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天中最容易长胖的4个时间段”又上了热搜
夏季没多久就要来了
为了穿上好看的小衣服
又要开始努力减肥了!

但减过肥的朋友都懂
“管住嘴、迈开腿”说的容易 做起来难!
那么,我们在该如何正确减肥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张剑波医生表示,
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
发胖是分时间段的,
熬过一天之中这4个容易发胖的时段,
瘦下来就容易多了!
一天4个易发胖时间
01早上 9 点
早上 9 点左右,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许多传统的高碳水化合物早餐,如包子搭配油条、糯米饭加上蛋饼等组合,虽然方便快捷且味道诱人,但其实并不利于健康和身材管理。
这些早餐往往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糖分,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使人很快又感到饥饿,进而摄入更多食物。建议改用蛋白质+粗纤维搭配,既能稳血糖又能持续供能。

02下午4点
下午 4 - 5 点,是许多上班族的快乐下午茶时间。办公室里常常摆满了各种水果、奶茶、甜品。
4-5点的零食摄入易堆积热量。水果虽健康,但下午4点后糖分易转化脂肪。建议改为上午或两餐间吃水果,下午选择少量坚果(10颗以内)或无糖酸奶,避免随手"一口接一口"。

03 晚上7点
晚餐建议7点前吃完,严格控制七分饱(胃部无胀感但食欲减弱)
7分饱具体感觉就是,胃里还没有觉得胀起来,但食欲已经减弱,习惯性地还想再吃几口,但把食物拿走也不觉得遗憾,而且晚上睡前不会觉得饿。

04睡前3小时
睡前三小时,也就是很多人无法抵抗的夜宵时间段,往往是一天之间减肥计划最容易“崩盘”的时候。
夜市、烧烤摊、糖水铺,大多数人恨不得锻炼完直奔摊位大快朵颐一顿。不过如果饥饿难忍,可选择豆浆/酸奶或水煮蔬菜(西葫芦/芹菜),少吃一点。还要避免碳水化合物和烧烤类食物。

难以忍受饥饿感是导致减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权威专家推荐了几个控制饥饿的方法:
1.增加粗纤维摄入:每餐保证一定量的粗纤维,如多吃蔬菜、全麦食品等。粗纤维能够增加胃的饱腹感,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2.饭前喝汤:在吃饭前先喝一碗汤,可以使胃得到一定的饱腹感,从而减少进食量。
3.远离加工食品: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因为它们通常含有过量的糖、油、色素等添加剂,这些成分会导致肥胖。
4.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尽可能将运动锻炼时间放在晚饭前进行。运动后喝点水,能够帮助缓解饥饿感,使晚餐的食欲不会过于旺盛,从而更容易做到“晚吃少”。
吃饭的智慧自古有之
01张仲景的"七分饱"养生法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三餐有常,饭吃七分饱",堪称最早的"轻断食"理论。
这位1800年前的顶流医生,精准戳破现代人"早饭靠奶茶续命,夜宵靠烧烤续命"的饮食魔咒。张仲景强调"胃以和为贵",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酸反流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以大家减肥千万不要饿三天再暴食,脾胃可撑不住啊!

02马王堆汉墓的轻断食秘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却谷食气篇》记录了汉代贵族的轻断食方法。
贵族们白天吃"绿菜(蒿苣)+白肉(鱼羹)+红果(山楂)"的三色减肥餐,晚上则进入"辟谷"模式,不再进食。马王堆轪侯夫人辛追的胃中发现未消化的"三色减肥餐"残渣,证明贵族女性确实在践行这套食谱。这和我们今天16+8的轻断食方法简直是异曲同工啊!

03古代贵族的干饭顺序学
现代研究发现,这种顺序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过量分泌,让你不容易饿。唐代宫廷宴席也有记载:必先上"生菜脍"(类似沙拉),最后才上主食"胡饼"。苏东坡也在《菜羹赋》中记载"先啖青菜,后食五谷",并自创"东坡羹"(以菘菜、蔓菁为主料)

04汉代夜宵的极简主义
汉代贵族的夜宵哲学强调“宁可食无肉,不可饭后食”,即夜宵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考古发现的汉代食谱中,睡前3小时只允许喝"粟米粥"或吃"蒸梨"。这种理念与现代营养学的建议不谋而合,强调夜间进食应尽量选择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对内脏的负担。

图文综合自: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莲池书院
你有没有自己的减肥食谱
有没有其他减重小方法可以分享?
快来告诉河大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