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宇宙哲学家言:21世纪是人类思维复苏的时代,也是人类最有科学建树的时代。
水木认为,21世纪还是人类探索科学宇宙最热闹的时代——百家争鸣,群星璀璨。21世纪探索科学宇宙的人数,必然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鼎盛的时期。或许,正如哲学家所言,这一世纪,人类的思维意识正在复苏。
正如水木的名字蕴意: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探索科学宇宙」。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宇宙探索之旅吧。
众所周知,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每一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和自转运动。这两种运动,是我们最熟悉的运动,也是行星运动的最基本常识。而对于天文爱好者,必然还会注意到第三种运动——行星的进动。比如我们的地球,其“进动”在天文物理学上指的是:地轴绕黄轴(黄轴可理解为:穿过地球轨道面中心并垂直于地球轨道面的一条直线)的圆锥形运动。经计算,地轴进动周期(即地轴在宇宙空间画出一个完整的圆锥面所需的时间)约为25800年。
以上三种运动,便是我们(包括大多数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等)所了解的行星最明显的运行状态。那么,是否思考过:行星可能并不只有这三种类型的运动,可能还有第四种、第五种运动,而且不是微观上的微小运动,同样是宏观上的明显运动,只是相对周期像地球岁差一样漫长,或者时间更长。
行星的第四类运动:南北极翻转运动。
南北极翻转运动,指的是行星的南极逐渐向北极翻转,北极逐渐向南极翻转,直至最终南北极完全互换的一种缓慢运动。这种南北互置的运动一旦完成,相对应的太阳“东升西落”,就会变为“西升东落”。天文研究者指出,太阳系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已经在本周期内完成了这样的南北翻转运动,并已经开始进入了下一周期的翻转运动。而地球也正在完成翻转运动的最后阶段,一旦完全完成,我们可能会从“太阳东升西落”,看到“太阳西升东落”的奇怪景观。
思考佐证:我们都听说过地球南北磁极的翻转,每一次南北磁极的翻转都会给地球带来惊天动地的大变样,是否与地球的这第四种“南北极翻转运动”相关呢?恐龙的消失真的是小行星的杰作吗?史前大洪水大冰川时代,会不会与地球的这第四种运动有关呢?
行星的第五类运动:闭合螺旋圈运动。
行星的第五类运动——闭合螺旋圈运动,其实已经被有的天文研究者发现了。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在旋转。我们先不管银河系又会绕着什么做公转,只到太阳系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为止,来画出地球的运行轨迹,会是什么样的估计呢?
没错,答案就是:闭合的螺旋圈(可看图解)。因为地球本身前四种运动的影响,“闭合螺旋圈”轨迹并不是规则的椭圆螺旋圈,而是“不规则的闭合螺旋圈”形状。为了方便表示,我们此处权且就图解为“椭圆形闭合螺旋圈”,目的不在于绝对严格地研究地球的运行轨迹,而是接下来对地球运动的整体探讨。
综上所述,对于太阳系行星来说,一般至少存在这五种运动:自转、公转、进动、南北极翻转运动、闭合螺旋圈运动。这五种运动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常理上看,我们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计量时间的。地球进动一周需要大约25800年,地球南北极翻转一周大约是26000年,两个数字很接近,都约为26000年。可见,26000时间数对地球的重要性。
考古天文学家以及生命起源学家,曾对地球不同时段的历史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几乎每26000年地球都会发生一次惊天大变样:比如,地球某段时期突然会出现大爆炸式的生命种类,仿如从天降似的,用进化论根本无法解释得通。又于某个阶段,会出现地球生命整体智慧的直线上升,与进化论同样背道而驰。或于某个阶段,地球生命种类突然进化,时间之短完全与进化论相违背。
考古学家分析推测,地球每到一定时期出现的大变化,可能与地球的进动和南北极翻转运动有关。如果将地球从偏离本貌到恢复本貌(指相对位置而言)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那么可以命名为:正位,正偏位,中间态,反偏位,反位,反偏位,中间态,正偏位,回归到正偏位。根据地球随着环绕银河系中心运转的太阳系而做的第五类运动——闭合螺旋圈运动——不难推测,地球在每26000年所经历的八个阶段必然不相同,因为地球相对太阳系中心以及银河系中心的位置在不停地变化。而地球旋转轴与太阳系旋转轴以及银河系中心旋转轴之间,如果形成一条直线的话,是否有可能银河系中心就是能量供给的本源所在。科学家认为银河系中心是黑洞,而黑洞被最新天文研究者推测就是宇宙的“窟窿洞”,那么所有星球运转的能量供给是否就是来自于中心黑洞——即宇宙之外呢?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思考:当地球旋转轴与太阳系旋转轴越与银河系中心旋转轴相平行,从银河系中心获取的能量就会越多,地球获取的能量越多,地球就会呈现生机盎然、生命繁荣的景象。反之,则相反。而从“正位→正偏位→中间态→反偏位→反位→反偏位→中间态→正偏位→正位”八个阶段的循环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正极性,中性态和负极性。正极性包括一个“正位”和两个“正偏位”,负极性包括一个“负位”和两个“反偏位”,中性态包括两个“中间态”。当地球呈现繁荣生机盎然、生命繁荣的景象时,处于“正极性”,反之则处于“负极性”,而“中性态”地球表现为平淡。
综上分析,正如前面所言:恐龙的消失真的是小行星的杰作吗?史前大洪水大冰川时代,会不会与地球的处于“负极性”有关呢?同样,我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21世纪是人类思维复苏的时代”,那么,根据以上分析,是否说明我们的地球正在向“正极性”翻转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