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新电影《水饺皇后》定档4.30,
含腾量为零。
荧幕情侣变商业对手,
成年人的体面是暗戳戳“不撕”。
01
近日,沈腾马丽这对国民级喜剧CP的「解绑」引发热议。
起因是马丽的《水饺皇后》定档,
这部沈腾主攻《飞驰人生2》时,
马丽单扛女主且被誉为“解绑宣言”的电影。


《水饺皇后》改编自“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创业史,
一个因生不出儿子被丈夫抛弃的山东女人,
靠着摆摊买水饺起步,
实现年入60亿的草根翻身故事。

翻身也是马丽所需要的,
自从马丽单飞;
"离开沈腾就扑街"
"离开沈腾就像鱼离开自行车"
这样的话题屡屡出现,
现实也确实不如人意。

2018年《来电狂响》评分5.7;
2021年《阳光劫匪》,评分3.6;
《测谎人》,评分2.8。
2022年的《李茂扮太子》,评分4.2;
即使已经是超200亿票房的女演员,
大家依旧常看到曾经的低分,
因为它就像白粥中的老鼠屎一样醒目。
马丽太需要一部证明自己的剧了。

而《水饺皇后》就是她的最优选,
真人真事改编,
大女主励志逆袭,
强大原始粉丝基础,
(就算没吃过湾仔码头 ,也一定见过湾仔码头的广告)
都为成为爆款奠定基石。

而且还是执导过《中国机长》的刘伟强导演,
和编写过《我不是药神》的韩家女编剧,
双强组合。
就连搭配的演员,
也是惠英红,朱亚文这种演技派。
只要正常发挥,票房口碑双丰收不是难事。

目前公布的素材中,
马丽素颜马尾、冻疮手指、破旧三轮车。
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马丽,
尤其是她那句:
“我有什么抬不起头的,我靠自己本事吃饭。”
是臧健和说的,
也是马丽说的。
希望这次可以华丽转型,
成功“解绑”沈腾。
02
喜剧搭档解绑并非新鲜事,
赵本山与宋丹丹在春晚巅峰期“分手”,
郭德纲与曹云金因利益分道扬镳,
本质皆是艺术追求与商业逻辑的博弈。
沈腾马丽的特殊性在于,
他们用“体面沉默”替代了狗血互撕。
沈腾在《独行月球》片尾特别感谢马丽,
马丽在采访中强调“合作与否只看剧本,
这种成熟恰是市场稀缺的“良性解绑样本”。

也得益于两者不一样的关系,
马丽沈腾,相逢于微时。
他是她的伯乐,
如果不是沈腾邀请马丽加入开心麻花,
马丽还是那个因外貌而抑郁的女孩。

马丽也对的起沈腾的知遇之恩。
科班出身、演技精湛。
二人主演的舞台剧《乌龙山伯爵》,
是唯一一部票房过亿的话剧;

9次央视合体,是全民期待的小品;
沈马cp的电影,更是票房保障。
《夏洛特烦恼》14.47亿,
《独行月球》31.03亿,
《抓娃娃》33.01亿
“沈马组合”用荒诞喜剧包裹人性洞察,
成为观众心中的“快乐代名词”。
如果不是《西虹市首富》换角风波,
他们大概会一直创造组合的新纪录。
但成年人的危机,
总是来得那么突然。

原定女主马丽因资方压力被替换,
沈腾沉默接受;
马丽含泪回应“我以为我演得很好”。
成年人的无奈就深知:人心里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喜剧女演员的生存困境,在于市场和资方的双重偏见”
03
「沈马CP」松绑不是散场,
是各自奔赴新战场;
从“马什么梅”到“女王独自美”,
解绑是成长的价码。

贾玲与张小斐凭《你好,李焕英》封神后,
前者转型导演、后者深耕正剧,
反而打破“CP=票房”的魔咒;
黄渤从“疯狂喜剧”到《涉过愤怒的海》的暗黑演技派,
证明了解绑后的多元价值。
对沈腾和马丽而言,
解绑不是终点,
而是跳出舒适区的起点。
《西虹市首富》后,
沈腾主攻电影《飞驰人生》《独行月球》票房累计破200亿;
在《王牌对王牌》与贾玲组新CP,
被调侃“喜剧一哥的尽头是综艺咖”。
马丽转型电视剧和现实题材(《女士的品格》《第二十条》),
凭后者斩获百花奖影后。
“成年人体面告别”就是那么静默。

就像马丽说的:
「喜剧演员的终极目标,
是让观众笑着记住角色,
而非只记住谁和谁搭档。」
世界是个爱男的世界,
男人的花期太长,
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虽然不认同,
但也反映了现状。

女性想要走到男性所在的位置,
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很感谢马丽没有拘泥于之前的框架,
没有满足于喜剧的光环。
始终为自己热爱而奋斗。

人总是在突破舒适圈后疯狂成长,
如果路比较难走,那是因为在上坡。
没有谁一路走来是容易的。
马丽以喜剧走进观众视野,
就要凭实力撕开喜剧的外衣。
像她说的:
“从话剧舞台到电影,到百花奖,我走了二十年”
也因为她走通了,
给后续的女性更多勇气。
我们太需要正向的案例,
来支撑我们走这一条暗路,
直到路上的光够多,
多到女性主义不再被特殊提起,
多到真正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