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经典一战:铁原阻击战,志愿军给美军办了一场中国式葬礼

平凡呱呱乐 2025-04-11 13:46:24

现在朝鲜有个挺有名的地方,大家叫它“雪糕岭”。为啥会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呢?说起来跟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争有关。那时候,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头,硬生生挨了美军好几百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结果呢,山头被打矮了好几寸,满山的土都被炸成了细粉,从远处一看,就像雪糕在高温下慢慢化开一样。

这是一场在朝鲜战争中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战役,它就是铁原阻击战。

对上那装备精良的9万美军,还有707架战斗机,外加数不清的炮弹狂轰滥炸,咱们志愿军63军的2.2万勇士,硬是在铁原那块地儿上挺了13天。他们誓死守卫,让“联合国军”想再来个“仁川登陆”那一套,切断咱们后勤线的美梦落了空。这些英雄,他们的身躯长眠于青山,但精神永存。

因为美国第8集团军指挥官范弗里特采取了不惜代价的猛烈炮火攻击策略,短短9天里就用掉了36万发炮弹。这场战斗还因此出现了一个新说法,那就是“范弗里特式炮火密度”。

说说铁原阻击战吧,那时候中美两边兵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这场仗到底有多关键呢?

【第五次战役】

朝鲜战争打完后,范弗里特上了美国国家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就问他,打这场仗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最牛的地方是啥?范弗里特笑了笑,挺平静地说:“我干掉了不少人。”

这个表面上挺客气、挺和善的杀手,在朝鲜战争那会儿,一个劲儿地鼓吹,说咱们得躲着志愿军的主力打,得靠美军的强大火力去削弱咱们的战斗力。

1951年5月份,抗美援朝战争打到了第五回合,咱们勇敢的志愿军兄弟们像潮水一样往前冲,一口气往南猛攻了80公里,甚至还跨过了临津江和北汉江,差点儿就把南朝鲜的首都汉城给围住了。

可是,战斗持续的时间一长,咱们军队的战斗力就慢慢下降了,后面的物资供应也跟不上,粮食、草料、子弹都快用完了。彭老总,他是个打过很多仗的老将,为了整体局势着想,不得不放弃眼前的优势,下令让志愿军全体退到三八线去休息整顿,等新的补给到了,再想办法找敌人打仗。

与此同时,狡诈的李奇微也迅速察觉到了我军行动上的新动向,他心里盘算着要模仿“仁川登陆战”的策略,企图阻断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好把孤军深入的三八线以南的我军先头部队一网打尽。两位指挥官各自站在指挥室内,他们的眼神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地图上的同一位置——铁原。

这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刚打赢了好几场大战,每个人都乐呵呵的,觉得自己是胜利归来的大英雄,放松了警惕,压根儿没感觉到危险正在靠近。

范弗里特瞅着志愿军长途走路回营的机会,想了个很巧妙的包抄战术。他派出了坦克、汽车、大炮和飞机一起行动的快速部队,靠着他们跑得快,一下子就绕到了我们军队的后面,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让我们吃了个大亏。

60军的第180师因为指挥出了问题,损失特别大。原本有一万多人的队伍,结果七千六百四十四人要么牺牲了,要么找不着了,最后就剩下四千多人。

有的人挺走运,找到了大队伍,被收编后继续打仗;有的人就比较惨了,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跟美国士兵玩起了捉迷藏,一直到1952年年底,才慢慢回到战场上。

消息一到军营,彭老总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图,就是想不明白,李奇微手头就那么二十来万人,他哪儿来的胆子,敢跟咱们六十万的中朝大军叫板。

由于180师的损失比较大,但其他队伍基本上没咋受伤,根据以前的对战情况,志愿军还是稳稳地抓着战场的控制权。

那么,李奇微如此大动干戈地搞这次穿插保卫战,他到底想干啥呢?

【战前布局】

突然间,彭大将军的眼前一亮,注意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地名——铁原,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这才领悟到李奇微那狡猾的计谋。

铁原这地方,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但它的位置可重要了。往南直通韩国的首都汉城,往北能到朝鲜的首都平壤,这三个地方连起来,就像一个稳固的三角形。这里可是军事家们眼里的宝地,交通要道,绝对得抢到手。对于志愿军来说,铁原更是后勤线上的生命线,不能丢。从北边运过来的那些武器、子弹、粮食、还有增援的部队,都得经过铁原才行。

美军又是出动坦克又是派遣飞机,使足了劲儿要拦住志愿军撤退,但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跟我们硬碰硬,而是想把我们圈在三八线以南,让我们回不去。并且还要切断我们后方的补给线,粮食、弹药啥的都送不上来。只要这么拖上个十天半个月,等到我们志愿军没吃的没弹药了,那就只能放下武器投降了。

发现李奇微的诡计后,彭大将军心里直嘀咕,铁原北边那可是个大平原,别说找个险峻关口一步步防守,连个能藏身的小树林都没有。美军那些飞机大炮一轰过来,守在铁原的志愿军战士们,简直就是摆在案板上的鱼肉,处境危险得很。

不过,彭老总心里头清楚得很,不管前路有多难走,铁原这块地方说啥也不能丢。要不然,之前好不容易拼来的优势可就全白搭了,19兵团的战士们也会落到个没法翻身的地步。

因为战斗范围拉得太广,19兵团的士兵们被撒得到处都是,在周围二十公里的区域里,竟然一下子找不到一支能立刻调用的队伍。眼见李奇微的部队就要追上来了,彭老总急得直跳脚,他连忙一个接一个地联系正在撤退的前线部队,催着他们快点来帮忙守住铁原。

不过美军这家伙狡猾得很,早就把我们的前线部队给牢牢牵制住了,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脱身。就在彭老总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电话里传来了让人振奋的消息,说是在铁原北边五公里远的地方,有一队人马正往这边赶,那正是傅崇碧带着的志愿军63军。

在第五次战役刚开始那会儿,63军是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梯队,负责发起进攻。不过,因为战斗中伤亡不小,老兵们也都很疲惫了,所以彭老总就赶快把他们从前线撤了下来,安排到后方的阵地上去休息整顿,准备接下来的任务。

真没想到,铁原防线的最后指望,竟然会压在这支已经筋疲力尽的队伍身上。

好几个月下来,63军的能打仗的人都快打光了,就算把做饭的和养马的家伙们都算上,顶多也就两万四千来人。可他们得跟美国佬的六个师、一个旅,外加一个团干架,敌人加起来超过九万人呢。

其中四支精英部队由范弗里特亲自指挥,他带着超过1300门大炮、180多辆坦克,还有700多架飞机,这火力对比简直太不公平了。

傅崇碧心知肚明,这场战斗凶险万分,稍有不慎,那两万多名战士可能就得全交代在这儿了。

接到上级命令后,他二话不说,立马带着63军全体士兵奔赴铁原。到了那儿,他又在周边的朔宁和文岩里布置兵力。三个师的防线摆成了“品”字形,宽度有25公里,深度达到20公里,紧紧靠着几条主要的交通道路。

189师守在左翼,187师则在右翼,他们各自把守着一边的阵地。而后方的188师,就像是个待命的救火队,随时准备冲上前线。这三个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配合,就像三个角互相支撑,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他们兵力安排得挺巧妙,前面的人少一些,后面的人多一些,但火力却是前面猛后面弱。这样的布局,就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尽量减少自己人的伤亡。

情况紧急,美军的前锋坦克大军眼看就要逼近,压根没时间筑起防御设施了。

傅崇碧给189师在前线的部队下了死命令,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遮蔽的情况下,靠着14000名战士,硬抗9万美军连续3天的炮轰。

从古至今,战争史上这类任务几乎都被视为天方夜谭。但189师的指挥官蔡长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通过对前面几场战斗的回头看,傅崇碧琢磨出了美军移动的一个大特点,那就是他们每到新地方,总得把周围好几公里的山沟野地都搜一遍,绝对不会让自己的两边和后头留给对手可乘之机。

美军的策略偏向稳重小心,确实确保了万无一失,没给敌人留下任何机会,可这样一来,他们的前进脚步就慢了下来。而且,这种做法也显得他们有点儿墨守成规,瞻前顾后,缺乏冲劲。

说到这事儿,傅崇碧想了个挺妙的法子,叫“分散作战”。他把189师拆成了好几百个小分队,撒在种子山阵地的各个关口,就像撒了满地的钉子,挡在美军前进的路上。这下美军可头疼了,到处都得防,根本应付不过来。

1951年5月27号那天,联合国军的部队一不留神,踏进了种子山那片布满地雷的地方,顿时乱作一团,气急败坏。他们二话不说,开始对189阵地狂轰滥炸,炮火连天,把黑夜照得跟白天似的。就这样,铁原那场激烈的阻击战,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血肉长城、铸就经典】

战斗刚打响没多久,种子山这块小地方,就被足足4500吨的炮弹给猛烈轰炸了。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志愿军见识到了啥是真正的“范弗里特式火力覆盖”。

突然间,风沙狂卷,石头乱飞,山上的大火猛地烧了起来,战场一下子变成了像地狱一样恐怖的地方。没有飞机大炮支援的志愿军,只能躲在洞穴里,硬撑了一整夜。

美军打仗时弹药用得太多,把满山的泥土都给炸得细碎,跟粉末似的,堆在地上老高一层,远远望去,就像是冰激凌化了一地。后来,当地人就给这座山起了个外号,管它叫“冰激凌山”。

范弗里特心里盘算着,美军靠着强大的火力优势,应该能迅速打破志愿军的防线,接着让坦克和步兵一块儿冲上去,趁机一举把我们给解决了。

可他压根儿没想到,铁原前线那些志愿军战士,全都是硬骨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个个都抢着往前冲,宁死也不退缩。

只要有子弹,就开枪射击,子弹用完了,就直接冲上去用刺刀拼杀,或者扔石头攻击。就算是遇到坦克,也绝不退缩,冒着猛烈的炮火,硬往坦克底下塞地雷。

两百个小队伍各自作战,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锁链,紧紧缠住了联合国军的步伐,让他们深陷于一场场小规模近身战的困境里,动弹不得,完全没法继续往前冲。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范弗里特还是没能跨过种子山这道坎儿。原本189师有一万四千人,可现在呢,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连一个完整的团都组不起来了。

189师的战士们拼上了自己的性命,硬是在前线坚守了整整三天,成功完成了任务。他们这样做,给后面的大军赢得了宝贵的撤退和重新布阵的时间。

6月1日,188师接手了189师的位置,来到了前线。这三天,他们借着高台山的好地形,赶紧挖了不少战壕、防炮坑,还布下了防御网。这些工事横七竖八,交错复杂,让美军坦克和其他大型武器难以靠近。

188师的563团里头,8连连长郭恩志那可是个能人,他琢磨出一套叫“三朵金花”的打法。带着8连四十多个兄弟,就靠着这点子人,只牺牲了16个,愣是在两天里把美骑兵1师给挡了回去,他们冲了13回都没成功。这一仗打下来,美军八百多人没了,说这是朝鲜战场上最出彩的一幕,那是一点不夸张。

188师和189师的战斗越打越激烈,简直就像火烧眉毛一样。同时,187师的士兵也被一个接一个地调去支援,就这么短短七天,整个师都快被搬空了,等回过头来一看,剩下的士兵连一个团都凑不齐了。

遇到右翼敌军猛烈的炮火攻击,187师的领头人徐信马上做了决定,既然这儿没法死守,那就干脆冲出去,跟他们干一场。

去年一整年,美军已经多次遭遇过志愿军的夜间突袭,所以他们现在学聪明了,不再依赖铁丝网。夜幕降临后,他们会把坦克排成一圈,就像建起一个铁打的堡垒,坚硬得跟乌龟壳似的。战士们就躲在这个“钢铁壳”里头休息。

真没想到,这一招恰恰合了志愿军的意。等我军的炮弹像雨点般落下,他们立马就成了被困的猎物,逃跑的路子全给封死了。

范弗里特压根没想到,彭大将军那儿还藏着炮火呢,这下他彻底慌了神。就在那会儿,187师的战士们像是憋足了劲儿,一股脑儿地把怒火全撒了出来,他们心里就想着,得给63军,还有那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讨个公道。

突击小队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直奔美军阵地,与此同时,无数炮弹和手榴弹划破天际,在美军营地炸开,绽放出多彩的光芒,那是红黄白交织在一起的火焰,犹如一片猛烈燃烧的怒火,充满了复仇的气息。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从铁原战场飘到范弗里特耳边,他终于坐不住了。心里明白,机会这东西,一眨眼就没了。美军人数上不占优势,这场仗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不妙。要是铁原还拿不下来,他那精心策划的包围战术可就要打水漂了。

现在,中美两边军队就像牙齿交错一样,在铁原南边的三道防线那儿僵住了,谁也没法往前进一步。范弗里特又一次走到地图跟前,心里头迅速地盘算着新的法子。

猛然间,他瞅见地图上有一条不常走的路,87号公路,平时根本没啥人用。但现在看来,这条路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因为它是从南边绕到平原北边的独门秘径。

要是美军坦克能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从87号公路摸到志愿军的后头,那肯定能给我军的后方基地来个狠的,破坏力绝对不小。

范弗里特一看这东西,眼睛都亮了,立马指挥着一队装备精良的快速部队,飞奔向87号部队的位置。他觉得自己这一手玩得挺溜,可没想到,咱们聪明的彭老总,老早就盯上那块地儿了。188师的564团,早就埋伏在那儿,就等着他呢。

美军坦克抵达后,584团迅速行动,把旁边的一个大型水库给炸了。水库的水猛冲下来,把公路都给淹了。结果,那几百个美军就被困在水里,跟鱼虾似的。

连续13天时间,美国军队在那小小的铁原地带,出动了整整20万大军,倾泻了几千吨的炸弹和汽油弹。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头顶上不时有六七百架敌机在飞来飞去,情况十分危急。

可话说回来,志愿军63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美军压根就寸步难行,“范弗里特弹药量”那套说法,到此为止,彻底成了泡影。

6月11号那天,63军的军长总算是接到了彭老总的电话,说后方防线都建好了,铁原那边重要的东西也都搬得差不多了。这样一来,63军的任务就算是漂亮地完成了,他们可以全线撤退啦。

63军原本有两万四千人,但现在,就只剩下两千多人了。为了能让大部队安全撤走,两万两千多名年轻士兵选择了牺牲,他们永远留在了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他们的壮举,让那些骄傲自大的美军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东方精神”。

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忠魂遍布青山,无需战马驮尸归乡,向他们表达最深的敬意!让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烈士!

0 阅读:17

平凡呱呱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