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再看各国王室即位大典,有何不一样?

十三妖 2025-01-18 23:46:43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的总统就职仪式如期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按照历代总统就职仪式的既定流程走完,整个仪式处处彰显着现代西方政治权力交接的独特之处。既有着传统仪式的延续,像敬献花圈、宣誓就职等环节,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又打上特朗普时代独特的标记,像是打破美国政体150年传统,邀请各国政要前来观礼。

看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我们再看中国皇室以及各国王室即位大典,有何异同?

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神圣加冕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皇帝被视为天子,其登基仪式那可是无比庄重、神圣,承载着君权神授的重大意义,是封建王朝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以清朝皇帝登基来说,整个流程相当复杂且严谨。首先,皇帝即位日期得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在登基前,先祭天再祭祖,昭告天下,宣示自己顺位继承,名正言顺。祭天,嗣位皇帝亲自前去天坛,向老天爷汇报自己即将登基,祈求上天庇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君权神授,即天子位,天子代表的是统御包括汉家在内的整个天下的天命传承,掌祭祀之权。皇帝则是一方地域行政上的统治者,统御万民。嗣位皇帝还要去太庙祭祖,祭拜自家祖宗,告知祖宗自己将要即位,继承祖宗基业。祭天是合法性,祭祖则是合理性,两者合一,名正言顺,天下共主。

到了正式登基的那天,皇帝身穿衮服头戴冕旒前往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山呼万岁,接着皇帝发布登基诏书,一般也会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彰显新皇仁德。

整套登基仪式,繁复无比,笔力有限只能简单代过。登基仪式从各个方面都在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这种隆重的仪式,让天下臣民从心底里对皇帝产生敬畏之情,从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他的地位被抬到了天际,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核心与主宰。

朝鲜越南:受华夏影响的登基礼

在东亚文化圈里,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帝王登基仪式深受中国古代礼制的熏陶,处处透露出古代中原王朝儒家文化的影子,但又受限于国家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多地方有种东施效颦之感,有庄严又少了几分大气。

先看越南,1916年越南阮朝第12位皇帝启定帝即位。

在登基前,启定帝需要前去告郊庙,先到南郊天坛祭天,再到顺化皇城内的太庙、兴庙、肇庙祭祖。1916年5月18日,在越南顺化皇宫的太和殿,由礼部全程主持的登基大典正在举行,太和殿上摆放着两张黄色桌子,上面放着玉石雕刻而成的大南天子之玺、金宝以及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明命帝时期黄金打造的《帝系金册》。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祭拜仪式后,便是宣读仪式。宣读完毕,百官归位,接着一位大臣来到启定皇帝面前,跪地请皇帝用玉玺。两位大臣打开有启定年号的玉玺,盖在圣旨上,这就意味着阮朝新一代皇帝正式登基,同时改年号为启定。 之后,启定帝在勤政殿举行宴会,阐述皇帝职责和对各省的恩旨,恩旨盖上宝印后下发各省,各省还得举行隆重仪式迎接,至此,皇帝即位登基的全过程才算结束。

再看朝鲜,朝鲜李朝的登基仪式同样深受中国影响。新王即位前,要先在宗庙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宗汇报,祈求祖宗庇佑。这和中国古代皇帝去太庙祭祖的意义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彰显王位继承的合法性,表明自己是祖宗认可的接班人。在正式登基时,新王会在宫殿接受百官朝拜,这一场景,和中国古代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颇为相似,都是通过这种仪式,确立新王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天下臣民知晓并臣服。

朝鲜和越南的新王登基仪式,在关键环节上都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做法,从祭天祭祖到接受象征皇权的宝物,再到接受百官朝拜,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古代礼制的深远影响,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皇权至上的庄严氛围、祖宗传承有序的家天下,无不是儒家文化的深刻体现,构筑出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圈 。

日本天皇:传统与神道教交织

视线继续回转,看看同处于中华文化圈的日本,日本天皇的即位仪式,又有所不同,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神道教文化 。

剑玺等承继之仪,这仪式的核心就是新任天皇要接受象征着皇权的 “三神器”—— 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八咫镜被视为天照大神的神体,象征着天皇的血脉源自神明,是天皇智慧的象征,现供奉于伊势神宫;草薙剑象征着天皇的勇敢和武力,现供奉于热田神宫;八尺琼勾玉则兼有守护和皇权身份的象征,被认为象征着天皇的仁慈,现供奉于东京皇居 。

2019年5月1日上午,德仁天皇就出席了 “剑玺等承继之仪”,正式继承了草薙剑、八尺琼勾玉以及象征着皇位的国印 “国玺” 和天皇印 “御玺”。不过,这三神器可神秘着呢,真品极少露面,皇宫里放置的大多是仿品,而且在继承仪式上,剑、玺都是被郑重包装起来的,人们根本看不到本体,镜甚至因为宗教禁忌属性最强,要在皇宫特定的秘殿单独举行继承仪式 。

即位礼正殿之仪,这是天皇即位仪式的核心环节,2019年10月22日,德仁天皇的 “即位礼正殿之仪” 在东京皇居的正殿 “松之间” 盛大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的元首、王室成员和政府高官等约2000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德仁天皇身着传统的 “黄栌染袍”,登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 “高御座”,正式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即位。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一旁宣读祝词 “寿词”,紧接着,安倍晋三带头齐声三呼 “万岁”。

再来独属于日本的传统仪式,“大尝祭”,本来是源自庆祝水稻丰收的 “尝新节”,结果也在日本天皇即位仪式上大放光彩 。大尝祭的时间安排还有讲究呢,如果天皇是在七月之前即位,那大尝祭就在当年的十一月举行;要是七月之后即位,那就得等到翌年的十一月。在大尝祭期间,天皇要在存放三神器复制品的秘室内,从晚上一直忙活到次日清晨。他得身着白色御祭服,双手端着新米、酒等贡品,在神座前毕恭毕敬地供奉,然后庄重地诵读 “御告文”,还得为国民祈祷,祈求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过程中,天皇还要来回进行祭拜、沐浴,就像是在和天神进行一场神秘的 “交流”。据说,只有完成了这一系列仪式,天皇才能完成 “现人神” 的转变,也就是成为天神在人间的代表。

大尝祭给日本天皇披上了神的色彩,一代天皇一生也就只有一次机会,2019年11月14日到15 日,德仁天皇就举行了大尝祭,为了这场仪式,日本政府可是下了血本,据说花费了约27亿日元,足以见得对它的重视程度 。

从 “剑玺等承继之仪” 到 “即位礼正殿之仪”,再到 “大尝祭”,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筹备、一丝不苟。这些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传承,更是日本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成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整个日本天皇即位仪式,更多凸现天皇的宗教色彩,削弱了天皇权力的彰显,或许与历史上日本天皇长期处于日本权力边缘有着莫大关系。

英国国王:宗教与传统的加冕

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则是另一种特色,有着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凸显着宗教的神圣性。

一直以来,英国君主的加冕仪式都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这座教堂可不简单,它始建于公元960年,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见证了英国多个朝代的更迭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1066年 “征服者” 威廉一世在这里开启加冕先河后,英国先后有40多位国王在此完成加冕仪式,诸如伊丽莎白女王、乔治六世等等。

英国国王之所以选择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一方面,它靠近政府和威斯敏斯特主宫,地理位置绝佳;另一方面,通过在这座教堂加冕,新国王能借助前任君主在此加冕的传承,巩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2023年5月6日,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盛大举行。这一天,整个伦敦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又热烈的氛围之中。仪式开始前,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乘坐钻禧马车,开启了一场盛大的 “国王游行”。马车上镶嵌着苏格兰国王加冕用的斯昆石,最上面甚至还有一顶来自皇家海军的王冠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白金汉宫出发,途经国家广场、特拉法加广场、白厅和议会街等一系列伦敦地标性景点,最终抵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门。

上午11点,万众瞩目的加冕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座无虚席,英国首相苏纳克站在一旁,庄重地进行宣讲。坎特伯雷大主教高声布道,向众人宣布查尔斯是 “毋庸置疑的国王” ,会众们齐声高呼 “天佑吾王”,紧接着乐队奏响激昂的号角,整个教堂都被这热烈的氛围所笼罩。

在这一系列开场环节后,便是极具宗教意义的受膏环节。大主教神情庄重,手持圣油,小心翼翼地在国王的额头、胸口和手上涂抹,绘出一个神圣的十字架图案。这可不是简单的涂抹动作,它有着深刻的寓意,意味着国王不仅是英国的世俗领袖,更是宗教领袖,被赋予了来自上帝的神圣使命 。

随后大主教双手高高举起那顶令人瞩目的圣爱德华王冠,这顶王冠可是大有来头,它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为盎格鲁 - 撒克逊国王 “忏悔者爱德华” 所制。1649年,查理一世被砍头后,这顶王冠被送进伦敦铸币厂,如今我们看到的是1661年查理二世时期重制的版本。它由纯金打造,重达2.23公斤,上面镶嵌着444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在灯光的照耀下,闪耀着令人炫目的光芒。大主教口中念着祝福的话语,缓缓将圣爱德华王冠戴在了查尔斯三世的头上。同一时刻,伦敦各地礼炮齐鸣,奏响了欢快的《天佑吾王》旋律,现场气氛被推向了顶点,查尔斯三世正式加冕成为英国国王 。

除了圣爱德华王冠,查尔斯三世还接过了象征着世俗权力的王权宝球和代表宗教权力的权杖。王权宝球,又称 “国王的苹果”,顶部镶嵌着华丽的宝石十字架,寓意着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帝,同时也代表着上帝统治下的地球,凸显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完成加冕后,威廉王子带领众人向新国王宣誓效忠。这一环节,象征着权力的顺利交接与传承,也意味着英国王室的延续与发展。之后,查尔斯三世乘坐有着260年历史的黄金马车,在护卫的护送下,返回白金汉宫,整个英国国王加冕仪式结束。

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选定,到各种象征物品的使用,再到一系列复杂而庄重的流程,无一不彰显着宗教在英国王权确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宗教已深深融入英国的政治。

仪式背后:权力与文化的映照

从特朗普的就职到各国古代帝王、现代君主的登基,这些仪式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权力结构与文化特质。

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凸显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权力交接的公开性,民众自由观礼,体现了美国民主制度下权力来源 “民授” 的理念。

中华文化圈下古代皇帝的登基仪式,从祭天祭祖到接受传国玉玺,一系列环节都围绕着强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展开。皇帝被视为上天的代言人,拥有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权力,这种仪式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文化的集中体现 。

日本天皇的即位仪式与神道教紧密相连,天皇被视为 “现人神”,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这一观念深深扎根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之中,使得天皇在日本社会中拥有着独特的精神象征意义 。

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将宗教与传统完美融合,宗教在其中赋予了国王统治的神圣性。通过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仪式,使用具有历史意义的王冠、宝球和权杖等物品,更多凸显着宗教在国家政务的神圣性与至高地位。

这些登基仪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内涵,其背后凝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寄托 。

0 阅读: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