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人苦战10年,铲平1250座山头,“人工天河”红旗渠到底多难修

袁袁和平鸽 2025-01-03 10:03:59

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上,7万开山者,历时十年,仅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绝壁穿石,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修建了一条全长70.6公里的“人工天河”。

若是把这些土石方筑成一条3米高的墙,那可以是连接广州和哈尔滨的“万里长城”。为了这项工程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这项工程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红旗渠为何是非修不可?它到底又有多难修,让民众付出这么多?

红旗渠的故事要从其修建的地方林县开山说起。林县就是那个曾干旱到5次出现“人吃人”的林县。那林县为何如此干旱呢?

“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这首传唱在林县的民谣刻画了林县缺水的缘由。

被太行山四面合围的林县,西侧是高耸的崖壁,东侧是散乱的丘陵,中间仅有的一块盆地,还是自西而东倾斜,根本无法蓄积雨水。再者林县境内漏斗般的石灰岩遍地分布,很难形成隔水层,地下水资源也是相当匮乏。

在看盆地的南北两端虽有数条河流,但都是季节河,冬春两季时常干涸断流,且因河床坡度大,河水流径极为短促。到了汛期,盆地倾斜的地表会让降落的雨水迅速汇集成山洪,淹没良田,冲毁房屋,洪水过后,除了水土流失,什么都没有。

简单来说,林县的自然环境导致该地水资源极度匮乏。因为缺水,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两桶水,在家人埋怨下直接上吊自杀了。新上任的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到农家讨一口水喝都让人为难。为了喝到水,不少人逃荒到了河北山西等地,但留下的人依然在为水煎熬。

1959年,林县再次遭遇特大干旱,仅有的4条河流全部干涸。为了解决供水问题,彻底改变林县常遭干旱的现状,避免“人吃人”现象再次上演。

林县人民想到了修渠引水。他们把目标定在了70公里外的浊漳河,开始上演着“人定天胜“的奇迹。

一开始,林县人民低估了挖渠引水工程的难度,认为7万人,每人每天挖1米,3个月后就能通水了。然而开工没多久,林县人民就发现了建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开挖的时候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农田颗粒无收,吃都成为了问题,哪有力气和心思来挖渠。

虽说有7万人参加,但真正到场的却没有几个。当时国家又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只有300万的储备金,提供不了额外的资助。挖渠虽然说是体力活,但也需要技术支持,那时林县的水利专家只有28人,学历最高的也只是中专。

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林县人民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漫山乱放炸药,有的火药控制不到位,炸坏了渠底,有的还挖错了渠道。所以1960年2月开始动工的红旗渠,在9个月后就因为各种问题停工了。

急需用水的林县人民哪能等得起,况且一旦工程停下来了,那再重启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于是林县人民就自行组成了一支300人的先头部队,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要和太行山脉抖一抖,搏一搏这场“持久战”。

他们睡山洞,吃野菜,硬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在垂直的山壁上凿出来了一条长达600米的隧道。这时的县领导才相信林县人民真的有开山劈地的能力,于是这个工程才得以继续。现状再难不仅没吓住林县人民,反而激起了林县人民的斗志。

为了尽早通水,越来越多的林县人民学着先头部队那般直接睡到了渠道旁边,以地为席,以天为被,缺少食物就吃山上的野菜,野蘑菇;因为山地陡峭,大型设备根本无法进山工作,他们只能一铲,一锤的凿。

缺少凿渠所用的石灰、炸药、水泥等材料,林县人民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买窑洞烧石灰,一天可产400公斤;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自己办厂,自产自销;要办水泥厂,就翻山越岭90公里请有技术的人员来指导,产出了水泥5170吨。

缺少勘测工具,林县人们就用传统的笨办法。红旗渠的源头比下游高出14.7米,但是未来走着仅仅14.7米,林县人民需要在山上盘旋70公里。每8000米的高度,高度下降不能超过1米,但又必须能持续饮水,这种坡度比例测量不正确,那么整个工程就白费了。

林县人民用自制的水平仪“水鸭子”,来进行反复测量,经过无数次的修正,效果达到了和现在仪器一样的要求。可想而知,林县人民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能让这条大渠至今还没有断流。

从1960年到1969年底,在这将近十年的春秋里,林县人民凭借自己的双手和牺牲,终于换来了红旗渠最终的竣工。在这其中,一共有8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纪最大是60岁的老者,而年纪最小的仅仅只有17岁。

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经历母亲和妻子离世的双重打击,仍坚持在一线工作。1960年,在隧道内视察时被巨石砸中,享年27岁。

红旗渠蕴含着几万人的汗水和血液,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条饮水的渠道,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是一串中华文化的符号。

1998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是这样在《人民日报》上对“红旗渠精神”进行概括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虽然,那群可爱的林县人民没有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但遇见他们是我们的幸运!

0 阅读:18

袁袁和平鸽

简介:袁袁和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