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的吴先生碰上一件糟心事。一天早上,他准备出门时,发现自己的豪车车身满是脚印,还有划痕,引擎盖有些变形,赶紧调取监控查看。
这一看不打紧,可把吴先生心疼坏了,监控画面显示,两个七八岁的熊孩子把豪车当成了滑梯,爬上爬下,随便踩踏。
吴先生这辆车正常价格在四五百万,他买的是二手车,也花了一百多万。吴先生找了两家4S店,都给出了80万的维修报价;后来他找到了一个铝制引擎盖,价格降到了25万。
他找到俩熊孩子的家长,要求对方赔偿25万元。俩孩子家长一听态度横了,不就是一辆车嘛,就要这么多,这不是讹人吗?两人一合计,最多赔2000元,反正没钱,看着办吧。
事情传出来之后,民间舆论呈现这样的风向,熊孩子搞破坏,需要管教,家长责无旁贷。但赔偿也要适可而止,车主狮子大开口,令人不堪承受。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肯定很多人会这样想,自己一辈子都买不了阿斯顿马丁,这样不自觉地就站在了熊孩子这一边,同情心战胜了客观性,就会认为车主讹人。
甚至还有人说去印度订个零配件过来,自己再装上,花个一万多也能用。这种玩笑话显得太轻浮,透着一股阴损的心理成分。
还有些人认为,车主吴先生的赔偿要求可能并不过分。但仅仅一个车盖的损坏,对吴先生这样的有钱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对熊孩子这样的家庭来说,赔偿数额远远超出了承受范围。
为了不使贫富分化继续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富人对待穷人,应该更宽容,更有善心。不要过于压制弱势群体。
这种观点貌似有理,同样有失偏颇。诚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照顾,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但主要应该体现在国家从社会保障方面做出倾斜和平衡,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不能要求富裕的人无原则地让步和牺牲。
所以,我们同情弱者,谴责为富不仁,却不能让仇富心理遮蔽理性客观的价值判断。也决不能在社会上助长这种“我弱我有理”的歪风邪气,因为这真的没有天理!
那只脚踩的,不赔偿就把腿打折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