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人绊跤:喀什疏勒的非遗宝藏

文旅中国 2024-08-20 16:37:30

2024年央视春晚以新疆喀什古城为背景的喀什分会场,不仅让海内外观众见识到喀什古城的独特魅力,也将当地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更多人视野。作为喀什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疏勒县同样拥有众多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比如维吾尔馕(疏勒花馕)制作技艺、古力汗(篝火)麦西热甫、热孜亚—赛丁传说、皮帽(图马克)制作技艺、葫芦人绊跤(喀巴克奥依纳)等,都是历史长河里积淀下来的非遗宝藏。

其中,疏勒县维吾尔族葫芦人绊跤表演,是在举行麦西热甫活动或遇到节日、婚事时进行表演的一种节目,具体是在两个葫芦上画上人的样貌,然后为其套上袷袢(长袍)、戴上帽子,把两个葫芦面对面绑在一起,表现两个葫芦人进行绊跤的情景。进行葫芦人绊跤表演时的专用道具,主要包括两个葫芦、两件袷袢、两顶花帽、两双靴子、一条绑带。

▲ 葫芦人绊跤表演 疏勒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这一节目类似木偶表演,但不是用线牵着木偶表演,而是靠表演者把葫芦人道具背在背上,弯下腰,在手上套上靴子,用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表演时还有纳合拉鼓、唢呐、手鼓、热瓦甫、笛子等乐器伴奏,生动有趣,深受群众欢迎。

据了解,疏勒县葫芦人绊跤在民间历史悠久,但只存在于疏勒县牙甫泉乡个别村里,不仅全县其他地方没有,新疆维吾尔族生活的其他地区也没有这种表演,实属珍贵。2009年,疏勒县葫芦人绊跤(喀巴克奥依纳)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背后蕴含着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也蕴藏着一代代传承人甘于寂寞、执着坚守与继承创新的精神,他们在今天努力演绎着与非遗相关的精彩故事。麦麦提伊敏·阿巴斯是疏勒县葫芦人绊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3岁开始学习这项技艺,后又拜师学艺,不断精进技艺,他还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其本人及所培养的传承人在当地都颇有名气。现在虽然年龄大了,麦麦提伊敏·阿巴斯仍然积极参加传承和展示活动,包括每年在本县的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和重大节日上表演,2022年、2023年参加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展演,2023年参加在喀什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展演等,他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这门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另据疏勒县一位葫芦人绊跤传承人介绍,他在6岁时就看过这种表演,他的爷爷说自己也参加过表演。当时,帽子是缝在袷袢的肩上,没有葫芦,也没有脸谱,后来,人们用葫芦做人头,再画上脸谱、穿上袷袢以及鞋或靴子,表演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近年来,疏勒县加大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希望找准非遗与现代文化生活的结合点,创新性推动非遗焕发新活力,进一步讲好非遗传承保护故事。山东东营援疆指挥部在推进文化润疆过程中,也注重深入挖掘疏勒县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力度,建立非遗传承发展工作机制,助力疏勒县非遗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并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有效助力。

(作者系疏勒博物馆馆长)

责编: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