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冬日的温暖阳光下,浦东新区一个平凡的小区里,一对特殊的"母子"正在悠闲地散步。79岁的朱水宝阿婆身体微微有些佝偻,而她身边的朱军龙,是个皮肤黝黑的壮小伙儿,正小心地扶着阿婆。
朱军龙小心翼翼地扶着朱阿婆,轻声提醒道:“奶奶,小心台阶。”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发生在23年前的感人故事。这一幕让人感到无比温馨。
2000年8月8日,原本是一个平平淡淡的早晨。朱阿婆在买菜的路上,却遭遇了命运的捉弄。她走过草丛的时候,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黑黑的小婴儿静静地躺在篮子里,身上长满了痱子,旁边只有一张写着“2000年8月1日出生”的纸条。
这才出生七天的孩子!朱阿婆心疼地看着太阳晒得脱水的孩子,立刻将他抱回家。
23年后,当年被遗弃的混血婴儿已经毕业于上海建桥学院,现在在上海打拼。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立刻问朱阿婆今天吃的怎么样,然后亲手教她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奶奶,我教你,这样点击就能视频通话了。"朱军龙一边耐心地教着,一边演示着。
看着朱军龙1米8的大高个,朱阿婆满眼都是欣慰。从当初襁褓中的一小团,到现在能撑起一片天的大小伙,这一路真是辛苦了。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然而,朱阿婆和朱军龙这对并无血缘关系的祖孙之间,却展现了超越血缘的深厚亲情。这份亲情并非天生,而是靠23年来的点滴付出和坚守换来的。
每当有人问起朱军龙最喜欢的人是谁,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奶奶!"。简单的一个"奶奶"字,却蕴含了朱军龙二十三年来最真挚的感情。
这不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吗?无需轰轰烈烈,无需惊天动地,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相互扶持,相互温暖,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人间最动人的童话。
朱阿婆和朱军龙谈论到户口本,就可以分享三天三夜的经历。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朱军龙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户口!政府工作人员虽然找上门,直接给朱阿婆下了通牒:必须交10万元罚款,或者将孩子送去福利院。
10万元?这对于朱阿婆来说是个巨款。2000年的时候,普通人家能拿出1万元就已经很困难了,更别提10万了。然而,让她把儿子送去福利院?朱阿婆看着已经把她当做亲奶奶的朱军龙,心里非常犹豫。
朱阿婆刚刚说,她真的带他去过福利院。说话时,她的眼睛还是红红的。就在福利院门口,小军龙突然抱住她的腿,奶声奶气地说:“奶奶,我们回家!”这一声“奶奶”,让朱阿婆的心都化了,转身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从那天起,朱阿婆开始了给朱军龙落户的漫长征程。
朱阿婆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跑遍上海大大小小的办事处。"有时候一整天下来,腿都站麻了。"朱阿婆说。
她仿佛解谜题一般,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找寻政策,缓慢但坚定地向前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政部门终于给出了转机。根据事实抚养条例,如果能证明朱军龙确实是弃婴,且一直由朱阿婆抚养,是可以办理户口的。
这条消息给朱阿婆带来了希望,但等待的过程依然十分煎熬。等待了整整两年,朱军龙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他的户口却仍未办好。
还好,政府部门在特殊情况下特事特办,允许朱军龙在浦东新区御桥小学就读,这对他而言是个巨大的帮助!众所周知,没有户口的孩子在上学方面会面临很多困难。
就这样,在朱阿婆的坚持下,在各方的帮助下,2014年5月14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朱军龙拿到了自己的户口本,成为了真真正正的上海人。
拿到户口本的那天,朱军龙抱着朱阿婆哭了。14年的等待,换来的不只是一个户口本,更是一个"身份",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身份。
"这户口本就是我们的保障啊!"朱阿婆满脸欣慰地说道。她深知,有了这个户口本,朱军龙就能在中国安稳地生活,能够上学,工作,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14年的时光,不长也不短。这期间,有许多人给予了我们善意与帮助。这本户口本,记录了一位老人为爱坚持的全部分量,同时也见证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拥有中国身份的人。
对朱阿婆来说,这是一场为爱追梦的旅程,也是一次用善良改变命运的奇迹。
在浦东新区御桥小学,朱军龙被誉为"树上小孩"。
面对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和提问,年纪尚小的朱军龙选择了逃避这一最简单的方式。
老师三天两头叫朱阿婆到学校去,非常无奈地告诉她:"这孩子,总是不好好上课,总爱盯着窗外发呆,动不动就逃课。"
你说他藏在什么地方不好,偏要躲在学校的大树上,草丛里,墙缝里,找起来简直太费劲了。
听完这些,朱阿婆心里比熬黄连还要苦。为了教育朱军龙,她可是费尽了心思。教育得严厉些,别人就说"果然不是自己的儿子,不心疼";教育得宽松些,又说"果然不是自己的儿子,一点都不管"。
可朱阿婆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用心关爱小军龙。她发现小军龙心思敏感,有时候是因为同学们嫌弃他的手黑,不愿意和他握手。
朱阿婆细心的开导他,讲吃饭的时候提醒他,讲睡觉的时候提醒他,把一些重要的道理说给他听,让他明白。
实际上,朱阿婆对朱军龙的关心程度,比对亲孙子还要多一些。她常说:"既然接了这个担子,就得对他负责到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阿婆的谆谆教导下,朱军龙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再因为同学的调侃而躲着走。2007年,他参加了"中外家庭才艺比拼",用一首《春晓》惊艳全场,荣获人生第一张荣誉证书。
看到证书,朱阿婆高兴地笑了起来。她的小军龙终于开始显露出他的天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军龙比同龄人都长的高。他的饭量也比同龄人大,一顿饭能吃下三碗。朱阿婆感到很欣慰,因为朱军龙越来越懂事了。
他会主动完成作业,还会帮忙做家务周末还会带着爷爷奶奶出去逛街。
2018年6月,朱军龙拿到上海建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朱阿婆看着身高已经长到1米8的他,流出了满意的泪水。
朱军龙选择了离家近的上海建桥学院,就是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份心意,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育成果。
从年少叛逆的"问题少年",到如今懂事稳重的大学生,朱军龙的成长史充满了一位老人的无尽关爱与坚韧坚持。这或许正是教育的真正内核:不弃不离,有信心等候花开花落的那一日。
上海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套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朱阿婆却因为朱军龙的缘故,和自己的亲生子女发生了冲突。
这个事情的起因要从那次拆迁说起。作为上海本地户口的朱阿婆,分到了6套拆迁房。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分配权自然在朱阿婆手里。
朱阿婆理应把房子都留给亲生子女,但她却把其中一套留给朱军龙,自己和老伴留一套养老,剩下的才分给了儿女。
朱阿婆的儿女对这个决定很不满意。
可朱阿婆有自己的想法:"军龙虽然是捡来的,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把他当成亲孙子了。他的未来,我一定要负责到底。"
自从房子的事情发生后,家里的气氛便变得紧张了。最后,朱军龙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将爷爷奶奶接到他家住。
"小时候您养育我,如今我要赡养您。"这是朱军龙说的心里话,也是他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一套房子看似拆散了这个家庭,但实际上却让最有情义的三个人重新住在了一起。朱军龙、朱阿婆和爷爷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以前是爷爷奶奶照顾他,现在是他照顾爷爷奶奶。
主任形容道:说这种事时,会感慨到:“钱财真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是那颗心,才更重要。”他说,朱阿婆的那颗慈母心,在23年后获得了最好的回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现在的朱家三口人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79岁的朱阿婆和20多岁的朱军龙之间,代沟是不可避免的。朱阿婆喜欢唠叨,尤其担心朱军龙会在外受委屈;朱军龙则偶尔会显得不耐烦,但从未和奶奶发生过争执。
无关于爱与不爱,这些小摩擦让他们的感情生活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温度。比如朱军龙就手把手地教他的奶奶使用智能手机,教奶奶如何拍照;而朱阿婆则将年轻人爱吃的菜肴记在心里,一有空就开始积极地为他们准备。
有时候,邻居们会开玩笑地对朱阿婆说:"朱阿婆,你知道军龙的亲生父母是谁吗?"朱阿婆就会讲述那个不为人知的往事:当年刚将朱军龙抱回家不久,一个餐厅服务员哭着跑上门来,说自己因为未婚先孕不得不抛弃了孩子。
可是说完话都没留个联系方式就这么走了。
这些年来,朱军龙从未想过寻找亲生父母,因为他心里认为把他从草丛里抱回家的老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
23年前,朱阿婆在草丛里捡到了一个生命。如今,23年过去了,这个生命已经成为了她最贴心、最可靠的依靠。
正如朱军龙经常说的:"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他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这个承诺。
这个特殊的家庭构成了人性中最温暖的善意的见证。也许血缘并不是最重要的,23年的相濡以沫所展现的亲情,以及那颗永远不变的慈爱之心,才是最珍贵的。