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胡里山炮台,4A景区,现存一门长13.13米,射程近2万米的大炮

厦门所见所闻 2025-02-24 10:41:34

厦门胡里山炮台:历史的丰碑与文化的瑰宝!

厦门胡里山炮台,坐落于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三面环海,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

这座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军事遗址,不仅是中国近代海防史上的重要见证,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

胡里山炮台的建造源于清末洋务运动的推动。

当时,清政府为抵御外来侵略,加强东南沿海防务,决定在厦门修建这座炮台。

炮台历时五年建成,耗资白银一百多万两,采用花岗岩砌筑城墙,并以乌樟树汁、石灰、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既坚固又富有弹性,能在被炮弹击中时减少对人员的杀伤力。

炮台的设计,融合了欧洲半地堡式与中国明清时期的防御阵地风格,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

炮台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设暗道、弹药库、兵房、官厅等设施,展现了当时军事技术的高超水平。

核心景点与文化遗产

胡里山炮台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炮王”——一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28生大炮。

这门大炮全长13.13米,口径280毫米,射程达19760米,重达87吨,被誉为“世界上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除了克虏伯大炮,炮台还以“红夷火炮清兵操演”和“迎客仪式”两大表演项目闻名。

红夷火炮操演通过情景再现清代炮兵操演及发射过程,每日两场,吸引了大量游客。而“迎客仪式”则以骏马、旗舞和福建水师提督的威武形象,展现了炮台的历史风采。

此外,炮台内还设有4D影院、幻影成像剧场、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等现代化设施,通过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炮台在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辉煌历史。

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胡里山炮台不仅是军事遗址,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炮台守军曾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成为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

如今,胡里山炮台已成为厦门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胜地,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60万人次。

作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炮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还通过“牵手柜台”等公益项目,助力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展现了其社会责任感。

结语

胡里山炮台,这座屹立于厦门海岬的古老炮台,既是历史的丰碑,也是文化的瑰宝。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承载着无数先辈的英勇与智慧。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是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都值得每一位游客细细品味。

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文化与科技交融,胡里山炮台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属于中国的故事。

0 阅读:1

厦门所见所闻

简介:游弋字里行间,尽数人间百味。专注厦门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