
一斤二两米票加盖“作壹斤用”。

(图6图片来源胡建东藏品)
五斤十两米票加盖“作五斤用”。

(图7图片来源洪荣昌著《红色票证》)
这些改值票就是在原票的基础上,右上角加一个蓝色或者红色的不闭合方章,共三种面值。
4,“米票”的使用范围、内容及使用时间。
这套苏维埃米票有个最大特点,就是规定了使用时间。不同面值的米票,其说明完全相同,对其用途或发行目的、使用范围、流通时间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另外,凭粮站证明可以把米票兑换成现金也是灵活机动的一大特点。其内容如下:
一,此票是为政府机关革命团体工作人员及红色战士出差或巡视工作之用;
二,持此票可按票面米数到各级政府机关革命团体及红色饭店等处吃饭,油盐柴菜钱另补;
三,持此票可向仓库粮食调剂局粮食合作社兑取票面米数或谷子(以六十八斤米兑一百斤谷计算),如当地仓库调剂局合作社谷子缺乏,可向支库按谷米市价领取票面米数的现款;
四,此票适用于××境内,不拘政府机关革命团体红色部队、工农民众均可凭票兑米谷,但兑钱者须有当地粮食部及仓库负责证明;
五、此票自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起至同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为通用期,过期不适用。
落款有两种版式,一种为双人款,即“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副人民委员张鼎丞”,一种为单人落款,即“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
具体版别和双人签章后文详解。
至于这些不同面值米票的具体使用人和具体使用单位如何?据综合史料记载,除一线征粮、征税三人一小组,五人一大组,十人以上一队直接向群众支付米票外,用膳人员还应另补柴火费、菜金,也可以折价与米票对价支付。
对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口粮也实行了以工种定人、定量的规范管理。除前方红军部队、红校学生、兵站运输员、兵站卫戍员仍每人每天食米1斤6两,医院休养员、军区作战人员、后方卫戍部队仍每人每天食米1斤4两基本固定不变外。其余人员每人每天的口粮定量为:红军补充师1斤6两,新编师1斤4两,红军后方机关、军区警备区、兵站、红校、国家企业、苏维埃大学学生等分别为1斤2两,政府工作人员1斤。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依据作者或著作权人的意见进行包括删除在内的处理,但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