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1家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论坛活动乱象的清理整治。
《通知》明确,此次专项清理整治的范围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举办的各类论坛、峰会、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重点清理整治情形包括:随意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高峰”“峰会”等字样,名不符实的论坛活动;超出主办单位职能范围的活动等。
消息一出,不少律师朋友表示,此类乱象已屡见不鲜,早该整治了。例如知识产权领域,就有这样两家同出一源的商业机构,明明只是小型私营企业,却打着“中国知识产权”的旗号办了十几年论坛活动,甚至吸引到不少法院领导、学界大咖频频参会,然后通过向企业和律所收取赞助费用牟利。
打开“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新年论坛暨2023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年会”的官方网站,会看到一片花团锦簇。“中国杰出知识产权人”、“中国杰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中国杰出知识产权服务团队”、“中国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各种冠以“中国”之名的荣誉像白菜一样搞批发。
但查询工信部的备案信息,才发现这个网站属于一家名为“北京创知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小微企业,跟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的实缴资本只有6万人民币,股东是两个自然人,张继哲和李雪。
据多位知识产权从业者介绍,张继哲和李雪的对外身份,分别是“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总裁、主编,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前编辑部主任、知产财经全媒体执行主编。这两本杂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属于境内非法出版物,通过举办论坛活动,吸引法官、专家参会,然后从企业和律师侧牟利。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都知道,工商部门对于商标、企业商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除获得国家相关授权批准外,普通企业根本不能注册、使用涉及‘中国’、‘中华’等字样的商标和企业名称,新闻出版机构对于报刊杂志的管理更是如此。但中国香港地区对此却没要求。所谓的“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其实就是利用的这个漏洞,在香港注册的。跟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中国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杂志都没有任何关系。”一位知识产权资深从业人员说。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此现象并非全无觉察和行动。2022年,就有自媒体揭露过《知产财经》是非法出版物。随后,该杂志的官方网站删除了所有“杂志”相关的信息,以“全媒体”的身份继续活跃。而“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的“微店”,也曾因违法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于2021年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行政处罚。
即便如此,张继哲和李雪依然能够通过举办各种论坛活动继续牟利。除了前述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名义主办的“中国知识产权新年论坛”、“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年会”,“知产财经”还“主办”了很多研讨会和论坛。这些活动大多与高校或者法院合办,如果是基层法院,其角色甚至只能是“协办”,将“主办”的身份让位于这家缺乏合法新闻资质的“媒体”。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论坛活动乱象存在两大危害:第一,未经授权冒用“中国”、“中国知识产权”名义举办商业活动,违反相关法律要求,涉嫌损害国家尊严、社会公共利益、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第二,很多政府官员、法院领导、行业专家或许不清楚其具体背景,也经常出席这些活动,让主办方得以构建起横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律师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了利益交换的腐败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知识产权”和“知产财经”这两家非法期刊,都很喜欢邀请法官撰稿。此前就有人揭露,对法官文章的刊发、法院成绩的报道,能够方便其打造在司法系统中的知名度,建立起良好关系。在拥有很多法官读者的情况下,再通过有偿新闻、收费刊登特定企业文章、组织企业/律师和法官一起参加论坛等方式来获得收入,也就变得非常容易。
此番11部门联合开展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无疑将大大限制此类“中介机构”的牟利空间。其整治效果,不仅能够有力打击不实宣传、借机敛财和变相公款消费、旅游等问题,也是对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日常活动的一种规范。须知,对于活动主办方和赞助方们来说,能够请到掌握权力的公职人员来参加论坛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的展现。各地官员和法官们,应该提高警惕,避免自身的影响力被滥用,或成为“糖衣炮弹”攻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