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婚哑嫁平凡夫妻,没有浪漫爱情唯有岁月静好,相处多年才知幸福

娱乐报姐 2022-12-12 17:20:49

多年以后才会懂得,岁月静好,才是最浪漫的爱情。

一、一见不钟情

闻一多和高孝贞的婚姻,基础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

作为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闻一多而言,包办婚姻在他眼中仿佛十恶不赦的大罪,他要逃避,他渴望爱情,便拼了命地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惜,在经济不独立的状况下,哪怕考上了再好的大学,依然无法逃避这场婚事。

高孝贞出身官宦世家,门当户对,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在当时算得上是亲戚关系。两人不是没有见过面,只是双方都不怎么来电。

高孝贞这边倒没什么,婚姻听从父母安排早已深入她的骨髓,因而也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痛苦。可是闻一多,却在无数次反抗失败以后,痛苦迈入这场婚姻。

临近毕业,闻一多再也无法用学业拖延,最终还是回到家里,和高孝贞完成了婚礼。那时,他面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痛苦万分,以绝情冷漠相抗议。

结婚以后,他一天到晚都在房间里看书,甚至在婚礼上都是如此,只是终究,消级的态度无法阻拦父母的热情,半推半就之下,他完成了婚礼,却也不顾婚礼对女方而言是何种存在,处处冷脸,没有丝毫同情。

因为不爱,所以连半点同情都没有。

二、婚后遇真爱

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包括一个人曾经坚定不移信任的东西。

曾经,闻一多认为,婚姻中没有爱情,便如同坟墓一般让人绝望。但他终究还是无法逃避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在外求学,他开始写信告诉父母,让他们要求高孝贞读书写字。

这个大字不识一个女子,在婚后丈夫的责任心之下,开启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形态。

后来,他开始主动给高孝贞写信,并且鼓励她一定要学习,甚至在美国期间,他还专门写了情书,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或许,在冷静以后,闻一多明白这个自己的枕边人,同样是一位受害者。哪怕未来他们无法拥有爱情,能给捞出一个受迫害的人,也算是好事。

后来,高孝贞生下了闻一多的女儿,那种藏匿在内心深处的父爱,也让闻一多对这个妻子充满了情谊。

求学归来,闻一多将妻子和女儿都接到了北平,过上了没有父母长辈干涉的小日子。也是在这个时期,高孝贞感受到了自由的魅力。没有封建礼教需要遵守,她是自己家庭的女主人,至于男主人,则常常带着她读书看诗,好不自在。

那时,岁月静好,幸福仿佛无处不在。

三、颠沛流离,艰难度日

好日子总是不会持续太久,闻一多的工作繁忙,那时医疗环境也不好,他的长女在他外出工作之际患病身亡,高孝贞几乎崩溃,却还是想着瞒着在外工作的他,直到闻一多回来前夕,她才写信告知这件事。

回家后的闻一多,看着女儿昔日的物件,百感交集,却也无可奈何。

此后山河动荡,他与妻子再次分隔两地。战乱之下,通信异常艰难,可即便如此,闻一多和妻子,也能通过一封封艰难抵达的信件,述说内心最纯粹的思念。

那时,高孝贞渴望闻一多能给留在自己身边,可闻一多却心系西南联大的学生们,毅然决然舍小家为大家。好在,1938年,两人在昆明重新相聚。

那时日子难过,常常一大家子只能靠吃白菜帮子为身,但因为彼此共患难,两人的感情反而突飞猛进,有了新的发展。

诗人是不能缺少爱的,可爱也有很多种表达方式。闻一多此后告诉学生们,细水长流也能拥有美好爱情,这是当年他步入婚姻时所不可想象的。

后来,闻一多在自己家门口被刺杀,高孝贞目睹场景,崩溃大哭。但在闻一多牺牲以后,她忽然明白丈夫为国为民的心,然后继承丈夫遗愿,继续为组织奋斗。

或许,生命到了最后,他们两人都已经够明白,岁月静好,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只恨当初太年轻,信了岁月静好唾手可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