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

科技历史说 2020-04-20 11:06:17

泱泱华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并孕育出了许多非常灿烂的文化且被史书所记载。但是其中就有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

首先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这次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转折点。

东周后期,礼乐崩坏,各诸侯贵族对皇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不复从在。最后诸侯混战,兵戈不断兴起。他们自立为王,不断发起战争互相吞并。这时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有主张“仁”的儒家,有以“兼爱非攻”为主的墨家,也有崇尚专治的法家。还有小说家,阴阳家等等。

众说纷纭,百家争鸣文化一片欣欣向荣。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若众家学说于后世能并存,传承下来,那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天不遂人愿。再好的思想,如果不顺应历史,及统治者的需要将会煙没于尘土。

在秦朝求变革图国强时尚行法制,主张追求中央集权制的法家思想受到重用,在商鞅主持下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在这之后秦王朝,在变法强国下实力大涨之后灭掉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

大一统统的国家已然建立,虽说秦始皇为后世有不世之功绩,但是秦始皇,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他兴酷刑对于那些极力推崇孔孟之道的儒士们而言,则是噩梦的开始。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追捕儒生和搜集儒家的古典书籍,其中还有其他学派的思想典籍,他令人将所搜集的除法家之外的思想典籍全部焚毁,而那些儒生则活埋于坑中,手段极其残忍。现在对于秦以前的学术思想也无从完整考究了。

其次就是残忍至极的人殉制度。

人殉,就是古代权势有地位的人死了,比如说奴隶主,在他们下葬的时候,除了金银首饰外还要杀掉一些活人来进行陪葬,希望这些人死后同样过上活着一样的生活,继续让他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极为没有人性和糟粕传承下的野蛮的行为。

这种制度在奴隶制社会非常盛行,普通奴隶主下葬都有陪葬丫鬟,那贵族皇室可想而知。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现象到了汉代,唐代什么的已经不复从在,人们普遍采用一些陶人呀,木人之类的来代替活人,但是想不到的是这种毫无人性且残忍的人殉制度竟然死灰复燃。

到底是谁又用这种制度呢,原来是一生有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据史记载朱元璋去世后陪葬的妃子十分之多。”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在其南京的陪葬妃子,丫鬟,她们都是自缢而亡。有一本书更是详细的记载到,朱元璋出殡前,宫殿内由太监主持,对符合条件的嫔妃们进行清点她们被安排在一个偏殿,里面有许多桌椅,白绫自缢的工具,这样妃子排队进入,自缢后入棺,成为陪葬品。随后,明成祖也效仿这种制度陪葬了不少宫女,直到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死前,才下旨把人殉废除。

再者就是大清朝乾隆时期大兴的文字狱

为加强统治,统治者觉得武力不足于震慑人民,尤其反清复明时不时的发生,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治,文字狱大兴。一部专著,一首诗,一封信,都可以是文人的罪证。因文字狱被杀的可不在少数。所以可以说文字狱是专门对付文人的一种刑罚。

在乾隆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上的统治只要发现有人在文学作品中或者书籍典故中有一些反清的意思,统治者便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你打入牢狱之中判处死刑,“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是诗人蔡显引用古人《咏紫牡丹》诗句,”本为赞美牡丹盛开的娇艳,后来被人抓住异种尽称王上书皇帝面前,难道满清是异种,满清不配称王?意思曲解蔡显的结局可想而知了。那是官员尚且小心翼翼可见在当时,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和文人是多么生存不易。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