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试射洲际导弹已十多天,美媒体仍辗转反侧:拦截弹恐怕不够了

近现代史源 2024-10-14 06:16:58

我国试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是在上月的25日,明明已过去了十多天时间,但众多西方媒体十分忌惮,似乎仍沉浸在这一重大事件的余波中,难以自拔。近几日诸如路透社、《金融时报》及《华盛顿邮报》等一系列西方主流媒体,还在探讨我国的洲际导弹。

路透社引用了美国军方给出的数据,指出截至2021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进行了大约135次弹道导弹试射,但绝大多数实验,均在中国西北部的戈壁滩上完成。然而路透社接下来的言论却颇令人咋舌。他们暗示,由于解放军多年未在“更接近实战的轨迹”上实施全射程导弹测试,中国弹道导弹及其弹头的精确度、可靠性,在西方世界遭受了质疑。

这一观点,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普遍看法。例如去年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就曾将解放军的核弹头数量估算为500枚,但其中仅有24枚处于战备状态,其余大部分则处于弹头与导弹分离存放的状态,若要使用需要先进行配套安装工作。

美国核战争理论中有一个观点,认为在核战争爆发时,未部署的核武器会首当其冲被敌方摧毁。基于这一理论,再加上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弹道导弹测试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五角大楼因此对我国导弹袭击的拦截能力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美军卫星紧盯中国西北的几个内陆省份,就能对解放军的导弹进行精确预警,大大减弱我国核武器的威胁。

这一点也在美军早前的某些报道中,也得到了印证。美军在其西海岸部署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包括位于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和加州范登堡基地的设施,配备的拦截弹总数仅为64枚,这意味着每枚来袭导弹,可能仅面临2枚拦截弹的防御。

五角大楼对我国导弹及核弹头数量的乐观估计,也影响了西方智库的分析。例如,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就曾对我国洲际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进行过不切实际的推测,其分析与结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今年8月,美国国安委员会主任普拉内·瓦迪还曾宣称,拜登已批准了一项高度保密的核战略,旨在同时向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展示美国的“威慑力”。

但是上月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那枚洲际导弹,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美国的脸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路透社报道,尽管中国事先已向美国通报了洲际导弹发射计划,可导弹的型号和发射地点却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枚洲际导弹是从千里之外,秘密运往国土南端的海南发射阵地,这一举动充分证明了中国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所谓紧盯西北省份,真的有用么?答案无需赘言了。

这并非臆测。美国的初步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国试射导弹后,美国媒体普遍猜测其为东风-41导弹,但解放军随后发布的照片,却迅速打破了这些猜测——这从侧面反映出,五角大楼在早些时候并未向媒体透露任何相关信息,这一举动背后的意图耐人寻味。

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更为有趣。尽管我国已发布了导弹发射的现场照片,但该报仍对导弹型号表示怀疑。他们援引消息人士的观点称,解放军此次试射的导弹,可能携带了分导式多弹头。而根据此前分析,东风-31AG并不具备这一能力。美媒据此猜测,我国可能发射了某种更先进或新型号的导弹。更可怕的是,我国洲际导弹拥有末端变轨技术,美方甚至未能及时确定上月试射的最终落点,那还谈何有效防御?

如果美媒的上述推测属实,那么五角大楼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东风-31AG可能已经具备了携带多枚弹头,飞行1.2万公里的能力,无疑更具威胁。那么美军现有的拦截弹数量,是否还足够应对这一威胁呢?更不要说火箭军还拥有“东风家族”的其他先进型号,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