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谍战录:在真实历史里,有一个日本特务机构,被我党渗透成了筛子

影视小七说 2023-04-21 22:00:36

由靳东、王丽坤、张志坚、奇道、啜妮、王志文、王梓权等人主演的《无间》,播出了大结局。

忽略逻辑和细节不谈,《无间》应该是反转最多的谍战剧了,剧中大多数的主要人物都有几重身份,以前我们看的民国谍战剧,大多数是日本特务机构、地下党、军统中统、76号这几方斗智斗勇,而《无间》加入了“满清贵族遗老组织”,也算是一种创新了。

说到日本特务机构,谍战剧出现最多的应该是“特高课”、“梅机关”,偶尔也会出现“兰机关”、“竹机关”、“菊机关”……

但在真实历史里,还有一些日本特务机构,因为很少在谍战剧里出现,所以现在年轻一辈可能不是那么熟悉,比如“青木公馆”、“岩井公馆”、“井上公馆”、“六条公馆”、“儿玉机关”等等。

这其中,有一个日本特务机构,几乎被我党渗透成了筛子。

哪一个呢?

“岩井公馆”。

说到“岩井公馆”,自然要说到“岩井公馆”的总负责人,岩井英一。

岩井英一,1899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1918年就读于专业研究“中国学”的高等间谍学府“东亚同文书院”,1921年6月毕业,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1921年8月,岩井英一担任外务通译生(类似于现在外交部门的翻译),派驻重庆领事馆,之后又辗转派驻汕头、长沙、上海、成都等领事馆。

1938年2月,岩井英一升任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这个时期,“七七事变”过去不到一年,日本差不多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好地侵略中国,日本高层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搜集分析”重庆政府情报的特务机关,有强烈政治野心的岩井英一看到了机会。

1938年4月,在岩井英一的运作之下,日本外务省成立了“特别调查所”,顺理成章的,岩井英一成为了这个“特别调查所”的总负责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特别调查所”由岩井英一负责,所以又被称为“岩井公馆”。

“岩井公馆”成立后不久,日本高层有了一个重大决策。

“诱降汪精卫”。

“岩井公馆”的工作重心也转到了“搜集分析”汪精卫及亲信党羽的情报上,期间,日汪双方各派代表进行谈判。

1938年10月,岩井英一在香港总领事馆里兼职,为策应汪精卫出逃做前期情报准备。

1939年初,汪精卫通敌叛国,日本准备扶持建立汪伪傀儡政府,但也担心汪精卫势力过大不听指挥,为此,日本军部一边准备设立特务机构“梅机关”,控制监视汪伪政府,一边采用“分而治之”策略,希望能够扶持另外一个势力,跟汪精卫抗衡。

岩井英一再次看到了机会。

“特别调查所”刚成立时,岩井英一就招揽过他的一位“值得依赖的好朋友”。

谁呢?

袁殊。

袁殊何许人也?

在民国谍战史上,袁殊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身兼“日本、军统、中统、青帮、地下党”五重间谍,曾经提供过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为二战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东方的佐尔格”。

鉴于篇幅的关系,咱们今天就不聊袁殊的详细生平及为军统中统地下党具体做了哪些贡献(估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聊一聊袁殊跟岩井英一的往来关系。

袁殊,原名袁学易,出生于1911年,1929年,袁殊认识了表嫂董曼尼的同学、富商之女马景星,并靠马景星的资助,与其一起留学至日本,袁殊就读于东京大学东亚学院新闻专业,在校期间,不仅学会了日语,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在日本,袁殊与同学合影(后排右一为袁殊)

后来,袁殊回国,先加入了地下党,又在地下党的指示下,借用表哥贾伯涛(黄埔军校一期生,人脉充沛)的关系,进入了中统。

1932年,为了搜集日本的情报,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袁殊,被组织安排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专门跑涉日新闻,由此认识了岩井英一,两人相谈甚欢,岩井英一很欣赏长袖善舞的袁殊,发展袁殊成为日本情报人员,并且每月给他发放“200元”战略情报费,同时,通过岩井英一的关系,袁殊不断地将日本人的情报送给地下党及中统。

此后经年,袁殊慢慢变成了“日本、军统、中统、青帮、地下党”五重间谍,但和岩井英一一直有联系,双方交换了不少情报,而岩井英一也知道袁殊的身份有异,但一直认为袁殊是一个类似于“情报贩子”的存在。

1937年,上海沦陷,袁殊奉军统的命令,留守上海,期间针对日军,也搞过不少破坏,传递了不少情报。

“岩井公馆”成立后,岩井英一立即就将袁殊招揽为“岩井公馆”的情报员,并为“岩井公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过深层次的交谈。

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袁殊曾经给岩井英一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所以,当知道日本要扶持跟汪精卫抗衡的势力时,袁殊迎合岩井英一,提出了“兴亚建国运动”的构想。

岩井英一如获至宝,早前,岩井英一就因为事务繁杂,没有办法事必躬亲,导致“岩井公馆”的工作进展缓慢,在跟袁殊谈过了之后,他突然有了让袁殊当他的助手,帮他管理“岩井公馆”具体事务的想法。

但是,虽然跟袁殊谈得来,但很明显,袁殊的身份,是得不到岩井英一全盘信任的。

就在岩井英一左思右想考虑来考虑去的时候,事情竟然有了转机。

原来,汪精卫叛逃之后,军统派出了大量的杀手刺杀,但都功败垂成,后来为了应对军统的刺杀,还建立了一个“76号”,军统无奈,转而命令袁殊暗杀“76号负责人李士群”,却因为上海站站长王天木的出卖,被捕入狱。

被捕后,袁殊利用“岩井公馆”与“梅机关”的矛盾,暗中向岩井英一求救,岩井英一正想拉拢袁殊呢,这下“瞌睡碰上枕头”,立即到76号,表面上将袁殊移交至“岩井公馆”审查,实际上好酒好肉招待,且透露了请他帮助主持“岩井公馆”的想法。

经过组织同意,袁殊表示愿意成为岩井英一的助手,狡猾的岩井英一,为了切断袁殊的退路,希望袁殊公开发表亲日宣言,请示过组织后,袁殊化名严军光,将之前两人交谈时的构想,详细写成了《兴亚建国论》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顺利取得了岩井英一的信任。

放下戒心的岩井英一,让袁殊全权负责“岩井公馆”的内外事务,并且扶持袁殊组建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对于袁殊招募的人手,也全盘采纳。

而袁殊也趁机将地下党人员安插在“岩井公馆”的各个重要职位上。

“岩井公馆”的工作,可概括为“政治、情报、文化、武装”四个方面:

首先:袁殊让翁丛六(资深地下党,桂林《救亡日报》经理)负责“岩井公馆”的人事和经理部门,于是,翁丛六大肆将地下党人员安插进“岩井公馆”,并且每月拨出一笔钱送交组织,成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

其次,关于政治,这一块以“兴亚建国运动”为主,袁殊高唱“亲善”、“共存共荣”的调门,下设文化、劳动、青年、特种等多个委员会,开展多次组织活动,宣传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搞得浩浩荡荡,一度让周佛海大为忌惮。

第三,关于情报,袁殊安排彭克平(资深地下党,《救亡日报》电台台长)掌管电台,方便掩护地下党的秘密电台,于是,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地下党抄收日本人、重庆的情报,发送给延安,如果有重要情报,也会用秘密电台在深夜悄悄发送给延安,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停止情报发送。

为了取信于日本人,袁殊会将自己和手下搜集到的各种情报,仔细筛选后,真真假假提供给岩井英一,地下党也特意在上海布置一些假的联络站,让“岩井公馆”破获,捞取功劳。

第四,关于文化,袁殊安排恽逸群(资深地下党,知名记者)担任“上海编译社”社长,他率领手下,不仅翻译了多种著译稿件,还成立了“自修大学”,为社会失学青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第五,关于军事,在地下党的策划下,袁殊声称策反了陈孚木(国军资深将领,曾参与反蒋某人运动,其实是由何香凝见证,地下党安排进入汪伪政府内部卧底的),之后从狱中成功营救了多名地下党员,后来,更是建立了一个安全的特殊通道,如果有地下党面临暴露的危险,袁殊、陈孚木等人就会派人将他们平安送到延安,时间长了,这条通道成为了地下党情报人员转移的重要通道。

就这样,袁殊等地下党虽然顶着“汉奸”的骂名,但却把“岩井公馆”渗透成了筛子,难怪有人评价说“岩井公馆”实际上是地下党设在日占区的代表办事处呢。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更多影视剧背后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影视小七说”哦,也可以点赞、分享。

谢谢啦。

22 阅读:7002
评论列表
  • 2023-04-23 14:04

    袁的道行太深,也许岩井的第一个判断是对的

  • 2023-04-23 11:53

    加入满清遗老遗少算屁创新,好多年前一部谍战剧就有了,还有美国人,[得瑟]

  • 2023-04-24 13:49

    那段日本留学回国,然后被安排新闻记者,200元活动费,立刻就想到了隐形守护者里的胡蜂了。

    影视小七说 回复:
    《隐形守护者》里的肖途,原型也是袁殊。
  • 2023-04-25 00:20

    听说伪装者里面的明楼原形 就是袁殊

    影视小七说 回复:
    是的。

影视小七说

简介:原创影视自媒体,推荐好演员良心剧,吐槽烂演技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