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逃?揭秘中国航母在巴士海峡被封锁的致命困境!

初相见 2023-10-02 02:55:08

中国周边的海洋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同其他海军大国相比,中国海军的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美国周边无强国,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直通两大洋。印度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印度洋,很难被封锁。

但中国东部海域岛屿林立,美国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岛屿,构筑了几条围堵中国的“岛弧链”。“岛弧链”之间的狭窄海上通道,就是美国封锁中国海军的“战略要点”。

这其中,又以巴士海峡为重中之重。美国在此防守严密,意欲将中国的航母封死在这里。那么,中国真的就无路可逃了么?

一、巴士海峡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海峡是由海水通过地峡的裂缝经长期侵蚀,或海水淹没下沉的陆地低凹处而形成的海上通道。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重要的海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国际上被称为“海上走廊”和“黄金水道”。

中国台湾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海峡,即“吕宋海峡”,是沟通中国南海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这一重要的海峡,又被菲律宾八示戈岛、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等若干岛屿分为了三部分:台湾南部兰屿岛与巴坦群岛之间的海峡,被称为巴士海峡;

巴坦群岛与巴布延群岛之间的,被称为巴林塘海峡;这三者当中,又以巴士海峡最宽、最深。因此,这个三个海峡又被统称为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的平均宽度为185公里,水深一般在2000米到5000米之间,最深处有5126米。

巴士海峡底部地形起伏甚大,主要为华南大陆架向东部方向的延伸,又有兰屿海脊、台东海槽、花东海脊和马尼拉海沟,由东向西南北向平行分布,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米之间。

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安全方面,巴士海峡对于东亚国家都极其重要。

从经济角度看,巴士海峡是日本、韩国等国家石油和战略物资航线的咽喉要道。

在安全层面,巴士海峡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其远东地区南北航线的关键通道。另外,海面宽、水深大、地形复杂的特点,使巴士海峡成为了极佳的优良潜艇伏击作战区。

再从气候条件看,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季风性、高频率的强风大浪,使得该地区的水下潜艇更便于隐藏,在与水上的舰艇与飞机之间的博弈对抗中,占据了相对优势地位。

比如,投放声呐浮标是现代军事中舰艇和飞机搜寻潜艇的重要手段。

较强的表面海水流速,能够将空投入水声呐浮标移位带走,或者将其破坏,使之无法对潜艇进行有效的定位和探测。

另外,巴士海峡附近海域还是全球海底电缆建设的重点地区,关乎东亚各国国际通讯安全畅通的海底光缆,几乎都从此经过。

在信息化时代,一旦这些光缆被控制或者破坏,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系列的巨大地理位置优势,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将巴士海峡视为围堵中国海军的战略要地。

二、美国利用巴士海峡围堵和遏制中国海军的发展

美国进入中国南海,大致有两条重要的通道。一条是菲律宾群岛之间的一些狭窄通道,另一条就是巴士海峡。

相比之下,巴士海峡更为便捷,是美军航母等大型船只进入南海的首选。

比如,2023年3月,美国海军的“米利厄斯”号舰艇就是从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另外,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巴士海峡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台湾地区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曾提:解放军想要打下台湾,必须第一时间占领巴士海峡,才能有效地封锁台湾。

一旦台海危机爆发,中国的战略核潜艇从海南岛的军事基地出发,必须经由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威慑力。

换言之,化解了“巴士海峡危机”就相当于突破了“第一岛弧链”。

解放军的飞机、舰艇经常在靠近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巡视,就是防范于未然。

美国想要在巴士海峡地区遏住中国海军的“咽喉”,离不开菲律宾的密切配合。

早在2014年,美国就和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签署了“加强国防合作协议”(简称为“EDCA”)。

这份协议允许美国军队进入靠近巴士海峡的三个军事基地,并允许美军在此存储军事防御物资。

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之后,菲律宾摒弃了挑衅中国的政策,采取了较为务实理性的对华战略。

但随着小马科斯政府的上台,菲律宾已经逐渐抛弃了杜特尔特政府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转而全面投向了美国,重新加强了美菲军事合作。

美国也是极力拉拢菲律宾,给了菲律宾数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承诺帮助菲律宾建造民用核电站。

从2022年下半年起,美菲两国就开始了在巴士海峡附近的海上巡逻合作,以此作为两国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的“敲门砖”。

2022年11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去往泰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之余,专门去菲律宾会晤了马科斯大谈“美菲安全合作”。

他还在菲律宾军方的陪同之下,登上了距离中国南海最近的,被誉为“菲律宾进入南海的前沿阵地”的上巴拉望岛,大谈所谓的“中国南海威胁论”,呼吁美菲两国加强军事合作,阻止中国海军通过巴士海峡“染指”西太平洋。

在会谈中,美国正式向菲律宾提出要强化美菲军事同盟,共同应对中国对巴士海峡的“威胁”。

一位美国官员声称,“其实早在哈里斯副总统和小马科斯总统会面之前,两国军方就已经在共建军事基地的地点方面达成了共识”。

经过激烈的谈判和讨价还价,美国同意继续增加对菲律宾的安全和经济援助,菲律宾则同意美国增加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

双方商定的大致地点,就在菲律宾吕宋岛最北面的巴坦群岛、卡佳延省巴布延群岛,这里毗邻中国台湾,靠近巴士海峡,一旦军事基地建成,能够对中国南海造成巨大的威胁。

按照美国的设想,一旦爆发中美冲突,美国军队将使用“分布式杀伤链”战术,使用“C—130”战斗机或者“鱼鹰”军事运输机,搭载“海马斯”火箭炮,采用“跳岛战术”对进出巴士海峡的中国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艇进行攻击。

如今,这些军事基地还在选址考察阶段,但美国已经在关岛附近海域开始了以“海马斯”火箭炮、游击跳岛战术模拟攻击中国海军的训练。

一旦美国的这些军事基地建成,的确会对中国航母进入西太平洋作战,造成巨大困扰。

在没有一个外部军事基地配合支援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在出入巴士海峡时,将独立应对美国的多面夹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美国不仅在菲律宾拥有多个军事基地,还可以和澳大利亚、日本,甚至关岛的军事基地相互配合围堵中国,优势十分明显。

那么,这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中国海军已经在巴士海峡陷入了“绝境”,无路可逃了?

三、巴士海峡绝非“无路可逃”,中国有能力破局制胜

在现有的国际体系格局之下,中美之间长期激烈博弈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所谓的“地区霸权”,但中国海军想要走向深蓝,就必须突破“巴士海峡困境”,斩断美国的“岛弧链”。

美国现阶段在海上围堵中国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海外军事基地和航母战斗群。

对此,中国都有着成熟的反制技术,我们的一系列进攻性武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拥有强大的火箭军,可以直接威慑美国的东亚军事基地。

相比于陆基反舰导弹,火箭军打击能力更强,也更加机动灵活,可以覆盖巴士海峡及其附近的广阔海域。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基地,大大小小约有300多个,都处于火箭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瞄准威慑之下。

先进的武器配合先进的作战战术,一旦爆发冲突,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这些军事基地迅速瘫痪。

尤其是巴士海峡附近的几个基地,极有可能遭到我军的两栖登陆打击。

在具体战术方面,火箭军并不需要将这些军事基地彻底抹平,只需要将其储藏设施打掉,扰乱其后勤保障体系。

美国的航母舰队再先进,舰载机无油可用,军队人员没有物资供应,劳师远征的美军必然不战自溃。

其次,中国的反舰导弹和超高音速武器,是美国航母的“噩梦”。

即便美国在东亚盟国的配合之下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我们的反舰导弹和超高音速武器,依然能对美国航母造成致命威胁。

“东风-21D”、“东风-26”等划时代的反舰导弹的单枚高爆威力高达1万吨。

只需要3到5枚反舰导弹同时发射,任何先进的舰艇都会成为大洋上的“铁棺材”。除了这两款反舰导弹,超高音速武器更是我们独有的“撒手锏”。

解放军配备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有空射型和舰载型两款。

这两款导弹的高爆威力与“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导弹相当,但速度极快,其末段突防速度都达到了10马赫以上,当今世界上任何先进的反导拦截系统,都奈何它不得。

相比之下,美国在超高音速导弹方面努力了多年,却一直没有进展。

无奈之下,其新一代反舰武器放弃了超高音速,战而走向了“隐身+亚音速”的道路。

但在中国先进的雷达探测能力面前,其“隐身技术”导弹也起不到多少作用。这也是少有的,中国能够在技术上完全压制美国的军事科技。

另外,即便发生了全面对抗,中国的海军舰艇吨位数已经超过了200万吨,美国即便亲尽全力,能够投入到东亚的舰艇总吨位也超不过100万吨。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美军的巴士海峡军事基地,固然能够给中国造成困扰,但让中国“无路可逃”,未免过于夸张。

0 阅读:15

初相见

简介:下雨天了怎么办我好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